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

句子大全 2023-11-05 07:21:01
相关推荐

一、绪论

(一)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众所周知,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而中华文学更为丰富多彩,它成为我们值得研究并且继承的问题。我们是华夏儿女,更是文学的继承人,我们有责任去学习并发扬我们的文学。恰恰占据文学最大一部分精华就是我们的古诗词。古诗词就像历史长河里的璀璨明珠,光芒耀眼,更像是文学中的眼睛,闪亮而有神,给予我们力量。在小学的语文教学中,古诗是一部分非常重要的教学内容,身为教师或者准教师,我们有必要学习研究古诗教学方法,从而使学生清晰透彻的理解古人所要表达的情感与意义。

新课标小学语文教学中共涵盖了75首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这75首古诗中历经了唐、宋、元、明、清等各个朝代,涉及三十多位诗人的作品。这些诗词中,它们有的寓意深刻,教会我们人生哲理;有的寄情山水,带我们领略祖国大好河山的靓丽风景……就75首古诗内容来说,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古诗豪放飘逸,他活在了唐朝最繁盛的时期,在繁荣的唐代诗词群体中,他的诗无疑是最璀璨的,用夸张的浪漫主义手法,赞美了空前的大唐盛世;诗圣杜甫的古诗沉郁顿挫,他经历了安史之乱,作品从前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赞美到后期对国、对民的担忧,用现实主义手法写出了他眼中的安史之乱;清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更是经历了跌宕起伏的创作,前期多写悠闲生活,后期作品则直接转为多感叹身世,情调忧伤,其中还夹杂着对中原的思念,可谓是风格迥异,内容丰富而有趣,可以让我们穿越时空,与相隔数千年的诗人共吟诗,同作乐。同时,古诗中包含了许多的写作技巧,例如“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这句诗运用了白描的写作手法来描绘景象;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中“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更是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来描写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这些写作技巧,都是需要学生们去学习和应用的,这对于今后写作文来说会有很大的帮助。

最后,古诗词教学对学生自身来说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学习古诗文可以让学生明白人生的哲理,是青少年成长路上的帮助者。例如《论语》中“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告诉我们做任何事都要不放弃,不气馁,坚持到最后,也许你自己就是赢家;苏轼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只是想传递祈求家人在世平安健康,即时相隔千里,也可以共享这美好时光。 因此,当学生们反复吟诵这些富有人生哲理的诗句时,这些诗句可以给予学生们人生的启迪。另一方面,学习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们的爱国情怀。众多诗人的仕途路上都布满了荆棘,例如文天祥在《过零丁洋》中写“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表现了他慷慨激昂的爱国情感和视死如归的高风亮节。总而言之,语言表达能力是一个人思维能力的外现,也是一个人综合素质的反映。学习积累古代诗文,既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提高学生语文品位,也可以提高学生的思想修养,打造高品质的人生。

(二) 文献综述

小学古诗文教学这一课题,不少学者对此发表了自己的见解,却也大同小异。因此以雷建萍老师的《小学语文古诗教学浅探》作为范例,来谈一谈关于小学古诗词教学。

大部分教师认为在学习古诗词之前,必须先要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毕竟我们与古人相隔数千年,许多文化差异,语言风俗习惯都大不相同。雷建萍认为培养学生的想象力有三点:“一是点染音乐,引发想象;二是艺术再现,促进想象;三是深抠诗眼,挖掘想象。”我认为雷建萍老师的三点内容,是从声、情、景三方面进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她的做法很合理,因为处在小学阶段的孩子们是机灵活泼的,他们喜欢接触一切新鲜事物,如果用听来满足孩子们想要接触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实在是再完美不过了。

学习古诗就要掌握学习古诗的方法,这样才可以面对考试,并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大部分老师认为,首先我们要学习翻译古诗这一关卡,在翻译这一方面,切记的一点就是不要死板,一字一句的翻译。这些老师的做法是将诗人们写的简短讲话的句子扩展成一段话,来帮助学生理解古诗。例如,宋代著名诗人李清照笔下的《夏日绝句》,相对于这首诗的翻译,我以前两句“生当作人杰 ,死亦为鬼雄”为例。简短的十个字,就可以让我们将这句诗翻译成“人活着应是人中豪杰,死了也要成为鬼中英雄”。因此,各位老师的翻译方法是可以被采取使用的。在翻译这一部分,雷建萍用七个字概括了这一做法的过程,分别是扩、留、朴、换、调、嚼、考,总结地很全面,值得教师们学习钻研。

