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正常交流的是语言 消除歧义的是逻辑(二者之间并不互相排斥)

句子大全 2023-11-01 03:39:01
相关推荐

引言

正常语言比数学语言更含糊。因此,在正常语言中,“如果……那么……”可以表示一些其他的含义。所以,一个句子中包含“如果……那么……”,不一定意味着这个句子中存在逻辑蕴涵。正式的逻辑语言和非正式的现实世界语言之间存在差异,无论是在逻辑世界还是现实世界里,都经常遇见这些差异,它们是许多混乱的根源。

正常语言主要用于交流,而逻辑语言可以消除歧义。二者之间并不是互相排斥的。想要尽可能地消除歧义,其实也是在试图更清晰地交流。但是,在使用正常语言进行交流时,还有语境、肢体语言、语调、人类认识等方面的帮助,而使用逻辑语言时就不具备这些事物的帮助,也不会产生困惑。因此,在逻辑语言中,“如果……那么……”只能表达一种含义,而在正常生活中,它的意思就取决于情境了。

虽然“如果……那么……”的用法不都是严格符合逻辑的,但也不都是严格不符合逻辑的——它们不与逻辑矛盾,但也不受逻辑支配。在英语中似乎缺少表达这两者之间的差异的方法,所以可能会说“非逻辑的”(即使这有点啰唆),或者“无逻辑的”,类似于无政治意义的、无性别的。一直强调一点:你可以是无逻辑的,但是不能不符合逻辑。

因为无逻辑确实是不可避免的,并且在某些时候是有益的,甚至是至关重要的,但是不符合逻辑是不可取的。有太多事物是不属于逻辑蕴涵的。那么,哪些算是符合逻辑的呢?“如果你有白人特权,那么你有特权。”这就是一个逻辑蕴涵,因为它来源于固有定义:白人特权是特权的一种特定形式。下面这个句子就存在更多争议了:“如果你是白人,那么你有白人特权。”

如果承认白人特权的存在,那么认为这句话是符合逻辑的。只不过,为了使它成立,可能需要更具体的背景:“在欧洲或者美国,如果你是白人,那么你有白人特权。”或者,可能需要让背景更笼统:“在有白人特权的地方,如果你是白人,那么你有白人特权。”你们可能认为最后一个解构变得毫无意义了,而你想做有意义的事。越接近纯粹的逻辑蕴涵,就越能看清逻辑蕴涵。

这就是在逻辑论证里发现逻辑的目的——让逻辑更明显。然而,虽然很多人认为最后那句话的意思是显而易见的,但是这句话仍有争议。有些人声称白人特权并没有惠及他们,只是惠及了较富裕的白人。这些人正在使用不同意义上的“白人特权”。所有白人都有特权,而在哪种意义上,一些白人仍会因为其他原因缺乏特权。

因为语言可以以多种不同的方式被使用,所以其本身就是有问题的。如果继续使用正常的日常语言,就注定会有完全符合逻辑这样的困扰,因为使用的词语本身就不是完全从逻辑上来定义的。可以足够接近它,然后称其为逻辑之外的任何事物,但是在这将是迂腐的,而不是精准的。现在,将尝试在一个不同的、有争议的论点中寻找逻辑蕴涵。

一些人认为应该扩大社会福利,为弱势群体提供更多的帮助。另一些人认为应当缩减社会福利,以节省开支并且停止助长懒惰。这两种论点中都存在逻辑吗?逻辑更支持哪一种论点?一种合乎逻辑的方法是把这两种论点抽象成两个实质——错误否定和错误肯定。这个案例中的错误否定就是那些应该得到帮助的人没有得到帮助;错误肯定是不应该得到帮助的人得到了帮助。

于是,下面的蕴涵就变得合乎逻辑了:● 如果你更关心错误否定而不是错误肯定,那么你就会支持扩大社会福利。● 如果你更关心错误肯定而不是错误否定,那么你就会支持削减社会福利。这是对论证的一种简化,但是在简化的过程中,我们更加明确了这些立场之间的差异。更加关心错误否定的人不会轻易与更加关心错误肯定的人达成共识。

