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济宁市泗水县2021年高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有答案)

句子大全 2023-10-28 06:54:02
相关推荐

2020—2021学年度第二学期期中考试

高一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班级填写在答题卡上。将条形码横贴在答题卡上方相应的区域内。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只将答题卡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1(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1925年,他当时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念建筑专业。他的父亲梁启超给他寄来一本书,是北宋李诫写的《营造法式》。但这本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因为那是北宋时代的书。

后来,梁思成通过对五台山的佛光寺大殿、应县木塔、蓟县的独乐寺观音阁等一系列有上千年历史的古建筑的研究,他终于初步破译了《营造法式》的密码。特别是在对独乐寺观音阁的研究中,他发现,这座建筑虽然有成千上万个木构件,居然一共只有6种规格。《营造法式》里说:“凡屋宇之高深,名物之短长,曲直举折之势,规矩绳墨之宜,皆以所用材之分,以为制度焉。”这句话简单来说,是指一座木结构建筑浑身上下的各种尺寸,其实都是以材为基本的模数。我们可以想象,这些标准材可以在一个工厂里大量地生产,然后搬到工地现场进行加工和组装,这样就大大加快了中国古建筑建造的速度。比方,唐长安的皇宫,面积大概3倍于今天的北京故宫,仅10个月时间建成。

中国古代建筑的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真是多快好省。林徽因后来在给梁思成的著作《清式营造则例》写的序言中说,像《营造法式》这种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就是中国古建筑的真髓所在。

(摘自王南《中国古建筑的营造密码》,有删改)

材料二

这一切特点都有一定的风格和手法,为匠师们所遵守,为人民所承认,我们可以叫它做中国建筑的“文法”。建筑和语言文字一样,一个民族总是创造出他们世世代代所喜爱因而沿用的惯例,成了法式。在西方,希腊、罗马体系创造了它们的“五种典范”,成为它们建筑的方式。中国建筑怎样砍割并组织木材成为梁架,成为斗拱,成为"一间”,成为个别建筑物的框架;怎样用举架的公式求得屋顶的曲面和曲线轮廓;怎样结束瓦顶;怎样求得台基、台阶、栏杆的比例;怎样切削生硬的结构部分,使同时成为柔和的、曲面的、图案性的装饰物;怎样布置并联系各种不同的个别建筑,组成庭院:这都是我们建筑上两三千年沿用并发展下来的惯例、法式。

无论每种具体的实物怎样的千变万化,它们都遵循着那些法式。构件与构件之间,构件和它们的加工处理装饰,个别建筑物和个别建筑物之间,都有一定的处理方法和相互关系,所以我们说它是一种建筑上的“文法”。至如梁、柱、林、標、门、窗、墙、瓦、槛、阶、栏杆、隔扇、斗拱、正脊、垂脊、正吻、截兽、正房、厢房、游廊、庭院、夹道等等,那就是我们建筑上的“词汇”,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

这种“文法”有一定的拘束性,但同时也有极大地运用的灵活性,能有多样性的表现。也如同做文章一样,在文法的拘束性之下,仍可以有许多体裁,有多样性的创作,如文章之有诗、词、歌、赋、论著、散文、小说等等。建筑的“文章”也可因不同的命题,有“大文章”或“小品”。“大文章”如宫殿、庙宇等等;“小品”如山亭、水榭、一轩、一楼。文字上有一面横额,一副对子,纯粹作点缀装饰用的。建筑也有类似的东西,如在路的尽头的一座影壁,或横跨街中心的几座牌楼等等。它们之所以都是中国建筑,具有共同的中国建筑的特性和特色,就是因为它们都用中国建筑的“词汇",遵循着中国建筑的“文法"所组织起来的。运用这“文法”的规则,为了不同的需要,可以用极不相同的“词汇”构成极不相同的体形,表达既不相同的情感,解决极不相同的问题,创造极不相同的类型。

(摘自梁思成《中国建筑的特征》)

材料三

现代建筑设计如何来继承和学习传统建筑的理念呢?

