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再生气(也不能对孩子说这7句话)

句子大全 2023-11-03 06:57:01
相关推荐

带孩子总要在“无奈”“愤怒”“开心”等情绪里来回游走,就算假期里孩子惹你生气,也要注意自己说的话喔。

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说话,你的话是变成了阳光温暖着孩子,还是字字带刺深深地扎入孩子的心。

或许你还没注意到吧?或许你以为安慰几句,孩子就没事了吧?

爸爸妈妈,你的话会伤到我

只因天性爱玩,被爸爸恶语中伤:“谁是你爸,没你这么蠢的儿子”。

大人吵架,孩子成了撒气桶,妈妈拿手机砸在好好吃饭的孩子手上:“连个饭都吃不好,你是猪啊!笨手笨脚的!”

只顾自己玩乐,对孩子沉默不语,不管孩子吃喝,孩子只能捡起桌上的残渣倒进嘴里。

他们还是孩子,在父母面前,可爱的脸上不该是恐惧无助的眼神!

■ 为什么我们大人,总能轻易地把自己的坏情绪变成带刺的语言,毫不留情地伤害孩子?

有人说:“孩子的行为确实让我很生气。”

有人说:“因为爱孩子,才会用严厉的话要求孩子。”

有人说:“知道大人吵架,不该迁怒于孩子,可是当时就是想发泄情绪,控制不住啊。”

真忍不住,说那些难听的话吗

如果你正冲着做错事的孩子火冒三丈、说着难听的话,公司领导突然打电话过来,你会怒气冲冲地接电话吗?不会。

打完电话,你是不是继续用难听的话训斥孩子?是的。

看吧,我们其实可以控制情绪,可以不说伤人的话。

我们也许因为生活压力,茶米油盐等琐事烦扰,变得急躁,想用恐吓的语气,最快速地沟通方式达到目的。

■ 大部分宝爸妈都能意识到,但习惯却很难改变。怎么办?

① 设计温馨便条。

写上各种提示,如“亲生的,不能说过分的话”“孩子喜欢温柔的妈妈。”“爸爸,别总对我那么凶”“宝宝还没长大,不要对我说带刺的话”。

② 贴在家里显眼的地方。

这些小便条可以贴在床头、门前、厨房等自己经常出现的地方,时刻提示自己在孩子面前好好说话。

带刺的话,对宝宝伤害有多大

不会好好说话的父母,其实挺可怕的。

生活中少不了鸡毛蒜皮,当恶毒的语言指向自己的孩子,努力用半生去消化,可能依然如鲠在喉。

■ 语言的烙印是终生的

有这样一个话题“回想自己的经历,可曾被父母的话刺伤过?事到如今,消融了多少呢?”

引发共鸣最高的是下面的留言:

总是被打击,被语言伤害,会让孩子变得敏感脆弱。原本就不算太强的自尊心,渐渐被自卑掩盖。

■ 青少年犯罪与童年时期遭受语言暴力有强烈的联系

① 暴力是相互的。

经常被语言暴力的孩子,内心也埋藏着暴力的种子。

在他们心里,伤害别人就是一种沟通方式。看似无形的伤害累积久了,可能会酿成大错。

② 一项针对未成年人的调查:

在家经常被骂的孩子,不良性格特点最为明显。

25.7%的孩子表现出自卑,22.1%表现出冷酷,56.5%的孩子性格“暴躁”。

如果父母都均用极端方式和孩子沟通,自卑、冷酷、暴躁这三种特质便会集中体现在孩子身上。

除非有极强的外力引导,否则孩子越长大,这种情况越严重。

小心那些轻易说出口的责骂

最伤人的教育,是父母说话时从不考虑孩子的感受!有时候,你轻易说出口的责骂,也许会击垮孩子。

■ 生活中,我们常说伤孩子的7句话,你有吗?

“哎呀,你怎么又······”

“你如果······我们就······”

“别添乱了,一边玩去”

“别人家孩子都能,你怎么就不会呢?”

“小男子汉,至于吗?”

“听见了,别再叫我啦!”

“你还像不像一个男孩儿/女孩儿!”

■ 不小心说了怎么办?

道歉。

蹲下身跟孩子说对不起,说自己刚刚不该说那些话,同时告诉孩子,虽然说了那些话,但这并不影响妈妈爱你。

好好说话的父母,孩子是怎样的

你阳光,孩子就灿烂。

在网上看到这么一个故事:

我有一个朋友,孩子在国外读书。校园里有中国孩子和外国孩子,同时在校园里打球。

中国孩子10个球进了9个,中国妈妈不满意:“那球怎么没进啊,还是不努力!”

外国孩子10个球进了1个,外国妈妈拼命鼓掌:“真棒!”

中国孩子说外国妈妈有病,你们家孩子那么差,你还给他鼓掌。

外国妈妈特纳闷:“那怎么啦?进一个球,就比没进的强。”

最后的结果:充满自豪感的是进了一个球的外国孩子,充满自卑感的是进了九个球的中国孩子。

这就是说话的威力,一句话可以成就孩子,也可以毁掉一个孩子。

我们对孩子说出的话,都源于孩子的表现。

然而,孩子成长需要时间,在磕磕绊绊中一点一点长大。

在这个过程中会出现问题,有各种不完美的状态,都是正常的,他们有不断成长的能力。

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对孩子多一些陪伴和等待,不要对孩子口不择言,灼伤他们稚嫩的心灵。

因为,被语言暴力对待过的孩子,他们常常会和优秀擦肩而过!

想让孩子优秀,该怎样说

■ 玩游戏

相信,永远比责备重要的多。

■ 搭积木

教会孩子方法,比直接给结果重要,让孩子学会自己解决问题。

■ 电视

一味地限制,只会让孩子更反感,不如直接告诉孩子可以做什么。

■ 拖地

物质奖励只是暂时的,只有从能力上对孩子进行认可,才会让他们更加有信心。

科学家庭育儿团队原创

【科学家庭育儿】国家级出版传媒机构专业团队,联合百名育儿专家与万千家庭一起,专注宝宝的早教、智力开发、性格培养、情商教育、家庭亲子关系处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