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1976年 周恩来逝世(看看世界对于周总理逝世报道文字里的温度)

句子大全 2023-11-05 04:12:01
相关推荐

1976年1月8日,时间仿佛永远的定格在这一天,伟大的新中国总理周恩来在这一天离开了人世。国内外各大媒体纷纷报道此事,一时间整个国家炸开了锅。有人不愿接受这个事实,有人为巨星陨落而伤心,有人为此哭泣不止。

在周总理遗体离开医院的那天,附近的居民以及从外地赶来的群众全都聚在十里长街,为周总理送行。全国人民都在用自己的方式,哀悼这位把“为人民服务”做到极致的总理。

从儿时的“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开始,周恩来的梦想便和整个国家的人民联系起来。儿时发奋读书是为了国家,长大成才的入党参军也是为了国家,再到不顾个人安危出席多次国际会议,前往多个国家进行外交工作更是为了这个他深爱的国家。

终日为国事而操劳,他能留给家庭的时间并不多,更由于种种原因,导致他和一生的爱侣邓颖超没有孩子。或许,对于周总理来说,中国是他的孩子,他为了中国而倾其一生。

周总理逝世消息被世人得知后,看看世界对于周总理逝世报道文字里的温度。

各国高度评价周总理,这背后是周总理毕生的奉献

周恩来逝世的消息,一经传出,许多外国媒体也及时报道了,纪念这位伟大的新中国总理。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国际形势瞬息万变,为了控制舆论力量,外国媒体对新中国的报道和描述褒贬不一,鱼龙混杂。

但是对周总理逝世的报道以及对周总理的评价,却不约而同地表现出高度的赞扬,让我们从外国媒体的文字里感受了他们的温度,了解外国媒体眼中的周总理。

英国媒体路透社发表了一篇关于周恩来的声明,声明里夸赞了周恩来的风度,赞美了他的学识和远见,更是称赞他极为高超的外交能力。

原文是这样写道的:我试图去寻找一种方式来描述周恩来在外交上的智慧,但是无论用什么方法去描述又总是觉得不够准确。路透社的这句话,其实点明了周恩来在外交方面的贡献良多,并非一些词,几个句子就能概括出来。

法国媒体在发文悼念周恩来时,也对周恩来个人进行了高度赞美,从人格魅力到外交能力都一一做了高度的评价。

美国的新闻媒体在周恩来逝世当天发布的相关报道,显示出对周恩来个人十分尊敬,还对周恩来做出了相当高的评价。

日本的报道除了悼念周恩来以外,也对周恩来的作为高度赞誉,甚至还用“巨星陨落”这样的字眼来形容周恩来逝世……

中英的外交关系能够建立起来确实是实属不易,周恩来竭尽全力让许多西方国家了解中国,英国便是其中之一。

法国与中国的外交关系能够建立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当时法国是承认两个中国的,但在周恩来的不懈努力之下,法国最终承认了只有一个中国,即中华人民共和国。

抗美援朝战争使得中美两国关系特殊化,但在周恩来的努力下,中美关系开始慢慢走向正常,周恩来在职期间尼克松多次访华便是最好的证明。不仅是中美关系特殊,中日关系也在抗日战争的历史下显得尤为特殊。

中国反日的氛围一直浓厚,可中日关系正常化的需求却日益强烈,周恩来采取淡忘仇恨,携手向前才的外交政策。中日关系得以迈出艰难的第一步。

在周恩来逝世之时,凡是报道了这一消息的国家,字里行间都流露出惋惜之情和对周恩来个人的高度赞美。周恩来逝世牵动了多国人民。对于国人来说,我们从此又少了一位外交能力高超的外交官,对于其他国家来说,他们少了一座了解中国的桥梁。为此他们感到惋惜。

除了外国媒体对周总理评价甚高之外,多位国家领导人也在获知周恩来逝世消息时,对周恩来个人进行了高度评价。

时任美国总统尼克松说道,从政多年,周恩来的敏锐、通达是他之前从未见过。为此,他还说周恩来是他见过最伟大的一位领导人。时任美国国务卿基辛格称周恩来是他公职生涯中遇到过最有魅力的人。