对于天人合一理念的继承和学习。想要真正对传统建筑文化进行传承,还需要先去了解传统建筑文化的特点,根据这些特点以及建筑中包含的精神来对建筑理念进行区分,然后对其中积极的正面的理念进行吸收。传统建筑文化和现代建筑文化之所以会有区分,就是因为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建筑理念不能够完全运用到现在的建筑设计当中,但是传统建筑中包含有很多先进的理念,这些理念能够为现代建筑注入活力。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追求设计的相似、风格的相似,一定要深刻了解建筑背后的文化,这样才能够做到形神兼备,也才能够将真正地传统建筑带到众人面前,让所有看到的人都能够通过建筑来感受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比如说,在了解传统建筑天人合一的特点之后,在现代建筑的设计中也要多去注意如何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这也就要求我们不仅要注重建筑本身,还要注重建筑的外部环境。

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在传统建筑中,经常会把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面的位置,外面一般是围墙,这就是传统文化中中庸理念,比较重视内涵,在传承传统建筑文化的过程中千万不要忽视对中庸理念的继承和学习,这是现代建筑中最缺乏的一项内容。现在的建筑设计风格总是张扬、夸张,希望能够夺人耳目,忽视了建筑的内涵。中庸思想在现代建筑中的运用主要应该集中在不要只注重外观的新奇,要符合建筑本身的运用和内涵;其次是建筑的布局、色彩要协调,每个部分的建筑风格和整体建筑的风格必须是一致的。将中庸理念和现代建筑设计进行结合,可以让建筑既不过分浮夸高调,但也会让人眼前一亮,低调奢华有内涵。

在进行建筑设计时,要充分贯彻可持续发展理念。建筑不像衣服,不想穿的时候就可以换,建筑的投资比较大,推倒重来成本较高,所以在建筑设计上一定要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在科技的支持下,可以将可持续发展理念进行优化。

(摘自郁俊《传统建筑文化在现代建筑设计中的传承》,有删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1925年距离北宋李诫近千年之遥,时光太久远,所以他的书像天书一样难以读懂。

B.独乐寺观音阁木构件成千上万,但只有6种规格,这显露出了《营造法式》密码。

C.面积很大的唐代长安的皇宫,仅赖于建筑构件的标准化生产,10个月就得以建成。

D.建筑上丰富的“词汇”,如梁、柱、植、標、门等等,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

2.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希腊、罗马的建筑“文法”只有“五种典范”,中国建筑的“文法”种类比国外多得多。

B.中国建筑“文法”具有一定的拘束性和灵活性,但拘束性并没限制灵活性,两者相辅相成。

C.现代建筑设计要做到天人合一,需注重建筑本身和其外部的环境,达到建筑与自然的和谐。

D.中国传统建筑外面一般是围墙,最好的建筑放在最里的位置,这体现了重视内涵的中庸理念。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筑“文法”的一项是( )(3分)

A.古建筑保持立柱和纵横梁组合构架制

B.“斗棋”是木结构建筑常用的制式

C.中国古建筑的水泥就是“糯米灰浆”

D.古代建筑群重左右对称和中轴线原则

4.材料三行文脉络清晰,请进行简析。(4分)

5.纵观三则材料,中国传统建筑的特色有哪些?请你结合材料进行简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11(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父归(节选)

[日本]菊池宽

(简朴的中等家庭。傍晚时分。母亲阿贵和儿子贤一郎、新二郎、女儿阿胤一起吃饭。突然门被人打开了,面容憔悴的宗太郎走进屋。贤一郎和母亲的脸色顿时大变,异常激动。新二郎和阿胤睁大了眼睛望着来人。)

母亲:啊,是你!你真是大变了啊!(对孩子)孩子们,他是你们的父亲。

新二郎:是爸爸吗?我是新二郎。

父亲:啊,已经长成棒小伙子啦!我走时你还是个站都站不稳的……

阿胤:爸爸!我是阿胤。

父亲:我听说过,生了个女儿,长得多秀气啊!

