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135句中华文化原典 如果丢掉了传统文化(就割断了精神命脉)

句子大全 2023-11-03 02:29:01
相关推荐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

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走进文化、加强学习、提升素养,我们想问题、办事情,就会更有底气、更有信心。——杨振武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古典名句,是中华文化长河中历经砥砺的智慧结晶,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经典载体。——编辑出版说明

敬民篇

001.人视水见形,视民知治不(同“否”)。——〔西汉〕司马迁《史记·殷本纪》

002.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明〕于谦《咏煤炭》

003.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清〕郑燮(xiè)《潍县署中画竹呈年伯包大中丞括》

004.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顺》

005.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明〕张居正《请蠲(juān)积逋(bū)以安民生疏》

006.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战国〕孟子《孟子·梁惠王下》

007.德莫高于爱民,行莫贱于害民。——〔战国至秦〕《晏子春秋·内篇·问下》

008.去民之患,如除腹心之疾。——〔北宋〕范辙《上皇帝书》

00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唐〕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010.利民之事,丝发必兴;厉民之事,毫末必去。——〔清〕万斯大《周官辨非·天官》

为政篇

011-1.政者,正也。——〔春秋〕孔子《论语·颜渊》

011-2.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春秋〕孔子《论语·子路》

012.为国不可以生事,亦不可以畏事。——〔北宋〕苏轼《因擒鬼章论西羌夏人事宣札子》

013.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

014.天下之患,最不可为者,名为治平无事,而其实有不测之忧。坐观其变而不为之所,则恐至于不可救。——〔北宋〕苏轼《晁错论》

015.治国犹如栽树,本根不摇则枝叶茂荣。——〔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第三》

016.以实则治,以文则不知。——〔清〕唐甄《潜书·权实》

017.审大小而图之,酌缓急而布之;连上下而通之,衡内外而施之。——〔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六回》

018.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019.政如农功,日夜思之。——〔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五年》

020.政令时,则百姓一,贤良服。——〔战国〕荀子《荀子·王制》

021.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春秋〕管子《管子·九守·主明》

022.审度时宜,虑定而动,天下无不可为之事。——〔明〕张居正《答宣大巡抚吴环洲策黄酋》

023-1.临大事而不乱。——〔北宋〕苏轼《策略四》

023-2.临利害之际不失故常。——〔北宋〕苏轼《陈侗知陕州制》

024.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拱之。——〔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立德篇

025.当官之法,惟有三事,曰清、曰慎、曰勤。——〔南宋〕吕本中《官箴》

026.取法于上,仅得为中;取法于中,故为其下。——〔唐〕李世民《帝范》

027.一心可以丧邦,一心可以兴邦,只在公私之间尔。——〔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十一》

028.修其心治其身,而后可以为政于天下。——〔北宋〕王安石《洪范传》

029.为官避事平生耻。——〔清〕曾国藩《治心经·诚心篇》

030.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三国·蜀汉〕诸葛亮《兵要》

031.不患位之不尊,而患德之不崇。——〔东汉〕张衡《应问》

032.廉不言贫,勤不道苦。——古格言联(河南内乡县衙楹联)

033.慧者心辩而不繁说,多力而不伐功,此以名誉扬天下。——〔春秋战国之际〕墨子《墨子·修身》

034.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035-1.国有四维,礼义廉耻。——〔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四维》

035-2.四维不张,国乃灭亡。——〔春秋〕管子《管子·牧民·国颂》

修身篇

036.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上古时代〕《尚书·商书·伊训》

037.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春秋〕老子《老子·第四十六章》

038.从善如登,从恶如崩。——〔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下》

039.见善如不及,见不善如探汤。——〔春秋〕孔子《论语·季氏》

040.吾日三省吾身。——〔春秋〕孔子《论语·学而》

041.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春秋〕孔子《论语·里仁》

042.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躯;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东汉〕王粲《仿连珠》

