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孩子说话迟怎么办 父母能给孩子做的(是努力创造正确的语言环境)

句子大全 2023-10-23 06:36:01
相关推荐

在孩子早期的成长过程中,如何教孩子说话,一直是很多家长很头疼的问题。

不同的孩子,学习语言的能力不同,这是公认的事实。不同的个体,语言能力会发育的不同。有的语言能力稍强的孩子,七八个月的时候,就能开口叫爸爸妈妈。而有的语言能力弱一些的,则有可能3岁还不会说话。

对于这种现象,原因其实非常复杂,直到现在,科学家们也没给出一个真正准确的答案。但是毫无疑问,作为家长,我们还是能够做一些事情,帮助孩子学习说话的。

1.不要和孩子说宝宝语

很多家长在宝宝很小的时候,总是喜欢模仿宝宝的咿呀学语,听着孩子的咿呀声,会觉得很好玩。殊不知,这种举动,反而有可能耽误孩子的语言能力发展。生活当中,我们有时会发现,两个小婴儿凑在一起,彼此之间会用咿呀声交流,仿佛真的能听懂对方的意思一样。

这并不是我们的错觉,而是确有其事。

宝宝的咿呀声,其实就是一种最简单最原始的语言。我们不妨想一想,我们今天所用的这些语言,最初是怎么发展来的呢?其实最开始的时候,原始人同样没有完整的语言体系,只会用这种咿呀声表达自己的意思。后来随着时间的发展,语言体系才渐渐成熟。所以,如果家长经常模仿孩子的咿呀声,就很容易给孩子造成一种错觉。认为自己是对的。

婴儿若是觉得,自己的语言才是对的,那孩子自然也就不会再朝正确的语言方向靠拢,很难去学习正确的语言了。

2.多在孩子面前交流

在孩子早期的语言学习过程中,家长扮演着一个很重要的角色,是孩子的模仿对象。婴儿能够学习并且掌握语言,靠的当然不是什么学校课堂上的系统学习,靠的就是自身对于环境的模仿。

家长在孩子身边,可以经常说话,经常交流沟通,孩子听得多了,自然也就开始模仿。

科学研究表明,绝大多数孩子,第一次开口说话,都是叫的“爸爸妈妈”。但在孩子第一次张嘴的时候,很有可能并不清楚爸爸妈妈这两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随着交流和模仿得越来越多,孩子才会逐渐明白,不同词汇的意思,逐渐掌握和人交流沟通的能力。

3.用正确的语言读书

除了生活当中的日常交流外,家长还可以给孩子读一些简单的故事,越简单越好。

当然,读的时候要尽量吐字清晰,用最标准的普通话来读。如果是用方言的话,很可能将来读出来的就是方言的味道了。

父母给孩子读绘本期间,也是一个孩子努力模仿的过程。孩子的模仿能力其实特别的强,强大到我们难以想象。只要能给孩子一个合适的语言环境,孩子在声带发育成熟后,很快就能模仿成功,逐渐开始掌握语言。

总得来说,父母能给孩子做的,就是努力创造正确的语言环境。有了正确的语言环境,相信用不了多久,孩子就能开口说话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