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王屋山 政治和文化统一的历史高度(山高水长话济源)

句子大全 2023-11-06 02:27:02
相关推荐

王屋山,位于济源市西北40公里处,是中国古代九大名山之一、道教“天下第一洞天”。

山有三重,因其状如王者之屋,名曰王屋。它北依山西高原,领太行千里西邻中条山脉,接秦晋之地;东系济水之源,通百川沧海;南襟黄河一带,望嵩岳一点。主峰天坛,独柱凌空,上接尾箕,超然如在霄汉之表。

地质学家称,“五台山回旋造山运动后,王屋山才从海中升起,时以王屋山为界,东西均为开阔的海域,到更新世后期,今黄河河道形成,西部洪水夺路东流,从今王屋山南的八里胡同北流注入海湾,形成了当今的华北平原。”

科学家称,王屋山是宇宙演化的“天书”、动植物进化的“史册”,是人类生存的“第一家园”。2006年,王屋山地质公园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地质公园”。王屋山是道教圣山。

南怀瑾先生说:“中国上古文化一统一道。”从华夏始祖轩辕黄帝天坛祭天开始,黄帝就很自然地被道教尊为始祖。

春秋以后,有人把王屋山尊为道教的发源地。王屋山道教也就伴随着中国几千年文明一路走来,春秋时期道家鼻祖老聃于王屋山悟道多年,为使大道远播,西游函谷关,遂著《道德经》,将和谐文化提高到道之至高地位。

秦汉时期于吉在曲阳泉上得《太平经》,《太平经》成为道教最早的经典,对道教的正式形成起到了重要作用。魏晋神仙道派魏华存在王屋山撰《黄庭经》,系统提出了三丹田、八景、二十四真理论和相应的存真修炼法,成为道教养生修炼的专著,也是魏华存对道教文化的重大贡献。

唐玄宗遣司马承祯和玉真公主在王屋山立观修道,玄宗采纳了司马承祯的建议,把天下名山大川封为“十大洞天”“三十六小洞天”“七十二福地”,王屋山为“十大洞天”之首。

“洞天福地说”由此形成,至此,五岳山神由“山林之王”上升为“上清真人”,道教的法事活动和皇家的祭祀活动合二为一,加速了道教由皇家宗教向民间宗教的发展。

宋真宗诏贺兰栖真入宫讲经,贺兰栖真得到真宗赏识,后真宗赐建奉仙观……可以说,不同历史时期都有道教重量级人物在王屋山活动,中国道教文化的兴衰史都在这里得到了反映,王屋山堪称中国道教文化发展的一个缩影。

王屋山是一座文化之山。它的博大胸怀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召唤着历代文人墨客驻足王屋,为济源题咏诗词。这不仅是对济源山水的讴歌,更是对济源这一中华文明发祥地的赞誉。

目前收集到的歌咏王屋山的古代诗词就有400多首,数量最多的是诗词发展高峰的唐代,李白、杜甫、白居易、王维、高适、岑参、韩愈、孟郊、刘禹锡、卢仝、李商隐、杜牧等均对此留有作品。

例如白居易“济源山水好,老尹知之久”,王维“先生何处去,王屋访茅君”,杜甫“昔谒华盖君绿袍昆玉脚”,刘禹锡“阳洛天坛上,依稀似玉京”,李商隐“玉山高与间风齐,玉水清流不贮泥”。

尤其是李白的《上阳台》:“山高水长,物象万千,非有老笔,清壮可穷。”是一代诗仙唯一的传世手迹,实为旷世奇珍。

到宋元明清时期,大家咏王屋、歌济水的诗作也很丰富。苏轼、元好问、唐寅、文徵明都有情景感人的作品。唐玄宗李隆基、宋真宗赵恒,都为济源留下了诗句。清乾隆皇帝钦定其为“名山胜迹”。

王屋山是《愚公移山》寓言故事产生的原发地。在我国长期的封建社会里,道教学说就在“十大洞天”之首的王屋山区广为传播,道家重视实践的观点,提倡不辞劳苦、克己奉公的人生态度,以及反对投机取巧的主张,无不影响着古代先民的思想和行为。

一方面是优美的自然风光,另一方面是缺水无路,因此,他们为生存与自然进行的抗争从来都没有停止过。这些都为神话寓言故事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愚公移山”的典故就自然出自于这片神奇而广袤的土地。

《愚公移山》记录于《列子·汤问》一书,列子既是书名,也是人名。所谓《汤问》是殷汤与夏革的对话,对话的主题是讨论“事物的相对性”问题,如“古与今、长与短、始与终、同与异、愚与智”等。

列子当时所居住的郑国距济源王屋山不是很远,且列子崇尚道家之术,因此就有了他“云游名山,曾入王屋山搜集民间传说”的记载,列子的创作对愚公移山精神的传播发挥了重要作用。

在《列子·汤问》《愚公移山》诞生两千多年的时间里,这则寓言故事同多数寓言故事一样,一直尘封在历史的文献中,很少有人问津,时光流转到“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第一个关注《愚公移山》寓言故事的是著名历史学家斯年先生,他于1918年11月在《新潮》第一卷第一号上发表了《人生问题发端》的文章,这篇文章明显把愚公精神时代化,成为当时新思想的重要代表。

第二个关注《愚公移山》的,当属我国现代著名回家、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1940年,在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刻,他以一个艺术家的审美和担当,创作了不朽巨著《愚公移山》油画,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

愚公移山的寓言故事在中国大地流传了两千多年,而真正赋予它政治生命力的是新中国的缔造者毛泽东。

1945年春,中国革命进行到关键时刻,如何争取到抗战的胜利,为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准备条件,成为摆在中国共产党面前的艰巨任务,也就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的“七大”召开了。

在这次重要会议上毛泽东以战略家的胸怀和气质,三次讲到《愚公移山》,提出了愚公移山精神。在“七大”闭幕式上,毛主席以《愚公移山》为标题,把《愚公移山》寓言故事正式写进闭幕词中,将地理意义上的愚公移山升华到政治与自然生态统一的历史高度,从而使这个寓言故事上升为中华民族一种宝贵的精神财富——愚公移山精神,成为中华民族抵御外侮、建设国家的强大精神支撑。

2009年济源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愚公文化之乡”,使得满目芳菲的济源文化园圃中又添一枝奇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七次提到要弘扬愚公移山精神。

2017年,在全国政协新年茶话会上强调:大力弘扬愚公移山精神,大力弘扬将革命进行到底精神。

特别是在2018年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把愚公移山、女娲补天等我国古代神话上升为中国人民始终发扬的伟大梦想精神,赋予了愚公移山精神新时代的内涵。

伟人的思想闪现着王屋山的灵光,王屋山折射出优秀民族文化的璀璨光芒。王屋山作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名山,它有着至高无上的荣光与厚度,是中国其他山岳无法与之相提并论的。

伴随着华夏民族从远古走来,王屋山所记录承载的是文化与历史,它是一面旗帜、一座丰碑、一部巨著,在无言地昭示着未来。

今天我们重塑这座民族圣山,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和文化自信,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圆梦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和现实意义。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