母亲:我说 唉,真不知从何说起呢!孩子们都长成人了,这比什么都好。

父亲:这实在是太好了!我老了,很想念你和孩子,便不由自主地跑了回来。我已经是个活不了多久的人了,希望你们都能原谅我。(望着贤一郎)贤儿,你能替我斟一杯酒吗?爸爸很久没有喝过好酒了。嗯,只有你的模样我还记得起来。

(贤一郎不睬。)

父亲:新儿,那你替我斟上一杯。

新二郎:是。

(正要把酒杯递给父亲……)

贤一郎:(口气坚决地)放下!不能给他敬酒!

母亲:贤儿!你在说些什么呀?

(父亲怒视贤一郎;新二郎和阿胤低头不语。)

贤一郎:(理直气壮地)我们根本没有父亲!我们哪有什么父亲呢?

父亲:(抑制着愤怒)你说什么?

贤一郎:(稍稍冷静下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母亲也不会在我八岁的时候牵着我的手到筑港去投海。幸好找错了地方,跳进浅水里,才被人救了出来。如果我们有父亲,我也不会十岁就给人家当小杂工。我们从小到大没得到过一点温暖,就是因为没有父亲!

(母亲、阿胤和新二郎眼含泪花,父亲由愤怒渐渐转为悲伤。)

新二郎:哥哥,既然妈妈都原谅了他,你也忍一忍,过去的事就不要再提了。

贤一郎:(更加冷酷地)要说我们真有父亲,他就是从小折磨我们的仇人。在我的脑子里从未有过父爱的记忆,只记得父亲在我八岁之前从不管家里的事,只顾自己花天酒地地在外面胡混,欠下一身债,后来就带着情妇逃跑了,连母亲为我积蓄的十六块钱的存折也偷去了。

新二郎:(含着泪)但是,哥哥,父亲现在不是……已经老了吗?

贤一郎:新二郎,你怎么能不明不白地称他父亲?他年轻时不顾一切地寻欢作乐,现在上了年纪,动不了啦,才跑回来的。不管你怎么讲,我也决不承认他这个父亲。

父亲:(色厉内荏地)贤一郎!对你的生身父亲怎么能这样讲话?

贤一郎:你还好意思说你是我们的生身父亲?二十年前,你已经抛弃了你做父亲的权利!

(沉默,母亲和阿胤在抽泣。)

父亲:好吧,我立刻就走!无论落到什么地步,我还能混上碗饭吃。

新二郎:请等一下!哥哥不管您,我会想办法奉养您老人家。

贤一郎:新二郎!你受过他的什么好处?我可是尝过他拳头的滋味!你想想,是谁把你抚养大的?你念书的学费是哪里来的?那是我当小杂工挣来的钱!应当说我才是你和阿胤真正的父亲,尽到父亲责任的是我。现在,你愿意奉养他就奉养好了,从今以后咱们断绝来往!

新二郎:可是……

贤一郎:我受够了没有父亲的痛苦,所以不想让弟弟妹妹再受那种罪。我晚上连觉也舍不得睡,吃苦受累,才供弟弟妹妹中学毕了业。

父亲:(轻声地)不必再说了,我回来是你们的累赘。好,我走啦!保重吧!

新二郎:(追着走去的父亲)您身上带钱了吗?不是还没吃晚饭吗?您有地方去吗?父亲:(沮丧地)我本不应该再进这个家门,因为上了年纪,又体弱多病,不知不觉地就走回家里来了。(颤巍巍地站起)唉,算啦!我这把老骨头还愁没地方扔掉吗!(望了老妻一眼,开门走出。)

母亲:(哀求地)贤一郎!

阿胤:哥哥!

贤一郎:阿新!快去把父亲喊回来!

(新二郎迅速地跑向门外,三人紧张地等待着。少顷,新二郎脸色苍白地跑回来。)

新二郎:在南路找遍了也没有找到,我再到北边去找,哥哥,你也来吧!

