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苗炜:在文学体验中(做“拆解人”一种)

句子大全 2023-10-25 05:48:01
相关推荐

本报记者 何晶

“不同的人生态度,可能有不同的人生感受。但有时,我们可能会有互相矛盾的感受:一方面觉得,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一方面又觉得,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有关。”“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和我相关”,作家苗炜以这两个同样来自鲁迅先生的句子,表明人的感受的复杂性。将其投射到文学阅读之上,大约就是阅读者与文本共振的频率有多少。

如果要给文学下一个定义,必然可以给出无数个答案。苗炜的回答殊为简单,“不过就是表达一下情感,大家交流一下情感,体会一下活着是什么滋味。”这也是近期由浦睿文化推出的新作《文学体验三十讲》中,在经典的阅读体验中,他思考什么是爱欲、孤独、死亡等本质问题,也体悟自我、他人和世界等基本对象。在近日的新书分享会上,他和作家毛尖、黄昱宁共同探讨“文学体验”的复杂性。

“听别人来拆解一本书,很像站在书店里翻阅一本书,用二十分钟的时间快速知道这本书大概讲的是什么。但是,里面有一个问题,涉及你对这个‘拆解人’的信任,觉得这个人可信,才会听。”当苗炜变为这个“拆解人”,他用三四千字的篇幅讲一个小说,既要讲清楚故事,更要精确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如何寻找切入角度,无疑是一种挑战,也如毛尖所说,“这是一个作家阅读经典文本的意义所在。”

苗炜切入的角度平易又独特,他拆解契诃夫《带小狗的女人》时关注的是一块西瓜。在毛尖这里,这是一个完全被忘记的细节,“我很早就看过《带小狗的女人》,这是一个在契诃夫文集中非常著名但又不那么流通的文本。看到苗炜这样分析,我几乎怀疑自己是否看过这篇小说了,因为完全不记得这个细节,不记得这块语义如此丰富的西瓜。”经过苗炜的解读她再读文本,也开始认同西瓜的表现力,“它既表达他们之间的爱像西瓜一样,清甜,初夏,但又是有点黏糊,这个经验描述非常准确。”

给自身带来最直观文学体验的细节或者物质,就是苗炜拆解经典文本的切入点,因为在他这里,它们“暗含着你对小说人物及其性情的理解”。黄昱宁认为,这也正是小说与阅读者日常生活产生连接的所在。“苗炜的文学体验,跟我们的生活产生了通感。”这也是她阅读《文学体验三十讲》时觉得无比顺畅的一个原因,“这本书从序言开始,有很多身体上的感受。我们谈文学的时候,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总是把主义放得很大,这其实也是一种偷懒,这些文学史上的结论是现成的,搬一搬、抄一抄很简单,但体验性的、直接的感觉,必须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细读。”

苗炜在《文学体验三十讲》中有一讲“毛姆的八卦”,可以一窥他“拆解”经典文本和作家的“方法一种”。毛尖分析道,“写毛姆,一定得是个练家子,一个深谙人世的,情感经历、经验和想象一样丰富的人。苗炜算是各方面具备,所以他能把毛姆说得如此天涯比邻,把毛姆变成俗世的最高级课堂。在这个意义上,他其实不是在分析文本,而是在拿文本写作,那么多的小说、电影都成为他的教材,他剪裁各种名著文本,为了讲好他的记忆、生和死这些话题,他既举重若轻,也举轻若重。很多小说我们都看过,但被他上下文拼接后,就焕然一新了。”

这种方法所带来的文学感受与领悟,其实也包含着苗炜对阅读的一种期待。以俄语文学的解析为例,“有些讲俄语文学的,会先给你一个大概念,如俄国文学的黄金时代之类的,但我特别想听的,是先给我讲清楚另一些问题。诸如:为什么我们记不住俄国的人名,他们是如何命名的;俄国小说想到哪里说到哪里,只要想到了窗户就说看见了窗户、窗户外面有植物、植物春天会发芽……一路絮叨下去,这是不是他们的语言造成的;俄国小说为什么没有留白、潜台词的表现形式,这是他们的语言特色,还是作家的创造?”而这些,可能才真正是“拆解者”要给阅读者提供的。

苗炜表示,“文学体验”本质上是讲他的感受,这些体验大多跟生活中的一些困境有关。在这些时候,阅读是一种有效途径,“从文学的角度来看待生活,看看人的处境。”

本文来源:文学报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