043.非澹(同“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三国·蜀汉〕诸葛亮《诫子书》

044.同心而共济,始终如一,此君子之朋也。——〔北宋〕欧阳修《朋党论》

045.莫见(通“现”)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046.天下事未尝不败于专而成于共。——〔北宋〕司马光《张共字大成序》

047.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隋〕王通《中说·礼乐篇》

笃行篇

048.功崇惟志,业广惟勤。——〔上古时代〕《尚书·周书·周官》

049.百尺竿头立不难,一勤天下无难事。——〔清〕钱德苍《解人颐·勤懒歌》

050.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四章》

051.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六回》

052.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春秋〕老子《老子·第六十三章》

053.慎易以避难,敬细以远大。——〔战国〕韩非子《韩非子·喻老》

054.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明〕刘基《拟连珠》

055.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西汉〕刘向《说苑·政理》

056.不受虚言,不听浮术,不采华名,不兴伪事。——〔东汉〕荀悦《申鉴·俗嫌》

劝学篇

057.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战国〕庄子《庄子·养生主》

058.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北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059-1.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北宋〕晏殊《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

059-2.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北宋〕柳永《凤栖梧·伫倚危楼风细细》

059-3.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南宋〕辛弃疾《青玉案·元夕》

060.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春秋〕孔子《论语·为政》

061.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春秋〕孔子《论语·雍也》

062.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时序》

063.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战国〕荀子《荀子·劝学》

064.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唐〕杜荀鹤《题弟侄书堂》

065.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春秋至秦汉〕《礼记·学记》

066.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为学。——〔战国〕荀子《荀子·大略》

06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南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068.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069.学如弓弩,才如箭镞。——〔清〕袁枚《续诗品·尚识》

070.学所以益才也,砺所以致刃也。——〔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071.少而好学,如日出之阳;壮而好学,如日中之光;老而好学,如秉烛之明。——〔西汉〕刘向《说苑·建本》

任贤篇

072.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显学》

073.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东汉〕班固《汉书·武帝纪第六》

074.邦之兴,由得人也;邦之亡,由失人也。得其人,失其人,非一朝一夕之故,其所由来者渐矣。——〔唐〕白居易《策林·辨兴亡之由》

075.为政之要,莫先于用人。——〔北宋〕司马光《资治通鉴·魏纪五》

076.思皇多士,生此王国。王国克生,维周之桢;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西周〕《诗经·大雅·文王》

077.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西汉〕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第八》

078.不知人之短,不知人之长,不知人长中之短,不知人短中之长,则不可以用人,不可以教人。——〔清〕魏源《默觚(gū)·治篇七》

079.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清〕龚自珍《己亥杂诗》

080.骏马能历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清〕顾嗣协《杂兴》

天下篇

081.计利当计天下利,求名应求万世名。——于右任题赠蒋经国对联

082.浩渺行无极,扬帆但信风。——〔唐〕尚颜《送朴山人归新罗》

083.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明清〕《增广贤文》

084.物之不齐,物之情也。——〔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上》

085.若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专壹,谁能听之?——〔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二十年》

086.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春秋至秦汉〕《礼记·中庸》

087.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088.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春秋〕老子《老子·第八十一章》

089.智者求同,愚者求异。——〔春秋至两汉〕《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

090.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所以然者何?水土异也。——〔战国至秦〕《晏子春秋·内篇·杂下》

091.山积而高,泽积而长。——〔唐〕刘禹锡《唐故监察御史赠尚书右仆射王公神道碑》

092.明者因时而变,知(通“智”)者随事而制。——〔西汉〕桓宽《盐铁论·忧边第十二》

093.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战国〕孟子《孟子·尽心上》

廉政篇

094.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脂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谁云交际之常,廉耻实伤;倘非不义之财,此物何来?——〔清〕张伯行《禁止馈送檄》