贤一郎:(惊慌)怎么,没找到?一定能找到的!

(贤一郎和新二郎发疯似的奔出。)

(选自中国戏剧出版社《世界独幕剧选》,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贤一郎对父亲的反驳斥责,多次都是从“如果我们有父亲”这句话开始,说明了他对父爱的渴望。

B.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他父亲和解,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

C.母亲心地善良,任劳任怨,是一个典型的贤妻良母式的人物,她对长子贤一郎疼爱、敬重和愧疚。

D.本剧反映了作者对当时社会上道德堕落问题的一些正当的看法和应有的批评态度。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本剧的语言有丰富的潜台词。如“我们没有父亲”一句,潜台词是:父亲没有尽到责任,不配做父亲;“我们”没有得到父亲的抚养,不会承认这个父亲。

B.本剧虽然篇幅短小,但生动地描写了剧中每个人复杂、矛盾、充满纠葛的心理活动。

C.剧中的“色厉内荏地”属于剧本的舞台说明,父亲出现这样的神情反映出他矛盾的心理:因为权威被藐视而色厉,因为没有尽责而内荏。

D.本剧结构严谨,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而是利用富有个性特征的对话,表现人物的心理状态。

8.贤一郎和新二郎对待父亲的态度为何完全不同?请简要概括。(4分)

9.有评论家用“理与情的矛盾与统一”来评价《父归》中的人物贤一郎,你同意这个观点吗?请结合剧情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一)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

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节选自《鸿门宴》)

(二)

汉用陈平计,间疏楚君臣,项羽疑范增与汉有私,稍夺其权。增大怒曰∶"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未至彭城,疽发背死。苏子曰;"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然则当以何事去?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吾尝论义帝,天下之贤主也。独遣沛公入关,而不遣项羽;识卿子冠军于稠人之中,而擢为上将,不贤而能如是乎?羽既矫杀卿子冠军,义帝必不能堪,非羽弑帝,则帝杀羽,不待智者而后知也。增始劝项梁立义帝,诸侯以此服从。中道而弑之,非增之意也。夫岂独非其意,将必力争而不听也。不用其言,而杀其所立,羽之疑增必自此始矣。

(节选自苏轼《范增论》)

注:卿子冠军,指宋义。公元前207年,秦围攻赵,楚怀王封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救赵途中,宋义畏缩不前,项羽矫诏杀之。

10.下列选项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从∶跟随。

②令将军与臣有郤郤∶通"隙",隔阂,嫌怨

③若入前为寿寿∶敬酒,祝人长寿

④常以身翼蔽沛公翼∶翅膀

⑤稍夺其权夺∶剥夺

⑥人臣之分也分∶区别

A.②④⑥B.①⑤⑥C.②③⑤D.①③④

1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B.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C.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D.天下事/大定矣君王/自为之/愿赐骸骨/归卒伍

12.下列对两段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项羽好大喜功。刘邦卑词谢罪,项羽为表示自己的雅量脱口说出告密人,说明他先前的怒气已烟消云散,剑拨弩张的形势稍有缓和。

B.范增老谋深算。他深知刘邦的志向,想要利用宴会杀刘邦,暗示项羽,而项羽不回应,无奈之下他又命项庄舞剑,意在刺杀刘邦。

C.苏轼认为范增应该及早脱离项羽,并认为他错失了最好的机会。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

D.苏轼认为义帝是天下的贤君。义帝派遣刘邦入关而没有派遣项羽,提拔卿子冠军做上将军,这些做法都体现了义帝的贤明之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2)增之去,善矣。不去,羽必杀增。独恨其不早尔。

14.第二段选文末句,苏轼为什么说项羽在杀义帝时就怀疑范增了?请简要说明。(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诗句,完成1516题。

春日耕者

苏辙

阳气先从土脉知,老农夜起饲牛饥。

雨深一尺春耕利,曰出三竿晓饷①迟。

妇子同来相妩媚,乌脅飞下巧追随。

纷纭政令曾何补,要取终年风雨时。

【注】①晓饷,指送早饭到田间。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紧扣“春日”二字,点明最先让人感受到春天气息的是松动的土壤。