随着科技社会的迅速发展,多媒体教学已经占据教学的一部分,对于教具的使用,教师必须掌握好一定的度。汪华姿在《多媒体在小学古诗教学中的应用》中提到几个字:“适度而新颖。”具体来说,运用多媒体,就是来吸引学生眼球,让他们对枯燥的古诗产生兴趣再学习,这样的学习效率才会更高。与此同时,就《望庐山瀑布》这首诗来说,我认为教师可以在用多媒体播放庐山瀑布的图片,开阔学生们的视野;之后再播放关于水流湍急的声音,让学生体会作者所运用夸张手法来描绘瀑布的壮丽景观,即学习了夸张这一修辞手法,又不枯燥乏味。

身为教师,非常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言传身教,因人而异,既要照顾到整体学生的感受,也要特别关照个别学生。这一点引起许多老师的共鸣,无论古诗词怎么学习,怎么教学,我们身为教师,就要时时刻刻做到身为一名老师所具备的素质与修养,这样你的课堂才会精彩,也会引发学生的兴趣。

所以,对于这次《浅论小学语文古诗教学》的课题,我打算分为四部分来完成。第一部分是激发兴趣,这是学生学习古诗文的铺垫。俗话说,只要你喜欢,那你一定倾注全力去做,学习古诗词也不例外,兴趣很重要。而激发兴趣的方法我打算采用相对于轻松的方式,例如听音乐感受诗词的壮丽美,观看影片来感受诗词的内涵美。针对大部分学生,找到学生的切入点,来培养学生们学习古诗词的兴趣。第二部分是朗读,这是学习古诗词不可忽略的一个步骤,有时,豪情的诗句是可以用读来展现出诗人想要表达的情感。第三部分展开想象,有了前两步的铺垫,展开想象无非就是想让学生更加深刻地体会作者情感。在这其中,特别要注意一点的就是因人而异,毕竟学生们的性格都大不相同,有的内向、有的开朗、有的腼腆……这时候教师就应面对不同学生的性格想出不同的展开想象力的方法。第四部分就是品味诗境,这其中采取三步走战略,先了解作者生平背景,再联系现实生活,引发思考,最后再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情感。总的来说,古诗词是中华传统文化,无论它与我们相隔多久,我们有必要去继承和发扬它们。

二、本论

(一)激发兴趣

1.兴趣的重要性

兴趣是一种心理倾向,是一项自主性功能,它是在婴儿时期就可以产生的心理反应,例如,孩子对一件玩具感兴趣,他就会不由自主地去玩这个玩具,而不是在家长的驱动下,让孩子们拿在手里把玩。当然,兴趣在面对不同阶段的孩子,都会产生不一样的兴趣。

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在孩子学习的过程中起很重要的作用。有的孩子从小就认为画画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于是他们会要求父母送他们去学习画画这门爱好,不论孩子是否对画画有着很高的天赋,但是他们绝对会努力认真去学习,原因只是因为孩子对画画产生了兴趣,并且画画是一项技能,可以增加孩子的才艺,并没有什么不妥之处。在我们身边,有不少因为对一件事有兴趣,从而成功的人。英国著名科学家焦耳就是典型的例子。焦耳从小时候起就喜欢做一些关于电,热之类的实验,并且在和哥哥出去郊游的时候,也不忘记做实验来满足他的好奇心,最终焦耳通过不断地学习和认真地观察计算,发现了热功当量和能量守恒定律,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焦耳的例子无一不在告诉我们,如果对一件事情有兴趣,尽管未来我们也许不会有很高的成就,但也会增加我们的知识储备,提高能力。

2.激发兴趣的方法

同样地,在面对小学阶段的孩子们,古诗词在他们眼中也许是一道坎,据访问,多数小学生认为古诗文是学习语文过程中较困难的一部分,除去生僻字,读音之外的问题,同学们觉得自己无法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这时候,迈出小学古诗文教学的第一步就是培养学生们的兴趣。如何培养小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性,可从以下“声”“形”两方面进行。

