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在古今语境中与年轻人“对话”(让厚重的“典籍”活起来)

句子大全 2023-11-05 05:20:01
相关推荐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以影视化的方式,讲述典籍在五千年历史长河中源起、流转的故事,实现“护书人”与“读书人”跨越千年时空的“古今对话”。

“这是什么神仙节目。” “一次酣畅淋漓的沉浸式历史典籍重现体验!” “太好看了,全程泪目……”

大年初一(2月12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推出的大型文化节目《典籍里的中国》开播。节目首期讲述了“护书人”伏生与历代读书人对《尚书》的传承与弘扬,通过“穿越古今”的表现方式,开启了一场别开生面的时空穿梭与思想碰撞。

节目播出后收获诸多好评,并在微博、B站、抖音、知乎等年轻用户聚集的新媒体平台引发热议。#大禹是如何分定九州的##倪大红演的伏生让人泪目##撒贝宁一部戏穿越九个朝代#等节目话题词热度不断。截至目前,微博相关话题阅读量已超过6亿。许多年轻观众在看完节目后纷纷点赞推荐,“一眼穿越千年的演技把伏生演活了”“每一个眼神就是一句台词”“连皱纹都在演戏”……

“节目通过创新手段,把古籍转化为年轻人喜欢的内容,找到了一种隔空的对话,一种穿越的对话,一种现场的对话,用更现代化的手段实现了与年轻人的对话。”在中国电影评论学会会长饶曙光看来,这种对话的空间形成了一个更大层面的共情、共鸣、共振。

汲取历史文化,于典籍内外找寻思想根源

“感动!从前,我不知道《尚书》的颠沛流离,不知道伏生的呕心沥血,不知道大禹分定九州的艰难困苦。那些典籍里简短的文字描绘的,是多么令人热血沸腾的故事。”

《典籍里的中国》首期节目中,“护书人”伏生用一生护《书》、讲《书》的故事感动了很多人,“古代读书人”与“当代读书人”穿越时空的对话开启了一场兼具艺术熏陶和精神洗礼的文化之旅。

《人民日报》文艺部主任袁新文表示,这档历史文化类节目,用典籍破译文化密码,在知识普及的同时也进行了思想阐释,增强了文化自信。

“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活起来”是《典籍里的中国》一大破题点,《尚书》这期便将“民惟邦本,本固邦宁”这一理念演活了,不仅展现出主流价值的一脉相承,也映照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当代主题。

对于节目诠释“典籍”的叙事手法,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学部长高晓虹谈道,《典籍里的中国》将远古拉到当代,把文字变成了形象,将典籍中的思想精粹和今天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节目还拓宽了叙事场域,既有《书》中的故事,也有护《书》人的故事,还有其他与《书》相关的人和事。“这是一个中国故事系列,在一部典籍、一个人、一个主线的严谨构架体系里,用故事化、戏剧化的方式来识读经典,引导今天的年轻人能够读懂经典,读懂今日之中国。”

节目首期选择将《尚书》作为展示对象,把其中的精神内涵和文化价值与独到的电视综艺形态结合起来,让这部文辞古奥、和当下有着相当距离的典籍活在了21世纪的电视屏幕上,让典籍获得了一种学术研究之外的独到观照。评论家、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张颐武表示,节目为电视文艺表现中华文明提供了独到的方式和路径。

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张德祥说,“《典籍里的中国》核心是用形象阐释典籍。形象是有生命的,有了形象典籍就活起来了。节目具有价值、内涵、深度,不仅是讲好中国故事,也是向世界讲好中华文明的故事”。

这与节目创作初衷不谋而合,“中国人讲文化传承,我们在传承优秀文化的同时,也在传播文化。而电视节目,能够让更多老百姓看到中国文化的回潮”,《典籍里的中国》艺术总监、中国国家话剧院院长田沁鑫说。

“对话”古今,在“沉浸”中感受文化脉搏

“最难忘记穿越到现代的伏生拄着鸠杖通过甬道时,他最后的回眸,饱含了多少对于中华文化传承的期许啊!我宣布,这才是穿越的正确打开方式!”

多维度的舞台空间,沉浸式的呈现视角,是《典籍里的中国》一亮相便令人耳目一新之处。节目创新设计270度立体舞台,综合运用环幕投屏、增强现实(AR)、实时跟踪等新科技手段,开拓架构出“历史空间”“现实空间”,并以跨越时空对话的形式营造了多空间、沉浸式“故事讲述场”。

“它的多维空间、沉浸式的体验,很有创新效果。技术呈现直接升级了我们的审美体验,带来一种审美沉浸,具有很强的带入感。”《光明日报》文艺部副主任李春利说。

不仅舞台空间展现出时空变换,撒贝宁也以“当代读书人”的身份串联起不同的时空情境,与“古代读书人”伏生展开穿越古今的梦幻对话。跟随撒贝宁的视角,观众也仿佛置身于历史长河,看见了《尚书》的传承之路,听见了书中的历史回声。

“这次节目电影化和戏剧化的升级是升维的,其最大特点是跨艺术门类融合与媒体融合双向引领。”对于节目创新特点,中国社会科学院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世界传媒研究中心秘书长冷凇提到,“节目打通了多重时空之间的关联性,包括点评时空和戏剧时空的欣赏关系、创作时空和表演时空的因果关系,以及历史揭秘和当代延续的传承关系。”

从舞美、服装、道具等细节的精雕细琢,到演员表演的入木三分,再到舞台技术的独特效果,让观众沉浸其中。

“《典籍里的中国》让戏剧和布莱希特的‘间离’理论都有了新的发展与解读,倪大红的表现彰显了演员的演技和魅力。”中央戏剧学院院长、党委副书记郝戎讲到。

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康震撰文评论《典籍里的中国》为观众打开了一条“时空隧道”,让年轻人一头扎进了古籍里的多重世界。“几场戏起伏跌宕,高潮迭起,戏剧性很强,同时又传递出《尚书》蕴含的精神。”

《典籍里的中国》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视综合频道联合央视创造传媒、中国国家话剧院共同打造,从观众好评,到专家热议,这档迅速“出圈”的节目彰显出国家媒体在文化节目领域的“内容生命力”。

从《故事里的中国》《经典咏流传》到《主持人大赛》《开学第一课》等,近年来,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坚持打造“有文化、有品质、有规模、有声势、有影响”的文艺节目,推动文艺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今年春节档,总台又献上了一系列底蕴深厚、引人回味的文化盛宴。据悉,在第一期《尚书》之后,《典籍里的中国》还将聚焦《论语》《孙子兵法》《楚辞》《史记》等文化典籍,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

▌本文来源:广电时评(ID:GDSP360)

【来源:央视一套】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地址:jpbl@wccm.sinanet.com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