B.为了赶早去春耕,老农半夜起来喂养饥饿的耕牛,展现了农民日常生活。

C.“一尺”带有夸张意味,意在强调春日雨水充足,正是耕种的大好时机。

D.妻子和孩子前来田中探望和取悦农人,直接展现了农家春耕的紧张忙碌。

16.诗歌尾联有什么含义?请简要概括尾联所表达的感情。(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从“”可以看出子路的性格率直,从冉有述志时说的“,以俟君子”可以看出其谦虚的特点。

(2)在《子路、曾哲、冉有、公西华侍坐》一文中,孔子点评了几位弟子的志向,其中“,”表达了他对公西华才能的高度肯定。

(3)《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交代秦晋围郑原因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19题。

近日,三星堆遗址再次启动发掘,6个新坑、3000多年前的丝绸、500多件重要文

物,掀起了三星堆文化热,神秘的古蜀文化"沉睡三千年,一醒天下惊"

①长期以来,由于文献记载缺乏,使得我们对古蜀国知之甚少,而在关于三星堆的热烈讨论中,我们看到无数网友对文物的关心。大家自愿化身"国宝守护人",将对历史的崇敬、文化的自信、民族的认同寄托在了青铜神树上、黄金面具上、象牙制品上,让自豪和热血沸腾了千年时光。浩瀚的中华大地上,可能还有更多的"三星堆"等待着我们唤醒。商鼎周彝、战国错金、秦俑汉陶、晋帖唐画……它们和三星堆文化一样,守望着华夏大地数千年的沧海变迁,等待着苏醒绽放,等待着惊艳世界。我们要做的,②不只是传承它们,发扬它们,更要唤醒沉睡的文明,携着辉煌的文明走向未来。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B.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C.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 D.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19.文中两处画横线的语句都有语病,请修改。(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天下棉花看中国,①。新疆长绒棉因产量稀少、纤维柔长、洁白光泽、弹性良好,以及世界顶级品质等特性,长年供不应求。

随着新疆棉花种植面积的不断扩大,种植技术的不断升级,②。2013~2014年,新疆棉花的总产量达到450万吨,占全国棉花总产量的60%以上,占世界总产量的18%左右。截至2020年,新疆棉花总产、单产都连续26年位居全国第一。

早在2018年,③。100亩地的棉花,以前需要10个采棉工辛苦两个月,现在采棉机只需三个小时便可完成采摘。最新资料显示,新疆一台采棉机效率超过500个劳动力,采净率达到93%。

20.请概括上面文段的主要信息,不超过30个字。(4分)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2.经典名著《红楼梦》中,人物众多,形形色色。其中晴雯就是一个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下列情节与她无关的一项是( )(3分)

A.病中修补孔雀金裘 B.撕了宝玉和麝月的扇子

C.重病之时被撵出大观园 D.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当前正处于一个“信息碎片化"时代。阅读各种各样的碎片信息,成了很多人的日常行为,而传统意义上的整本书阅读,似乎日渐淡出他们的生活。关于读书,古有“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的劝读良言,今有“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就是他的阅读史”的读书呐喊,而西方也有“读一本好书,就是与许多高尚的人谈话"的传世箴言。

校刊《绿苑》举办“书香校园”征稿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并联系自己读过的一本书写一篇文章,向同学们谈谈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检测参考答案

2021.4

1.【B】(A.原因分析错误,从整个材料一来看,原因不仅在于时间久远,更在于数据、概念难懂。C.应该是:在于建筑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的设计。D.组成了中国建筑的“文法”错,梁、柱、枋、檩、门等是构成一座或一组建筑的不可少的构件和因素,而“文法”是指运用这些构件建造时沿用的惯式、法式)

2.【A】(“种类比国外多得多”错,文中没有进行种类的对比。用外国的文法典范,意在说明中国古代建筑也有自己的文法或法式)

