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贾岛为了写这两句诗 用了整整三年(终成千古名句)

句子大全 2023-11-03 03:24:01
相关推荐

众所周知,在古典文学中,诗歌是语句最精炼的文学形式。正如唐代诗人卢延让在《苦吟》一诗中所说:“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古代诗人很讲究锤字炼句,因为把一个句子炼好了,就会生动形象了,全诗也会为之生色。所以如今那些广为传诵的诗句,它往往花费了诗人的大量功夫。像王安石名句“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便是在换了十多个字后才确定的。

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送无可上人》,便古人诗人锤字炼句的典范之一。它出自于唐代苦吟诗人贾岛之手,是贾岛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而贾岛对于锤字炼句的讲究,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著名的“推敲”典故便发生在贾岛的身上。但如果要从锤字炼句的完美程度来看,贾岛的这首《送无可上人》要更为精益求精。

因为贾岛为了写其中两句诗:“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用了整整三年的时间。贾岛生平也将这两句诗视为得意之语,曾自注道:“二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知音如不赏,归卧故山秋”。虽然不同的人,对于这两句诗,可能有着不同的见解。但是毋庸置疑,它是贾岛视艺术为生命、追求完美的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

《送无可上人》

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

麈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

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

首先,贾岛这首诗是他一时不能践烟霞之约而送别堂弟无可上人南游庐山西林寺的赠别之作,当时贾岛与无可上人正同住长安西南圭峰之草堂寺。所以诗的开篇两句便说:“圭峰霁色新,送此草堂人”,即雨过天晴,圭峰上蔚蓝的天空格外的新鲜,我在草堂寺为无可上人送行。“圭(guī)峰”,山峰名,位于陕西南鄂县东南紫阁峰东,与重云寺相对,下有草堂寺,寺东又有小圭峰。

然后,紧接着的两句“麈(zhǔ)尾同离寺,蛩鸣暂别亲”,承上启下,前一句写送,后一句写别。即在蟋蟀鸣叫的秋天,我们一同离开了草堂寺;无可上人带着麈尾做的拂尘,暂别了我这个亲人。显然,这两句诗表达了贾岛对堂弟无可上人的赠别之情,同时“别亲”二字也凸显了贾岛自堂弟离别后的孤独之感。语言清新质朴,却情真意切。

“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便是贾岛用了整整三年,写出的千古名句。它的意思是说,潭水中倒映着无可上人独自前行的身影,他曾多次倚在树边休息。从写法来看,这两句诗对偶工巧,造语自然奇特,意境幽冷奇峭。而从内容来看,它一方面说明了“别亲”对于兄弟两人来说都是孤独的,你看在潭边行走,只有水底的影子相随,几次歇息,也只有树木相伴。

另一方面则涉及到了高僧洞山良价看到潭底之影而豁然开悟的事迹,在树旁歇息的不过是无可上人的色身而已,早已不执着离别之事。但最终未能泯灭心中的感情,所以诗的最后便有了“终有烟霞约,天台作近邻”,即终究有一天,我会应烟霞之约,把天台山作为近邻。“烟霞”,云雾之气,也指山水胜景,这里则代指入佛门一事。

纵观贾岛的这首诗,除了对堂弟无可上人的留恋之情外,便是表达了他对尘世的厌恶和对佛门清静的向往。即使“独行潭底影,数息树边身”两句,不一定就是“三年得”,但它刻画人物的心理状态却极为真切,且具有深厚的内涵。总的来说,它是锤字炼句的典范之一,是广为传诵的名句之一。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