巴基斯坦和中国的关系特别好,两国的外交关系被称为中巴友谊。周恩来的逝世,不仅牵动国人的心也牵动了巴基斯坦国人的心,是周恩来才使得中巴外交关系走向这般要好。当时巴基斯坦的领导人对周恩来的逝世发表了哀悼,也向中国表示了最深切的哀悼。

当时朝鲜最高领导人更是说出“周总理是朝鲜人民永远的好朋友”。

前英国外交大使知道周总理逝世后,公开发表过周恩来不凡的言论。前苏联总理夸赞周总理是无可战胜的。这些身居高官要职的外国人,能够对周恩来进行由衷的赞美且都有着自己的理由,可见周总理的人格魅力能够大到远渡重洋,吸引着他国人民。

在周恩来诞辰一百周年之际,国人都在缅怀周恩来时,外国一些政要也缅怀周恩来。当时基辛格在接受驻美记者的采访时说道:“我对周恩来是有感情的,如果你不是中国记者,我还真抽不出时间”。

魅力以及能力,确实跨越了时间和空间,让许多外国官员仍旧能够在他逝世多年之时记得他。

关于周总理逝世的新闻报道,虽然大抵相同,但每一篇都有着不一样的感情,正如各国都和周总理有过不一样的交往,那感情的深度自然不一样。

不过,总的来说,外国媒体的评价都是正面的,都是散发了暖意和光芒,如同冬日中一道暖阳,将他们的温度都一一体现在了报道的文字上,让人们看到即使在外国媒体眼中,亲爱的周总理的形象也是非常正面的,让人们相信外国媒体用来形容周总理的文字是发自内心的。

联合国为期7天的降半旗悼念,秘书长用两点理由解释

1月8日当天,联合国也降下了半旗,以此来悼念周总理的逝世。联合国降半旗悼念个人的行动并不罕见,但罕见的是:许多国家在那天都没有在联合国升起国旗。没有人要求他们这样做,可许多国家却不约而同地做了同一件事——不升旗。

联合国的降半旗时间更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整整七天,联合国的旗帜一直是在升旗杠的一半。至今也没有人打破联合国降半旗七天的这个记录。

当时,还有部分国家的外交官对联合国此举感到不满,为何给予一个总理这样的待遇?时任联合国秘书长的回答让那些感到不满的外交官语塞。秘书长到底说了些什么?答案全在周总理的生平中。

秘书长瓦尔德海姆是这样回答他们的:

这是我决定的。原因有二:

一是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她的金银财宝多得不计其数,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分存款!

二是中国有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四分之一,可是她的总理周恩来却没有一个孩子。

你们任何国家的元首,如能做到其中一条,在他逝世之日,总部将照样为他下半旗。

这两个理由,击中了在场所有人的心,不仅让他们无言以对,更对周总理多了一份敬佩的感情,恐怕他们很难想象到,一个冉冉升起的大国总理,一生清贫俭朴,死后不留下一分财产;在重视子嗣传承的传统文化环境中,他竟然膝下无儿,把一生都奉献给他深爱的国家。

大家可能有所不知,周总理甚至连自己的骨灰都没有留存在世,周总理明确表示:死后火化,不保留骨灰,把他的骨灰撒向祖国的山山水水。

这种打破世俗传统、敢于挑战一切旧习俗的做法,可以说很有周总理的个人风格。他要和这片他深爱的大地和他深爱的人民群众,永远在一起。

为新中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一生

纵观周恩来总理的一生,就明白为何在当时的国际环境下,周总理依然能得到世界各国的盛赞。

周恩来于1898年出生在江苏淮安,和很多伟人一样,他从小就表现出一种独特的气质。课堂上,当周恩来的老师问同学们:大家是为什么而读书,每个小孩子都在七嘴八舌地说着自己的梦想,想象着自己的未来。

唯独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他这句话包含的感情非常深刻,而且对于年纪小小的他们来说,这个理想实在太宏大了,引得班上的同学们纷纷投来了诧异的目光,周恩来也毫不在意。我们后人也知道,他的确用毕生来实现这个目标,也用言行去实践自己说的这句话。

