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世人皆知“既生瑜何生亮” 而不知后半句(真正体现周瑜的胸襟)

句子大全 2023-10-21 06:41:01
相关推荐

引言:自从经历赤壁战争开始之后,周瑜由于没有成功将诸葛亮投靠吴国,所以他下令去消灭掉他。就在这时,刘备的妻子死去了,周瑜立刻欺骗了孙权的妹妹孙尚香嫁给刘备,这是为了故意将刘备来到吴国。可是在诸葛亮想出了3个妙计的帮助下,周瑜的计划轻易地被破解了。随后,诸葛亮让周瑜吐血身亡,周瑜在临死之前大喊:“既生瑜,何生亮”之后便死去。

周瑜死了之后,诸葛亮是为了给周公瑾丧哀,亲自到了东吴。表演了一处“猫哭耗子,假慈悲”的戏剧。通过这个典故,能够表现出诸葛亮的机智、敏捷和大度,与此同时还能将周瑜的形象表现得如出一辙。

不过,这只是小说《三国演义》里面的一小部分情节,和历史并没有多大关联。就让我来带领去探索一下历史当中的诸葛亮是什么样的吧。首先通过后半句就够感受出来,这才是关键所在,用来对周瑜胸襟的夸赞。

世上大部分都听过“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吧,那么后半句是什么呢?其实后半句是对周瑜的赞美,那便是“君未归,孤何安”。

赤壁之战的过程中,诸葛亮接收到刘备的命令和吴国去对抗曹国,然而刚到东吴的时候,诸葛亮就先用智慧激励周瑜,并且准确的猜想到孙权的阴谋,说是要动东吴联合刘备去对抗曹操。

在这之后,诸葛亮的草船借箭将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出来,让周瑜是羡慕嫉妒恨,其中爱的地方是诸葛亮的聪明才智,恨的地方是不归东吴所用。嫉妒的地方是他的学识。但是周瑜还是十分敬佩诸葛亮的。

在《三国演义》和《三国志》的内容中,周瑜对诸葛亮的聪明才智都是敬佩的。周瑜想要请东吴效力的诸葛瑾来劝说他的弟弟诸葛亮能够留在东吴,可惜并没有实现。当周瑜死去之后,诸葛亮受到赵云的逼问之下,表现出了不能为东吴效力感到可惜。

周瑜之所以恨诸葛亮,那是因为不能够将诸葛亮效忠于东吴。“君未归,孤何在”的意思便是诸葛亮没能够来为吴国效力,周瑜怎能安心的离开。

这实际上是用来表达不能将诸葛亮这种人才用归于东吴而感到惋惜。周瑜这种行为并不是心胸狭隘之人。其实在我国历史上,周瑜是一个非常大气的人!

所以周瑜并不是斤斤计较的人,并且周瑜还是个外貌精致,形象文雅,更是对生活十分的有品味。他不仅善文还善武,他顽强拼搏、气势高昂,其中赤壁之战就是他带领的。

在我国历史上,周瑜和诸葛亮两个没有什么不友好的事情,更没有当面交过战,从赤壁战争开始到周瑜因病去世为止,诸葛亮一直在处理后勤工作,并没有和周瑜见面。

所以通过这样的对比,《三国演义》是个经典的代表作,但是这本书的本身是小说,并不能和历史完全一样,里面的许许多多的情节都是作者修改过的,和历史并没有多大关联。

我们再说说周瑜和诸葛亮的关系,周瑜死前的这句话;既生瑜何生亮,的意思是,既然有了我周瑜,何苦再有一个诸葛亮啊!才气过人的周瑜和上知天文下至地理的诸葛亮本应是灵魂契合的一对,可历史上的记载却把周瑜写成了一个善妒的小人。

周所周知,周瑜是一个爱贤之人,必定不是一个心胸狭隘的人。所以他和诸葛亮并没有嫌隙可生,许多必胜之战都是周瑜统领的,想必周瑜定是一个心怀大志,不会因为旁人的才智优于自己就去置他于死地,更不会加害于他人。

结语:其实我们细细考究历史,我们会发现,这句“既生瑜何生亮”的来历并不来自于真正的历史,而是来自小说,而我们对周瑜的刻板印象,也大多数来自后人的杜撰。既然是小说杜撰,就说明不是完全纪实。

如果我们单单对这句古话去理解,既生瑜何生亮,既然有了我周瑜一世英名果敢,为什么还要有诸葛亮呢?但如果我们在去听不为人所知的下一句“君未归,孤何安”我们就也许明白了,周瑜并不是嫉妒他的才能,而是对生活常态的一种惋惜吧。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