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达成共识,关键是要改变某些人对核心原则的看法,而不是对其他部分的看法。错误肯定和错误否定是造成许多分歧的核心。所以在这种情况下,抽象不仅能澄清论证,还能帮助我们与其他论证建立联系。例如,生活中有一句励志名言:“你不会因为做某事失败了而后悔,却会因为不敢尝试、一无所知而悔恨。”这句话是在鼓励人们做一些自己本不应该做的事情(错误肯定),不是在鼓励人们放弃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错误否定)。

事实上,人们更喜欢“我们放弃了自己应该做的事情,却做了自己不应该做的事情。”这句话既包含了错误否定,又包含了错误肯定。这种抽象的方法还解决了时差的问题:比起在完全清醒的时候睡觉(错误否定),更擅长在困的时候保持清醒(错误肯定)。因此,解决时差问题的良策就是让自己提前处于睡眠不足的状态。

到达目的地后,可以在必要的时候保持清醒,这样晚上会非常疲倦,肯定能睡得着。然而,如果某些人不擅长这种错误肯定,那么他们最好先睡足觉,在到达目的地后他们可以睡得更多。这里的逻辑蕴涵如下所示:● 如果比起在不困时入睡,你更擅长在困倦时保持清醒,那么你应该在跨越时区前减少你的睡眠。● 如果比起在困倦时保持清醒,你更擅长在不困时入睡,那么你应该在跨越时区前睡足觉。

解决时差的问题和解决社会福利的争论居然有一些相同之处,这看起来可能令人惊奇,但这还只是抽象力量的一个方面。抽象能够将看似没有关联的情况联系起来,并更高效地发挥我们有限的思维能力。如果一个命题遵循纯粹的逻辑,那么这个命题自然为真。

将这个命题大声说出来并不会增加新的信息,但是会增加新的见解。这就是为什么在平常语言中,逻辑论证常常听起来有点儿愚蠢,因为即刻产生的新见解往往是非常显而易见的。例如,“如果你有白人特权,那么你有特权。”句子中“你有特权”这部分是逻辑推论,那么它自然为真。这部分没有增加任何新信息,但是针对同一个事物提供了不同的观点。

在这个案例中,新观点拓宽了不同类型的特权的背景。通过这种方式,逻辑其实是将新的光芒照向了事物,而不是发现了新的事物。从某种程度上说,这与考古学家挖掘古代艺术品没什么区别。那些古物已经在那里了,只是需要人们挖掘才能重现天日。我们收获了新的见解,只是因为在此之前,有一点儿无知。如果挖出的是几百年前的陶罐或者几百年前建筑的地基,那么有可能某些人已经知道这些事物了,只不过他们已经去世很久了。

在国外度假时,有时你会在后街“发现”一间可爱的咖啡馆。当然,你并没有真的发现新事物——很多人(店长和所有去过咖啡馆的人)都已经知道这家咖啡馆了。但是对你来说,它却是新事物。有时,某些人认为他们“发现”了令人惊叹的新歌手,但事实证明这些歌手已经非常有名了,只是对于那些刚刚发现他们的人来说,他们并不出名,于是其他人在听到这种感叹时翻起了白眼。

逻辑推论并不是新的事实。比如,在白人认为他们“发现”了美洲新大陆之前,它已经在那儿了。无论人们是否注意到它,逻辑推论都是正确的。“如果你有白人特权,那么你有特权”这个推论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把一系列逻辑推论一个一个地串联起来,那么你渐渐会到达远离起点的某个地方,这时逻辑的力量就建立起来了。

结语

例如,可以将这些蕴涵串联起来:(1)如果你是白人,那么你有白人特权。(2)如果你有白人特权,那么你有特权。现在有了这样的蕴涵:“如果你是白人,那么你有特权。”有时,启示是突然发生的,这就像你一铲又一铲地挖着土,突然就碰到宝藏一样。有时启示又是循序渐进发生的,有一个著名的案例——一个人用一枚回形针渐渐交换到了一幢别墅。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