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这么大了 怎么还不懂事(”多少孩子的委屈被家长一句话压垮)

句子大全 2023-10-30 05:49:02
相关推荐

多少孩子长大以后,才明白“你真懂事”是最大的讽刺。

“懂事”的人孩子不是什么都不想要,而是不敢说。其实他也很想要的,只是被家长拒绝多了,便开始学会了去接受。习惯了看到想吃的想要的就走并告诉自己“我一点也不想吃”;习惯了把什么事都憋在心里,不然就会给别人添加麻烦。可只有自己知道,善解人意的背后是自卑,因为怕麻烦,所以谨言慎行小心翼翼,不敢提过多的要求,因为对方不高兴。

“懂事”的孩子因为经常被拒绝所以他们学会了“什么都不要”小时候一直住在农村,看着别人买的那些毛绒玩具就特别想要,妈妈说这些玩具放家里容易脏别买了。长了搬进了单元楼跟妈妈说想要一个大一点的玩具熊,结果妈妈说这么大人了还要玩这个。从那以后我再也没对妈妈提过买玩具。

现在我有能力了,可我却不想买了,不是我买不起,而是它是我小时候的遗憾,迄今为止我的房间从没有过玩具......。

从小到大长辈告诉我要做一个听话懂事的孩子,但是从没人告诉我会因为听话懂事而受多少委屈。

“懂事”的孩子连崩溃都要考虑后果因为弟弟比我小,所以妈妈什么都要我让着她,总是对我说“你是姐姐,不知道让着点弟弟!”每次我听到妈妈这样说就会觉得难过不公平,一开始我会嗷嗷大哭,但始终换来的是妈妈一句“你能不能懂事点!”后来,再发生这样的事,我都会告诉自己不要哭,然后会在没有人的时候或者晚上一个人默默地抽泣。

现在长大了,我学会了察言观色,学会了隐藏自己的情绪,实在控制不住的时候,我会哭着对别人说“我没事,不用理我,抱歉让你们担心了”。

总是过度揣测人心,进而使自己感到不快,如此性情,何其不幸呢!

“懂事”的孩子“物质欲”低到可怕小时候亲戚问“你想要什么”,我都会回答“我什么都不想要”。并不是真不要,而是不敢要。因为从小被妈妈教导家里没什么钱,心里只想着给家里省钱,一直都被家长夸赞为“懂事的好孩子”。去亲戚家从来不闹也不哭,连亲戚递的水都不敢喝,生怕给别人添麻烦。

长大了,作为个女生,我不爱化妆不爱护肤不爱逛街不爱旅游,只想把挣来的钱都给父母,让他们生活好过点。而我,有口饭吃就够了。

以前吃不到的糖,现在更不需要。

“懂事”的孩子从小就会察言观色因为从小被教导“不要总是给别人添麻烦”、“不要惹别人不开心”。所以现在的我无论做什么都会想一想会不会麻烦到别人,如果会的话宁愿自己走弯路也要自己弄好,不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忙,怕别人答应了背后却说你好麻烦。

所以从小到大我一直很独立,曾经有个好朋友说我总是给人一种很冷漠难以接近的感觉,其实不是,我是害怕别人接触我久了会讨厌我而已。

一个从小就成熟懂事的人,都是带着疤痕长大的孩子。

“懂事”的孩子他们活成了父母喜欢的模样,却活得不像自己每个“懂事”的孩子按着家长的要求活成了父母最喜欢的样子,活成了他人口中令人羡慕的“别人家的孩子”。他们懂得无条件的退让、无条件地奉献、无条件地付出,他们被压抑得没有自己独立的思想,即便有,他们也不敢。因为他们内心比一般的孩子成熟,所以他们“懂事”。

俗语说:“太懂事的孩子没糖吃”,因为你懂事所以你要把这颗糖让给不懂事的别人吃。这和好女孩最后只得到了一个“好”字,而坏女孩却得到了所有是一个道理。

家长不要让“懂事”负了孩子的年华

每个孩子都是平等的,没有谁应该让着谁家庭中无论父母有几个孩子,无论谁大谁小。父母都不要有“大的该让着小的”“女孩该让着男孩”之类的思想。他们都是孩子,都是平等的,不存在谁该让着谁,也不存在谁应该“懂事”,更不存在“懂事的该让着不懂事的”这种无稽的道理。