3.【C】(这句讲的是建筑的原料,不属于“文法”)

4.①全文是总分结构,首段提出问题,引出下文。②二、三、四是并列段落,从天人合一、中庸、可持续发展等三方面解答了首段的问题。(4分,每点2分)

5.①建造上有成熟的法式:标准化、模数化、装配式;②中国传统建筑都有一定的“文法”(风格和手法);③融合进了天人合一、中庸和可持续发展等理念。(共6分,每点2分,要点对即可)

6.【B】B项,“都是出于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理解有误。依据文章内容,母亲对父亲的接受,劝长子与父亲和解,除了对父权家长制的理解与顺从,还有对夫爱的渴望,对完整家庭的渴望。

7.【D】D项,“……不是通过尖锐的戏剧冲突”理解有误。依据文本可知,作者描绘贤一郎和他父亲的形象时,就是通过父子之间尖锐的冲突表现各自的心理,推动戏剧的情节的发展的。

8.①贤一郎亲眼见过以前父亲的荒唐,所以痛恨他;②新二郎只见过现在年老体弱的父亲,所以可怜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同意。②从父权家长制的角度,贤一郎应该接受父亲;从情感的角度,父亲的归来是贤一郎没预料到的,他恐惧、厌恶、憎恨和悲哀,这是矛盾之处。③但血缘是任何东西都无法阻隔的,当多年积压的愤怒已经发泄完毕、父亲已经忏悔,看到父亲的确需要照顾,听到母亲的哀求,知道弟弟妹妹对父爱的渴望,他不想继续没有父亲,所以结尾出现了突然转变,这是理智与情感的统一。(观点2分,“矛盾”“统一”分析各2分,言之成理即可。)

10.【C】①从,带领;④翼,名词作状语,像鸟张开翅膀一样;⑥分,本分。

11.【A】(本句意为: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天下事”作“大定”的主语,中间不应断开,排除CD;“卒伍”作“归”的宾语,意思是回到乡里,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故选A。)

12.【C】C项,“苏轼认为范增应在鸿门宴后,或在宋义被杀后就及时离开才好”错误,原文“增劝羽杀沛公,羽不听,终以此失天下,当以是去耶?曰:‘否。增之欲杀沛公,人臣之分也;羽之不杀,犹有君人之度也。增曷为以此去哉?增之去,当于羽杀卿子冠军时也’”,可见,苏轼认为鸿门宴后范增不应离去,而应在项羽杀卿子冠军时离去。

13.(1)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关键词,因:趁机;坐:同“座”;且:将要;为……所:被动句式。)

(2)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

(关键词,去:离开;善:好事;独:只;恨:遗憾。)

14. (1)义帝当初是范增劝说项梁拥立的,(2)项羽中途谋杀义帝,(3)范增劝阻忠告却没有被项羽接受。

【参考译文】

(一) 项庄就拔出剑舞起来。项伯也拔出剑舞起来,常常用自己的身体,掩护刘邦,项庄得不到(机会)刺杀(刘邦)。刘邦第二天带领一百多人马来见项羽,到达鸿门,谢罪说:“我和将军合力攻打秦国,将军在黄河以北作战。我在黄河以南作战,然而自己没有料想到能够先入关攻破秦国,能够在这里再看到将军您。现在有小人的流言,使将军和我有了隔阂……”项羽说:“这是你左司马曹无伤说的。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会这样呢?”项羽当天就留刘邦同他一起饮酒。

项羽、项伯面向东坐;亚父面向南坐──亚父这个人,就是范增;刘邦面向北坐;张良面向西陪坐。范增多次使眼色给项羽,举起(他)所佩带的玉玦向项羽示意多次,项羽默默地没有反应。范增站起来,出去召来项庄,对项庄说:“君王为人不狠心。你进去上前祝酒,祝酒完了,请求舞剑助兴,趁机把刘邦击倒在座位上,杀掉他。不然的话,你们都将被他所俘虏!”项庄就进去祝酒。祝酒完了,说:“君王和沛公饮酒,军营里没有什么可以娱乐,请让我用舞剑助兴吧。”项羽说:“好。”

