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学而篇感悟:学习是成为一个有温度懂情趣会思考的人

句子大全 2023-10-27 05:13:01
相关推荐

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现象,越是物质水平低下的家庭,就越对读书这件事情看得越轻。反而是那些经济条件比较好的家庭,大多都会倾全力,尽可能让自己的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哪怕这个家庭的父母本身可能并不是多高学历,但他们依然把下一代人受教育当作第一位的大事。如果深挖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表面上来看,这是贫穷家庭与富裕家庭思维方式的差异,导致了他们对于读书不同的态度。但更深层次的是,正是上一辈这样的不同态度决定了今天他们贫穷或富贵的身份。这两者之间的因果是可逆的。从而就造成了富与贫之间的“死循环”,而能否打破这样的困局,则主要在于他们是否能够寻找到最切实有效的突破路径。

这个问题,并非到今天我们才开始关注。英国BBC曾做过一个节目,对十四个不同阶层的孩子进行跟拍,每七年一次,直至第四十九年。拍摄的结果让人非常感触:四十九年后,出身卑微家庭的孩子依然卑微,而上层社会的孩子依然处于上层社会。中间的阶层更替几乎没有。很多人都将这个节目看作是阶层固化,社会不公的缩影。但当我们细致去观察他,却发现几乎所有上流社会家庭的孩子都接受了非常好的教育,而贫穷家庭的辍学变成一种共性。这反映出一个非常值得警醒的问题,阶层之间流动的唯一机会被他们放弃了。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让每一个阶层出身的人都有通过自身努力实现理想的路径,是一个文明社会应有的特质。因为,你无法让一群没有希望的人同你一起保持社会的稳固和坚定。而这个突破口,从古至今基本都保留了一点:读书。从古代的科举,到如今的各种改变命运的考试,都是这样的一种方式。这种看似朴素的路径,却一直给了出身寒微的人一点点希望,鼓励着他们追逐萤火虫奔跑,直到有一天最终成为一颗明亮的星。

《论语》中孔子曾说过一句非常经典的话。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在孔子看来,命运使然,每个人从一出身开始,就是不平等的,你的样貌、智商、家庭等等各种因素都会影响着你这一生的轨迹。所以,有人出身就在终点,就获得了你所有期待和理想的一切,这样的人是上等人,没有办法,因为出身能力本身就是所有能力当中最重要的能力。那么,对于出身微寒的我们,有没有希望呢?

接下来,孔子就说了一句:“学而知之者,次也。”我们没有办法去选择出身,但我们可以选择主动去学习。通过学习不断去提升自己,从而追寻自己所期待的梦想。这样,虽然我们可能不能够达到那种含着金钥匙出身的人的高度。但毕竟我们会遇见更好的自己。当然,这种学的主动性并不是每一个人都能够察觉到的,于是有了第三种“困而学之”。“学而知之”的人,是有一定预见性的,他们主动察觉自己的不足,提前规划自己突破的路径。而“困而学之”,是被现实的不如意所警醒,从而才有了突破的动力。但万幸的是,在现实的残酷面前,他们终究是觉醒了,选择了学的道路。最差的一种是“困而不学”。这种人深陷泥淖,却又不思悔改;四处抱怨,却又不寻找切实有效的解决路径;无知无畏,却又贪图眼前小利不学习做长远期待。对于这样的生活已经困苦不堪,仍然不能醒悟学习的人,孔子只是淡淡说了一句话:活该!

很多时候,很多人告诉我们:读书无用。但问题是,不读书就有用了吗?更多时候,我们只是不得不读书而已。如果是“生而知之者”,自然可以无所畏惧,但可惜我们都不是。我们不得不抓住读书这个最有效的路径来寻求突破。不是吗?对于读书,对于学,我们无从选择。除非,你安心一辈子当一个下等人。最近大火的《知否知否》中一句台词。明兰的奶奶劝她:“读书,毕竟并不是女孩分内事。”我们的女主淡然说到:“依我看,读书无用论这话,就是骗人的,如果读书无用,为什么天下男子都要去科考,难道是闲得慌?”读书,从来不因为我们闲得慌。不是吗?

【原读】孔子曰:“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学之,又其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 孔子说:“天生就能获得(智慧)的人当然是上等人,通过自己学习而获得的人也还可以,遇到困难不得不去学习的人又要差一点。遇到困难还溺于现状,或只是怨天尤人,所谓的下等人活该一辈子受穷不就是这样吗?”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 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孔子在陈国断了粮,跟随的人都饿病了,不能起身。子路面带怒色去见孔子说:“难道君子也有穷困潦倒、无路可走的时候吗?”孔子说:“有啊,怎么没有,只是君子穷困时,依然坚守信念,因为他始终相信会有拨云见雾的一天,只有小人才会穷途末路、破罐子破摔。”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