095.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北宋〕欧阳修《新五代史·伶官传第二十五》

096.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东汉〕荀悦《申鉴·政体》

097.公生明,廉生威。——〔明〕年富《官箴》刻石

098.俭则约,约则百善俱兴;侈则肆,肆则百恶俱纵。——〔清〕金缨《格言联璧·持躬》

099.奢靡之始,危亡之渐。——〔北宋〕欧阳修、宋祁等《新唐书·列传第三十·褚遂良》

100.物必先腐,而后虫生。——〔北宋〕苏轼《范增论》

101.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破由奢。——〔唐〕李商隐《咏史》

102.诚欲正朝廷以正百官,当以激浊扬清为第一要义。——〔明清之际〕顾炎武《与公肃甥书》

103.地位清高,日月每从肩上过;门庭开豁,江山常在掌中看(kān)。——〔南宋〕朱熹题白云岩书院对联

104.禁微则易,救末者难。——〔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桓荣丁鸿列传第二十七》

信念篇

105.位卑未敢忘忧国。——〔南宋〕陆游《病起书怀》

106.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清〕郑燮《竹石》

107.志之所趋,无远勿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志之所向,无坚不入,锐兵精甲,不能御也。——〔清〕金缨《格言联璧·学问》

108.石可破也,而不可夺坚;丹可磨也,而不可夺赤。——〔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诚廉》

109.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清〕林则徐《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

110.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殷周至秦汉〕《周易·乾卦》

11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战国〕孟子《孟子·滕文公下》

112-1.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毛泽东《忆秦娥·娄山关》

112-2.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毛泽东《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

112-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唐〕李白《行路难》

创新篇

113.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春秋至秦汉〕《礼记·大学》

114.不日新者必曰退,未有不进而不退者。——〔北宋〕程颢、程颐《二程集·河南程氏遗书·卷第二十五》

115.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战国〕庄子《庄子·逍遥游》

116.昨日是而今日非矣,今日非而后日又是矣。——〔明〕李贽《藏书·世纪列传总目前论》

117.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春秋〕孔子《论语·卫灵公》

118.凡益之道,与时偕行。——〔殷周至秦汉〕《周易·益卦》

119.是虽常是,有时而不用;非虽常非,有时而必行。——〔战国〕尹文子《尹文子·大道上》

120.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殷周至秦汉〕《周易·系辞下》

法治篇

121.国无常强,无常弱。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战国〕韩非子《韩非子·有度》

122.立善法于天下,则天下治;立善法于一国,则一国治。——〔北宋〕王安石《周公》

123.道私者乱,道法者治。——〔战国〕韩非子《韩非子·诡使》

124.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明〕张居正《请稽查章奏随事考成以修实政疏》

125.法令既行,纪律自证,则无不治之国,无不化之民。——〔北宋〕包拯《上殿札子》

126.治国者,圆不失规,方不失矩,本不失末,为政不失其道,万事可成,其功可保。——〔三国·蜀汉〕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乱第十二》

127.法立,有犯而必施;令出,唯行而不返。——〔唐〕王勃《上刘右相书》

辩证篇

128.泾溪石险人兢慎,终岁不闻倾覆人。却是平流无石处,时时闻说有沉沦。——〔唐〕杜荀鹤《泾溪》

129.多言数穷,不如守中。——〔春秋〕老子《老子·第五章》

130.兵无常势,水无常形。——〔春秋〕孙武《孙子兵法·虚实第六》

131.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错喜欢。正入万山圈子里,一山放出一山拦。——〔南宋〕杨万里《过松源晨饮漆公店》

132.睫在眼前长不见,道非身外更何求。——〔唐〕杜牧《登池州九峰楼寄张祜》

133.见骥一毛,不知其状;见画一色,不知其美。——〔战国〕尸佼《尸子》

13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北宋〕苏轼《题西林壁》

135.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清〕陈澹然《寤言·迁都建藩议》

△2015年2月第1版,共摘录135句

△引用和解读

△原典和释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