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心得2:学而篇1.2孝悌为本的真谛是这样

句子大全 2023-10-27 05:12:01
相关推荐

“给《论语》当编剧,还原当初穿越到夫子的课堂”

学而篇第二

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一般译作:有子说:“其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君子致力于抓住这个根本,根本建立了,仁道便也就有了。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就是仁道的根本吧!”

我有些不大认可这种简单的对译。下面将一一阐述。

首先说一下, 为什么这篇能放在整个《论语》的第二位呢?应该是有这几方面原因:

1.诠释学习的目的、途径的需要

儒家教育虽然偏重德育,但是不可否认,孔子培养学生的目的,更多的是实现政治抱负,是从政。这就面临培养什么样的人、从哪里入手以及如何治理的问题。这里给出了答案,培养具备孝悌品性的人,从孝悌入手,教导治下民众成为孝悌者。

2.有子的地位决定

有子:孔子的学生,姓有,名若,孔子弟子中的“七十二贤人”之一。曾提出“礼之用,和为贵”等学说。因其气质形貌酷似孔子,孔子死后,深受孔门弟子敬重。《论语》中,孔子的学生,只有曾参和有若称“子”。因此很有可能《论语》由曾参和有若所著述,所以把他的论述放在第二篇,接下来就是曾子了。

这段话的本义是什么呢?又是在什么样的场景发生的呢? 接下来我们臆想一下这篇论述产生的背景及过程吧。

孔子有弟子三千不可能所有内容、所有人、所有阶段都自己教的。这个时候先进者,孔子教育的贤者七十二就要担任助教,客串一下老师的角色了。这天, 有若作为其中的佼佼者,正好轮上给新入门的师弟们讲课。讲点什么呢?当然是讲一下学习的目的和基本方法。

这一点大概如同《大学》所讲:诸位师弟,我们师门是提倡思考,讲究教学相长的,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希望大家能畅所欲言共同进步。来到这里大家想必已经都通过了蒙学阶段,正式进入了大学(那时的大学大概就是如今的中学,孔子曾经说过十五而有志于学吗)。下面我首先说一下我们学习的最终目的: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新民在止于至善……。

有若老师犯了所有新教师共同的错误,喜欢高大上的理论,不能联系实际。

“师兄,您能不能说得直白一点,我们听的不是太明白。”有个别学生是听得云山雾罩迷迷糊糊,终于忍不住提出了问题。

有若很是无奈,心中暗叹:“这帮师弟可是比前面几届差远了,老师说得太对了,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我还是太高估他们了,还是说的通俗一点吧”

“说得通俗一点,我们来到老师这里,首先提高自身的修养,成为社会精英。最终的目的是从政当官,通过帮天子、国君效力治理地方,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懂了吗?”

“我们也想成为社会精英,可是该怎么提高自身修养呢?”有学生感觉无从入手。

“首先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做起,最基本的就是孝顺父母、敬爱兄长。这样当你从政一方时,就能有同理心,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体会民众的想法,不忘初心。民众才能信服你,你的施政方案才能得以推行下去。”有若循循善诱。

“懂了,师兄。可是你讲的是现在我们要做的,将来从政的时候怎么做?我们也没有当过官,我们很多师兄弟家里也没有当官的,您可以告诉我们吗?”

“当你治理地方的时候,切忌好高骛远,更不能自以为高明,上来就大刀阔斧的进行什么改革,要首先维持局面的稳定。只有社会稳定了,才能具备发展的基本条件。”有若感觉教导师弟的感觉很不错。

“这个道理我们懂,可是该从哪里入手呢?”师弟们不满足大而化之的理论,渴求的是具体措施。

“所谓的治理地方,就是治理民众。如果你能让治下的民众安定下来,不就解决了。”有若这时想必还没有做过官,知道的还是理论。

“师兄,你还是说得具体点吧,我们还是感觉无从下手。”师弟们打破砂锅问到底。

“就是从教育引导民众入手,让他们从心里向往安定、不敢不安定。”

“师兄,一人难称百人心。何况现在的社会本来就存在着很多不公,很多是执政一方的人本身也没法解决的。再说了,就是再好的方案也不能保证大家都能满意的。有具体方法吗?”