家长不平等的对待会让“被迫退让”的孩子内心产生委屈,也会让孩子觉得“父母不爱自己”、“自己不重要”、“自己对这个家可有可无”的想法,进而让孩子形成自卑的性格。

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欲”孩子在小的时候可能会对父母提出各种的要求:比如看到喜欢的玩具会吵嚷着买,比如想去玩的地方会叫喊着让爸妈带着去啊,或者看到好吃的会忍不住想吃等等。父母可以拒绝孩子的某些要求,但不能每次都拒绝,要学会适当地满足孩子的要求,这样孩子才不会形成“绝望性的期待”。

绝望性期待:如果孩子对家长提出的任何要求总是被拒绝,孩子久而久之就不会再提了。因为他知道提了没用,已经绝望了。一旦孩子形成这种心理特征,他的内心会很敏感,易猜忌。

所以家长要适当地满足孩子的物质欲,如果实在条件不允许,要给予孩子恰当的解释,让孩子内心不要过于失望和委屈。

家长要学会如何正确地“拒绝”孩子当孩子对家长提出无法满足的要求时,家长要用正确良性的方法给予孩子解释,这样孩子才不会觉得家长对自己不好或者因此而产生自卑心理。比如孩子提出想买一台玩具汽车。但家长目前手上没那么经济能力,那怎么办呢?

家长可以对孩子说:目前家里经济能力不允许,可能买不了,要等一段时间。可以告知孩子每个月家里的收入以及开销,然后让孩子自己决定是等经济缓和一点再买,还是说让孩子把零花钱节省下来买,或者买了这个玩具一年就不能买新玩具了。给予孩子选择的余地,孩子无论做哪种选择家长都要告诉孩子为自己的选择负责。

家长在平时拒绝孩子时一定要和孩子解释清楚,然后让孩子参与抉择。很多时候家长一句“家里没钱”,孩子是无法深刻理解的,甚至他们还会误解从而产生不良情绪。

家长要引导孩子如何表达自己的情绪

孩子在生活中总会受到来自各方面的好的坏的情绪,家长有时候也成为了孩子情绪的导火索。比如孩子和邻居孩子打架了,把对方打伤了,这个时候作为家长的我们不得不在给对方家长道歉的同时还要说教几句自己的孩子。但其实自己的孩子也是被对方打了,只是自家孩子力气大把对方打得严重了一些。

家长的说教会让孩子心里产生委屈,觉得明明是对方先做错了自己的父母还要说自己,家长这个时候要和孩子说明为什么要说教他的原因。让孩子发泄自己心中的不良情绪,多关心孩子内心的感受。

家长学会用正确的方法引导孩子“懂事”孩子的“懂事”不应该是被家长逼迫学会的,而应该是在家长的正确引导下养成的好习惯。有这么一个引导孩子“懂事”的列子:

小敏一回家就打游戏,妈妈一边做饭还要一边搞卫生,便叫小敏过来帮忙。小敏拒绝了妈妈,妈妈走过来强制小敏帮忙,小敏委屈地答应了。搞完卫生,妈妈问小敏:你是不是觉得委屈?小敏点头。

妈妈又说:你看妈妈爸爸每天都要上班挣钱,你如果不帮忙做家务活,那爸爸妈妈要是不上班在家做家务,谁来挣钱给你买玩具买好吃的呢?你每天回到家就打游戏,那妈妈回到家也打游戏,谁来做饭呢?

小敏听后觉得自己太不懂事,爸爸妈妈每天上班那么辛苦,回到家还要照顾自己,自己却只知道玩。从那以后,小敏经常会帮忙主动做家务。

家长不要通过威逼利诱的方式让孩子“懂事”,因为这样的懂事来得太过于心酸和委屈,不利于孩子的成长。所以要学会用正确的方法让孩子学会承担起家里的责任,学会为家长分忧。这样的“懂事”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懂事。

“幸运的人一辈子都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辈子都在治愈童年”。孩子的童年是美好还是心酸都是取决于家长如何引导,孩子在适当的年龄成熟懂事固然是一件好事,但如果发生在了不恰当的年龄家长就要反思自己是不是哪里做错了。

在孩子的世界里,除了懂事和成熟,应该还有两个词:“委屈”和“不快乐”。家长要赋予孩子的是一个美好的童年,因为这会铸就一个孩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不要让“懂事”两个字成为孩子长大后最心酸的存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