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为什么把屈原的作品称作赋呢(我想赋是散文化的诗)

句子大全 2023-10-22 07:00:01
相关推荐

《涉江》是中学语文课本所选的屈原作品唯一的一篇。屈原是我国古代一位最伟大的诗人。他最出名的作品是《离骚》,它与其他作品一样,一般不叫它为诗,而叫它为赋,全部作品统称为屈赋,由于他是楚人,在文学史上把他的作品以及其他人的作品统称为《楚辞》。屈原的作品,为大家所公认的除《离骚》外,有《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与《渔父》。《涉江》是九章的一篇。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楚辞》可说是第二个总集。从形式上看两个总集有很大的差别。但从创作的表现手法说它们的共同点还是以“比兴”为主,不过《楚辞》比《诗经》有所发展。

至于内容,《诗经》的作品多是民间歌谣、多咏男女之情,而屈赋除《九歌》、《天问》外,都是以个人为中心,结合自己的遭遇以抒爱国爱民的感情。《屈赋》与《诗经》之间是有所继承而又有所发展的。从形式说,《诗经》是以四言为主。而《屈赋》则发展为什言。从地区说《诗经》是代表北方,而《屈赋》是代表南方,在语言上有很大差别。《诗经》的作品除“颂”外多适于直抒胸臆的歌唱。而《屈赋》则发展为长吁短叹式的吟咏。所以在句中加了一些虚词和象声词。如果把那词删掉,是和《诗经》的四言差不多的。

如:

压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摞话。《离骚》(屈心抑志,忍尤攘话。)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离骚》(鸷鸟不群,前世固然。)冀枝叶之峻茂兮,愿唤时乎吾将刈。《离骚》(枝叶峻茂,时乎将刈。)开春发岁兮,白日出之悠悠。《思美人》(开春发岁,白日悠悠。)

这些句子,把虚字删去,意思是保持原来的,一点也没有减少。不过,作为诗歌的情韵就有所不同。所以它比《诗经》来说不单纯是继承,而且有所发展。《涉江》全文约七百字,可分五大段。现将各段大意分述如下:从开头至“与日月兮齐光”为第一大段。这段大意是我现在穿着打扮与众不同,借以说明我的品格亦与众不同。但楚王不用我,并把我放逐江南。而我不愿与那些佞臣同流合污,我相信我会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从“乘鄂渚”至“虽僻远其何伤。”为第二大段。

这段写他在放逐途中,水陆兼程,历尽艰难困苦和当时的心情。但表示自己的心是正直的,就到天涯海角,也无所畏惧。从“入淑浦”至“固将愁苦而终穷”为第三段。这段说到了激浦之后,在深山中处境更加愁苦,但我宁愿终生困苦也不改初衷。从“接與”至“固将重昏而终生”为第四大段。此段说贤智之士受奸人谗害致死之事,历代均然,故我仍是坚持已见,毫不动摇地走既定的道路。从“乱曰”至末为第五大段。这段总括全文说现在楚国是奸人当权,贤人却被放逐,是非黑白颠倒。

如此世道,如何活下去呢,因此我只得与“它”告别而远去了。将全文吟诵几遍,领会其意后,便觉一位刚直不阿,双目炯炯,高冠正襟而又忧愁满面的长者站立在眼前。他这高大形象是他那崇高的品格的体现。他的爱国忧民的思想充满胸怀无时或释,而楚王却听信谗言把他逐出王官。以为这样可以使他就范,但他毫不动摇,决不向那些奸妄低头。使那昏庸的楚王将我放逐,我就算在穷乡僻壤,暗无天日的地方,受苦受难,我也决不改变初衷,爱国到底。就此死了,我也自信将会驾着龙车飞上天去与舜帝同游昆仑大山,共餐琼玉之花。并与天地同寿,与日月齐光。

这是何等气魄。他知道古代的许多爱国之士的遭遇都是这样:宁可放荡不拘也决不随俗,甚至以身殉国也不明哲保身,他们都是我的好榜样。我要为祖国而生,为祖国而死,这正同我好比奇服一样,是虽老而不衰的。正因为屈原用自己的笔墨描画了自己的高昂的爱国思想品质,所以这一篇《涉江》使人百读不厌,越读对他越觉可亲可爱。上面说到届赋的句中把一些句子中的虚词删去后,与《诗经》中的四言句无甚区别,意思也毫不减少,就《涉江》中也有这样的句子。

如:

腥臊并御,芳不得薄兮。(腥滕并御,芳不得薄。)怀信宅條,忽吾乎将行兮。(怀信佬條,忽吾将行。)

如果只从句子的含义来说,的确这样。但从效果来说那就大不一样。把那些虚词去掉之后吟诵起来就没什么余味可寻。纵使只多了一个“兮”,不仅有了地方特色,而读起来便觉余味无穷。这对文学创作来说就是一个发展,一种创造。诗和散文是不同渠道发展起来的。

不过《楚辞》是有些散文味道的。它虽继承了《诗经》的传统,但更重要的是使得散文化,当时为什么把屈原的作品称作赋呢?我想赋是散文化的诗。诗是押韵的,而屈原的作品虽是什言的,但很多句子都是以四言为基础的,加上虚词、语尾象声词等而成五、六、七言什言体的句子,但多数句子押韵。因此又可把赋叫做有韵的散文。这就为汉赋开了先例。这功我们不能忘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