“声”指的是声音,“形”是指外观。就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为例,这首诗描写了庐山瀑布壮丽雄奇壮丽的景色,从而表达了诗人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那究竟如何在学习古诗之前让学生产生兴趣。这时候,我们可以通过多媒体播放关于庐山瀑布的景象,并播放关于瀑布湍急的水流声,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之后再采用提问的方式,问学生们是否见过这么壮丽的景色,是否听闻过庐山瀑布。面对小学生而言,孩子们都是有好奇心的,并且活泼俏皮,他们可能认为这么美丽的风景不会出现在生活中,这时候教师就可以循循善诱,引导学生们进入古诗的学习,课堂效果会大大提高。声音和外貌的结合既可以满足小学生们的好奇心,也可以使他们对枯燥乏味的古诗产生兴趣,是一个培养兴趣性较为快捷而有效的方法。

(二)激情诵读

1.诵读的重要性

诵读是小学学习古诗文必不可少的一步,它既可以培养学生的普通话水平,还可以释放孩子的天性,有些孩子从小内向,害羞,这时候孩子们可以通过朗读古诗来释放自己,譬如说有许多孩子刚开始发言的时候说话声音特别小,逐渐地在读古诗的过程中,他可以体会其中的奥妙之处,这时他的声音自然而然就会变高,从而激发自己的潜能。

现代社会很注重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有很多学者在面对古诗词的朗读都发表了不少的看法,如中国古典研究专家叶嘉莹认为吟诵古诗文可以增加古诗的趣味性,将诗人的情感用另一种方式表现出来,穿越时空,体会绝妙的感情。而李淑章教授认为朗读古诗更可以体会其中的感受。其实无论我们用哪一种方式来学习诗词,总之一句话,诵读必不可少。除此之外,不少电视节目也参与到“读诗歌”这一主题。前不久在中央电视台播出的《经典永流传》,这档节目新颖而有趣,他们采用用唱的方式来演绎古诗文,不少明星都参与了进来并获得观众的一致好评。有的网友评论节目说:“将诗词歌赋作为一种新的形式创作出来,这是创新,是中华诗词才能带给我们的魅力。”由此可见,诵读是古诗文教学中很重要的一部分。

2.诵读的方法

诵读分为很多种,其中包括吟诵,朗读,朗诵等不同的方法,但无论何种形式,经典古诗词是需要我们用声音去表达的。在小学里,我们面对的孩子们童真稚嫩,单纯善良,有时候诗人的情感让学生过于深刻理解是不现实的。这时,教师需要做的是尽可能让学生理解,并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我认为朗诵诗歌可以分为两步。第一步播放录音,播放录音之前,告诉同学们,要模仿录音里不同的高低音,之后再让同学们听别人是如何朗诵的,最后全班朗读,教师指出不足,再改进。第二步是注意押韵,例如柳宗元的《江雪》,这首诗的韵脚字“绝、灭、雪”都是古入声字,押的是十八韵的“皆”韵,面对小学生,教师只需告诉学生古诗的句末存在押韵,一定要重读。最后,小学新课标要求学生必背古诗文75首,学生们的记忆会产生后退现象,这时教师可以适当引导学生唱古诗文,但要因人而异,有的学生喜欢唱歌,有的学生不喜欢唱歌,教师只是采用一种示范的方式,或者播放关于学习这首古诗相关的唱的视频,让学生尝试一下,毕竟唱诗歌可以让学生更容易背诵。

(三)展开想象

1.展开想象的重要性

如果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那想象力就是兴趣的推动者。想象力是人在对已经存在的形象的基础上,再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比如当人们说起小狗时,我们马上就可以想像出不同颜色,不同相貌的小狗。因此,想象是在掌握一定的知识面的基础上完成的。但爱因斯坦曾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是无穷的,我们可以通过一件物品想象出不同的东西,可见想象力是处在知识之上的,它可以是人们的头脑更加灵活。著名作家刘慈欣所创作的大型科幻小说《三体》,要是他没有丰富的想象力,我想《三体》的故事情节也不会那么生动有趣。想象力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以运用,那学习古诗词也不例外。学生们可以通过展开想象力来更进一步体会诗人的情感。