(二)刘邦采用了陈平的计策,离间疏远楚国君臣。项羽怀疑范增和汉国私下勾结,渐渐剥夺他的权力。范增大怒,说:“天下大事已经大致确定了,君王自己处理吧。希望能让我告老还乡。”回乡时,还没到彭城,就因背上痈疽发作而死。苏子说:“范增离去是好事,若不离去,项羽一定会杀他。只遗憾他没有早早离开而已。”既如此,那么范增应当在什么时候离开呢?当初范增劝项羽杀沛公,项羽不听;终因此而失去天下;应当在此时离去吗?回答说:“不。范增想要杀死沛公,是做臣子的职责。项羽不杀刘邦,还显得有君王的度量。

范增怎能在此时离去呢?范增离去,应当在项羽杀卿子冠军的时候。”我曾经评论义帝,称他是天下的贤君。仅仅是派遣沛公入关而不派遣项羽,在稠人广众之中识别卿子冠军、并且提拔他做上将军这两件事,若不是贤明之君能做到这些吗?项羽既然假托君王之命杀死了卿子冠军,义帝必然不能容忍。因此,不是项羽谋杀义帝,就是义帝杀了项羽,这用不着智者指点就可知道了。范增当初劝项梁拥立义帝,诸侯因此而服从;中途谋杀义帝,必不是范增的主意;其实岂但不是他的主意;他必然力争而却没有被接受。不采用他的忠告而杀死他所拥立之人,项羽怀疑范增,一定是从这时就开始了。

15.【D】 直接展现错,应该是侧面表现。

16.①纷纭的政令无补于农事,农民丰收要靠全年风雨适时才行。②批判纷繁而无用的政令;同情饱受政令烦扰的百姓;渴望风调雨顺,百姓获得丰收。(含义2分;分析感情每点2分,答出2点即可)

18.【B】都使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19.①:滥用介词造成主语残缺,去掉“由于”或“使得”;②:递进关系不当,将“传承它们,发扬它们”和“唤醒沉睡的文明”调换。(评分建议:改对一处得2分。)

20.示例:新疆棉花产量高,采摘快,并因其独特品质长年供不应求。

(评分建议:关键词“产量高”“采摘快”“独特品质”“常年供不应求”,每点各1分。)

21.①中国棉花看新疆;②棉花产量也不断提高;③新疆便用采棉机采棉。(评分建议: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22.【D】本题考查与《红楼梦》中主要人物晴雯相关的故事情节。

(A项,“病中修补孔雀金裘”的是晴雯。她心高气傲,伶牙俐齿,宝玉不小心烧坏了雀金裘后,她不顾自己体弱有病,连夜为宝玉补衣。B项,“撕了宝玉和麝月的扇子”的是晴雯。端午节家宴,众人不欢而散。宝玉回房闷闷不,偏巧晴雯伺候换衣服跌折了扇股子,便训斥了她两句。晴雯不服,将袭人一并奚落,气得宝玉要撵晴雯,晚上宝玉喝酒回来,为逗晴雯开心,便拿扇子给她撕,麝月过来阻止,宝玉便将麝月的扇子也拿给晴雯撕了,二人大笑,宝玉说这叫“千金难买一笑”。

C项,“重病之时被撵出大观园”的是晴雯。第七十七回之间,发生了一件大事,那就是大观园内搜出绣春囊,王夫人听信王善保家的谗言特意将晴雯召过来相见,并对晴雯进行了辱骂,最后还声明迟早要将晴雯给撵出去。D项,“抄检大观园时扇了王善保家的一耳光”的是探春。探春是大观园里有名的泼辣女子,抄检大观园,众人都知道这件事极其失礼,对院子的主人也非常不尊重,可碍于王夫人的面子,无人敢说,都忍气吞声。唯有探春,揭竿而起,怒而扇了王善保家的一巴掌。)

23.参考2020高考作文评分标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