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半个世纪前(林语堂一句话点出国人未来:必先改变明哲保身的态度)

句子大全 2023-10-22 06:35:01
相关推荐

一提起近现代史中的文豪,尤其是能够用语言文字发人深省的那种,十个中国人里有九个会想起鲁迅先生。的确,鲁迅先生在唤醒民族精神方面,的确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个“民族脊梁”的评价万分中肯;但近现代中国文坛有鲁迅,却不是只有鲁迅,当时很多文人都在用自己的笔尖去写些什么,做些什么,林语堂就是其中之一。

林语堂,福建龙溪人,出生的时候还是清朝光绪年间。林语堂家里条件在当时还算不错,父亲是当地教会的牧师,因此比其他人能够接触到更多的教育资源,当然,这也得他自己肯学。林语堂自然是肯学的,在1912年考入中国首座全英语授课的学校,上海圣约翰大学。

当然,他这是因为有家庭教育资源做依靠,所以说家教从某些方面来说,的确具有不可比拟的重要性,顺便这一年刚好是清政府灭亡的那一年。

清华大学,中国最高等的学府,始创于1911年,拥有百年校史。清华大学的建立是出于美国提供庚子赔款的补偿。

庚子赔款这段有些不关注历史的朋友可能不太懂,简单来说就是八国联军侵华后还无耻签订了个《辛丑条约》要求清政府进行大量赔款,后来中国又因山东三十万劳工被迫卷入一战,成了战胜国,因此西方列强开始陆续废除赔款,并将之前的款额退还。

当然列强不会白白退款,像是美国就说要用这笔钱支援中国的教育事业,实际上则是想将中国顶级人才网罗,并将他们引诱至美国发展自身。

清华大学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建立的,不管建立之初的目的是什么,至少最开始有美国作为依靠,教学资源很是强大,林语堂从圣约翰大学一毕业就能进入清华大学担任教师,足以证明他在学识方面拥有过人之处。

教了一段时间的书后林语堂觉得自己还有进步的空间,于是他通过美国的庚子赔款去到哈佛大学攻读文学硕士,没想到才读一年书助学金就停了。不得不承认民国时期跟西方列强的差距非常大,独自在异国他乡作为一个中国人很难生存下去,但林语堂办到了。

边打工边读书,林语堂不仅将哈佛大学的硕士拿到手,他还去德国最古老的莱比锡大学读了个博士。

1923年,林语堂回到北京出任北大教授,同时还担任了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的教务长跟英文系主任;之后他还创办了很多刊物,并且在新中成立后,于港大编撰了《林语堂当代汉英词典》,在我国近现代教育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正是教育工作做多了,才让林语堂深刻意识到了之所以民国时期的国人在面对列强上那般无力的原因,他在《中国人的国民性》一文中点出,当代国人的弱点主要有三个方面,忍耐性、散漫性、以及老猾性。

这些弱点跟中国长期以来的文化所造成的惯于忍耐,忍成习惯后就成了“事不关己”的思想有关,跟大家族之间的的互相“礼让”有关。面对这些弱点,林语堂在半个世纪前用一句话就点出了中国人想要获得发展,未来应当如何去做:“必先改变明哲保身的态度。”

林语堂先生当初的原文如下:“所以要中国人民变散慢为团结,化消极为积极,必先改此明哲保身的态度,而要改明哲保身的态度,非几句空言所能济事,必改造使人不得不明哲保身的社会环境,就是给中国人民以公道法律的保障,使人人在法律范围之内,可以各开其口,各做其事,各展其才,各行其志。不但扫雪,并且管霜。”

1975年,林语堂因《京华烟云》获得诺贝尔文学奖提名,但可惜的是此时他年事已高,在第二年3月就离开了人世,据诺贝尔十八位终生评委之一,著名汉学家马悦然透露,如果不是因为林先生的去世,76年的诺贝尔文学奖当属他。

此事真假不论,但国际社会对林语堂以及其作品的确非常高,事实也证明了林语堂对于国人未来的评判很中肯,只有每个国人愿意走出自身那一方小小的天地,不再只以自己的身份,而是以一个族群的身份进行活动,对身边同胞充满认同感跟共情,中国才能得到真正的发展,这也是鲁迅为何一直唤醒民族精神的原因。

介绍完林语堂后,想来你们一定对他的作品燃起了兴趣。林语堂最著名的作品就是《京华烟云》,也是获得了诺奖提名的那本,现价仅需88就能带回家,既适合收藏,又适合平日阅读,再划算不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