周恩来虽然出生在官僚家庭,但是他的求学路并不轻松。年幼丧母,他只能跟随父亲生活,可好景不长,他的父亲也要常常外出工作。

因为生母和养母都去世,花了很多钱,导致家道中落,父亲不得不离家谋生。年仅十岁的周恩来,除了照顾弟弟以外,还要继续上学。

就这样,他克服了许多困难,在学习的路上越走越顺。多年来的勤奋好学,使周恩来养成了坚持学习的习惯,为日后的革命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1927年起,周恩来就一直是中国共产党核心领导成员之一。从抗战时期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他都有着不可磨灭的功劳。抗战时期的为国为民,让许多战友和老百姓都将他铭记于心,才有了后来十里长街送总理。

作为开国总理的周恩来,在上任之后更是没有一刻停下来休息,反而是比之前更加努力工作,生怕自己多休息而耽误了祖国发展的事业,耽误了百姓生活变好的速度。

在他担任总理的26年里,他在党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做出了不少贡献。党和毛泽东领导着刚获新生的新中国,摸索一条属于我们自己的道路,而周恩来则肩负着新中国经济建设主要组织者的重任。

刚成立的新中国是一穷二白,外交方面也是白纸一张,为了使新中国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他耗费了大量心血,为了能够与别国建立外交关系他更是日夜操劳,茶饭不思更是常态。

他提出“生产是我们新中国的基本任务”,因为他深知经济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以至于在后来的朝鲜战争到来时,他才能够妥善处理战争与建设的关系。他也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思想,这一思想的提出使得新中国各方面的水平在成立不久后便有了很大的提升。

在外交方面他也做出了许多努力,他在任时中美破冰成功,与日本邦交正常化,我国恢复了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同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且与这些国家进行了多方面的交往,使得我国的国际地位有所改变。

天有不测风云,在周恩来为了人民的幸福奋斗之时,他的身体却查出了许多问题。周恩来体重最轻的时候仅有61斤。在查出患有膀胱癌时,周总理并没有遵医嘱:进行休息,多喝水。

在国家与个人面前,很显然,周总理选择了国家。膀胱癌需要多喝水来延缓病情,可多喝水又面临着上厕所次数多的情况。周恩来每天都要接待大量外宾,他为了让外宾感受到中国的诚意,而拒绝了医生要求其多喝水的建议。除了不按照医生多喝水外,他还不好好休息。

他的无私付出使得他的身体一天不如一天,可中国的外交事业却在他的努力下蒸蒸日上。日子就这样一天天过去了,周恩来的身体变得越来越差,直到1973年周总理被警卫秘书发现周总理出现尿血现象,周恩来这才从“前线”退下来。

即使退下来他心里还是想着许多关乎人民利益的事情。在决定前往医院治病时,还不忘把工作事宜交接完毕。在医院依旧关注每日的新闻报道,不能自己读报纸就叫工作人员念给他听。

1976年1月8日周总理去世了。他生前最后说的一句话是“我累了”,这次周总理终于能好好休息了。为一个国家忙活了大半辈子,人民永远记得他。所以周总理逝世的消息传出后,举国悲痛。

北京群众自发前往周总理灵车经过的地方,目送周总理走完最后一程。

不忘周总理

时至今日,离周总理逝世已经过去了45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如今的盛世,也如周总理所愿。从周总理逝世的那一刻起,他为人民所做的一切注定终将被人民所铭记。

若不是周总理对外交事务不断坚持和付出,中国外交要达到现状,恐怕还要多努力许久。正如基辛格所说“他个子不高,却能够凭直觉猜到对方的心理活动,并且以他超人的智慧和能力压倒谈判对手”。

周总理在外交工作方面的辛勤努力和他独特的人格魅力,使得刚成立的新中国能够在短时间内与多国有了第一次外交。他的才智过人让他在外交工作上叱咤风云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处理事情的能力让与他接触过的人连连称赞。

正是这些,才有了周总理逝世多年后,仍然有来自全球各国的人都缅怀他。

周总理的才华,让中国外交工作的进展比想象中的速度要快很多,并且让多国外交工作人员为之折服,使得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在建设之路上走得更快更远。

周总理的功绩,人民不会忘记。从加入中国共产党起,他就将他余下的生命都投入到了为人民服务中。

抗战时期他出谋划策,不惧生死一直奋斗在一线,和平年代他依旧冲在最前线,为人民谋幸福,周总理用了大半辈子去书写。如今盛世如周总理所愿,人民幸福,国家安宁。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