“那就从大家都无从反对的地方切入,从大家都提不出反对意见的地方入手,做好民众的思想工作。”有若有些着急了。

“师兄,这是不可能的,任何方式都不可能人人满意的。一方有利总会有人感觉受侵害的。”

“谁说的!有一点就是没人敢提出反对意见的,就是不同意,他也不敢说出来。”有若讲到。

“怎么会有这种事情呢?”众人很是不解。

“当然有。”看着大家渴求迷惑的目光,有若很是自得。

“快说吧师兄。”大家催促着。

“教导大家孝顺父母、尊敬兄长、长幼有序、兄友弟恭。为人孝顺父母、敬爱兄长,却喜欢触犯上级,这样的人是很少见的。不喜欢触犯上级却喜欢造反的人,更是从来没有的。大家都不犯上作乱了,社会基本也就稳定了,即使没有什么建树,起码可以维持安定局面吗。”有若终于全面阐述了。

“我同意师兄的观点,虽然父母兄长的话不一定是对的,但是当人们形成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习惯之后,渐渐就会形成逆来顺受的习惯,面对暴力的官方规定时,也会习惯性的逆来顺受的。”

有若的话,取得部分人的认可。看着大家微微颔首的表情,有若很是得意。但是刚才那位师弟的话有些偏了。

“这倒是没人敢提出不同意见,可是这最多保证家庭和睦,与社会稳定有什么关系。孝顺父母是父母有生养之恩,尊敬兄长是因为兄长有照顾保护之义,官方现在的很多规定可是侵害了底层民众的利益的,凭什么认定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就会认可官方?”有学生提出质疑。

“就是,对父母顺从是因为亲情在里面,时因为父母养育了我,当官的给他们什么好处了,就想让他们顺从。这是不大现实的。内外有别,孝顺的人不一定就不犯上作乱。”还是有人想抬杠。

“有人能反驳这位师弟的观念吗?”有若有些无语,无奈了。只好另辟蹊径,想着群策群力。

“师兄,我觉得还是师兄的观点对。”有人支持有若。

“那位师弟说说你的理由。”有若很是高兴。

“你想啊。一个孝顺父母、尊敬兄长的人,肯定是注重亲情的。如果他要作乱的话,总得考虑考虑亲人吧。只要实行连坐法,一人作乱累计全家,那哪个注重亲情的人还敢作乱呢?除非他没家人,或者带着家人一块造反。不过这种人毕竟不多,所以只要教育民众孝顺父母、尊敬兄长,形成习惯后,肯定可以稳定。”一个心理比较阴暗的阴谋论者提出自己的观点。

这个观点让大家无从反驳,又目瞪口呆。毕竟这个观点是端不到桌面上来的。

“我反对!这非君子所为,与夫子的教导背道而驰。这是助纣为虐!”这个年龄毕竟还是心地清纯的人居多。

“这位师弟的想法是不可取的。‘政者,正也’,采取这种方法也许会有一时安定,但时间长了终归会酿成大祸的。”有若对这位脑回路清奇的师弟有些无语。

“就是,如果官方的政策是害民的,我们也要求民众遵从吗?难倒我们跟着夫子学习是为了助纣为虐培养懦夫和顺民吗?”学生们虽然立志从政,但毕竟目前还是平民,立场决定了他们现在还是排斥无原则当顺民的。

有若看到大家踊跃发言开始还挺高兴的,但是局面有点失控,有些偏离正道了。感觉自己开始的话有些引导不够,使得大家的思维过于发散了,赶忙往回拉。

“诸位诸位,听我说。夫子的观点是‘见义不为,无勇也。’要求大家见义勇为,可不是助纣为虐,也不是让民众逆来顺受的。希望大家再仔细听‘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哪位师弟听出其中的关键了。”

课堂瞬间安静下来,大家开始思考。

“我明白了,师兄强调的是一个‘好’字,是‘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而不是‘其为人也孝弟而犯上者,鲜矣;不犯上而作乱者,未之有也。’是不是?”

“对!这位师弟很思维很是严谨敏锐。你能说一下自己的理解,与大家分享吗?”

“孝顺父母、敬爱兄长的人,习惯遵守规则,同时为了家人着想,不会动不动犯上作乱,不会成为天生的造反者。但是,仅仅是不好而已,不是不会!正因为他们注重亲情,当施政者的措施已经祸及他们的父兄,甚至令他们无法生存的时候,他们照样会造反,造成的后果甚至比那种天生就喜欢作乱的人更严重。是这样吗师兄?”

“对!这才是夫子的本意。咱们总结一下:要实行仁政就要从孝悌入手,首先从自身入手,有了孝悌的同理心,施政的时候把民众当自己的父兄,及时修正施政方针,时时以造福民众为准绳,而不是害民。同时要引导教育治下民众孝悌为本、遵守规则,养成行动前先为父兄考虑的观念,这样上下都以孝悌为重,上施仁政下遵法令,则仁政可期。”

“今天大家表现很好,希望大家继续努力,为自己的理想而好好学习。下课!”

学生很有收获感,大家皆大欢喜,有若也松了一口气。

助教也很有成就感,同时也体会到了夫子的不易。课下对自己的课堂做出了总结:

“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