2.展开想象的方法

对于古诗文的学习,我认为培养学生想象力的方法可以通过画画和语言表达两种方式进行。

第一种画画的方式,以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为例,学生们在朗读古诗之后,可以从文中看到一幅画的景象,“人、枯藤、老树、乌鸦、瘦马、小桥、流水”这些景象构成一幅画,这时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的拿起画笔,将他们所看到的东西画下来。这时,教师需要注意的一点是,不论同学们画的好不好,是否将古诗中所提到的景象都画了出来,教师都不可以给予否定,这是一个培养想象力的过程,教师要给予鼓励和支持,告诉同学们他们画的很棒,对于画的相对差一点的孩子,对他们说:“继续加油,你已经很棒了,”然后再慢慢引导,告诉他诗中的一些景象。

第二种语言表达的方式,以《独坐敬亭山》为例,还是先采取让学生朗读的方式,通过朗读,学生们可以从诗中看到什么景象,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学生们也许会纷纷欲试,也许会沉默不语。如果是沉默不语的现象,教师可以先示范,告诉同学们老师看到了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同学们再尝试。有了老师的示范,同学们绝不对不发言了。在这个培养想象力的方法中,教师要注意性格内向的孩子,可以让他们多表达,这样也会开朗起来。综上所述,不论培养学生想象力是用哪一种方式,目的只是为了让学生们可以深刻的体会作者的感情,并且展开想象力,可以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写作水平。

(四)品味诗境

在小学阶段,一首古诗的学习,我们需要完成三件事情,一是了解作者背景,二是联系现实生活,引发思考,三是发挥想象力,体会作者情感。以唐代著名诗人贺知章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为例。

1.了解作者背景

把握作者背景是品味一首诗的第一步,在小学生面前,学生的记忆里,理解能力都不及中学生,所以教师所要做的是让学生必须了解并掌握这首诗的作者是哪一朝代,是在什么背景下写出这首诗的。《回乡偶书二首·其一》,作者贺知章,字季真,唐代诗人、书法家,。《回乡偶书》是一首感怀诗,是作者在晚年辞官归还故乡时所创作的。短短几句话,就可以点名这首诗是表达诗人回归故乡情感的,至于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可以后续在课堂中继续学习。

2.联系现实生活,引发思考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是写归还家乡的诗,而小学生们从小在家里丰衣足食,没有体会过离开家乡是什么样的感觉。这时候教师就可以从“家乡”引入到“家”的话题上,询问同学们是否离开过爸爸妈妈身边,是否在爷爷奶奶家住过很长一段时间,那他们是否想念爸爸妈妈,想念自己的卧室,自己的小床呢?肯定有不少孩子是经历过这种情况,他们会说他们所经历的,这时候教师就应该继续循循善诱,问学生们离开家里那么长时间,那你们回家高不高兴等一些问题,同学们肯定会说:“开心。”这时,教师就可以恰当的告诉同学们:“我们自己离开家都这么想念它,那诗人从年轻时外出做官,等到了养老的年纪才回到自己的家乡岂不是很难过,但是也很开心,因为终于回到了自己的故乡。”通过一系列的讲述,学生们就会思考,思考诗人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3.展开想象力,体会作者情感

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不少同学会思考诗人的心情。想出来的当然就要表达,教师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问一下同学们的想法,不同的学生自然有不同的回答,有可能是大同小异,也有可能是天壤之别,用提问的方式就是在于让教师了解学生体会作者情感把握在哪一个方面。最后教师可以做出总结,告诉同学们:“《回乡偶书二首·其一》表达了诗人在归还故乡时的伤感之情,同时通过小孩子们的童真文化,侧面反映了诗人在回到故乡怀抱时的高兴与亲切感”。

三、结论

小学语文古诗文教学中,通过兴趣的激发,诵读的培养,想象力的挖掘,三者合一来运用到品味诗境中,在我看来,是一个较为大多数同学所接受的教学方法。当然,中华诗词内容丰富多样,教师要在这一教学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诗文做出不一样的调整,并对不同的学生采取相应的策略,这样课堂才会生动精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