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全国三卷的《插田歌》 语言风格的比较赏析(清新流畅与雅丽平整)

句子大全 2023-10-30 03:21:01
相关推荐

高考语文全国三卷的诗歌鉴赏试题喜欢的题型的就是诗歌的比较赏析,比如2016年的简答题就是题材相似的两首诗,但感情基调不同,请试做分析。2017年的比较出现在选项A里,说的白居易的《长恨歌》和《秦中吟》,2019年高考采用这一题型,并不让人感到意外。

2019年高考语文全国三卷古诗词鉴赏试题

插田歌(节选) 刘禹锡冈头花草齐,燕子东西飞。田塍望如线,白水光参差。农妇白纻裙,农父绿蓑衣。齐唱郢中歌,嘤咛如《竹枝》。14.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诗歌以花鸟发端,通过简练的笔触,勾勒出一幅意趣盎然的美丽画面。B.诗人举目眺望,能看到远处田埂在粼粼的波光中蜿蜒起伏,时隐时现。C.诗中写到了农父农妇的衣着,白裙绿水映照绿苗白水,色调分外和谐。D.诗的七、八两句通过听觉描写,表现农民们的劳动场面以及愉悦心情。15.与《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同?(6分)

这首诗歌是刘禹锡被贬连州,担任连州刺史所做,但是这一具体的写作情况并没有作为注解出现,所以解读考试的这首诗和诗人被贬关系不大。下面我们看看从考试的角度,在考场如何解读这首诗。因为考场上的鉴赏没有任何凭借,仅仅依靠的就是自己的积累及试题上透漏的信息。不像平时学习的时候鉴赏诗歌,可以参照很多的资料。

试题的一个细节值得关注

解读这首诗首先关注的应该是节选这两个字。如果没有节选这两个字,那么这首诗就属于五言律诗,属于近体诗。而近体诗对诗歌的平仄,格式等要求比较严格。但是有了这两个字,我们就可以大胆确定这是一首古体诗,应该属于乐府诗一类的。那么诗歌的形式就比较自由。近体诗和古体诗上的语言风格是不太一样的,这也可以作为解读简答题的一个切入口。

解答选择题注意语法知识的运用

14题的选择题的四个选项是对诗歌四联的逐句的解析与翻译,四个选项好像都对,没有什么特别的。比如D选项的听觉,因为最后两句提到了唱歌,歌声自然就是听觉了。但是如果从语法的角度来看。就可以发现B选项的问题之所在。B选项描绘的是两种事物,一个是田塍,也就是选项里提到的田埂,一个是白水,就是C选项里提到的绿苗白水。所以B选项里提到的是种植水稻插秧的两个事物,田埂和水。通过语法分析,我们知道田埂的特征是直,是望如线,这也符合生活实际。而白水的特征是光参差,就是水光闪烁,明暗不定。所以B选项的错误就是把白水的谓语接到田埂上了,这叫搭配不当。正确答案是B选项。

简答题,阳春白雪与下里巴人,清新流畅与雅丽平整,口语与书面语

简答题是比较赏析题,角度是语言风格。语言是高考大纲规定的诗歌鉴赏的考点之一,但是在高考中出现的频率不高,不属于重点知识。考生复习的时候也很难重视。语言考点里包括炼字,炼句,语言风格等。

语言风格是就诗歌的整体语言特征而言的,具体细分有很多中。但是粗略来看,一般也就是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其中口语是常考的。华美绚丽、绚丽飘逸。属于书面语,平实质朴、冲淡自然一般也就可以归入口语了。

《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是要求背诵的篇目,用这首诗歌作为比较的对象,不算有太大的难度。这首诗的一个特征就是用典。既然是用典,那语言风格就可以归入到书面语中了。

《插田歌》描写对象是农事,而且诗歌最后有“嘤咛如《竹枝》”。《竹枝词》也是刘禹锡的代表作,其中一首比较流行: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竹枝词是民歌,可知《插田歌》应该也是这一类的,其语言风格就是口语了。

其实这首《插田歌》之前有个序言,序言里提到了“遂书其事为俚歌,以俟采诗者。”其中的俚歌指的就是创作的这首诗民俗歌谣,典型质朴的语言风格。

但是试题里把这个序言去掉了,也是避免了答案太明显。

分析到这,基本能确定答案是什么,至于怎么写,那就看每个学生掌握的术语的多与少了。

附试题答案:

14.B

15.①《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对仗工稳,用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②这几句诗则采用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景,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

附:诗歌语言风格的常用术语

1.平实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2.含蓄隽永。诗歌最富有灵气,诗的灵气在于隽永,在于“字短情长”,字里行间总是留着启人联想、开人悟性的“空白”。

3.清新雅致。其特点是用语新颖别致,不落俗套,给人一种清新美的愉悦。

4.绚丽飘逸。

5.简洁明快。其特点是:语言简练利落、洗练、浅显、明白如话、不加修饰。

6.雄浑壮丽。其特点是骨力挺健,气壮山河。

7.粗犷豪放。

8.沉郁顿挫。

9.悲壮慷慨。

10.缠绵哀怨。诗作婉曲,感情细腻。如柳永、李清照、姜夔的词。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