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冲和平淡(意蕴悠远:周作人散文的“淡”与“苦”)

句子大全 2023-11-06 02:37:02
相关推荐

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周作人的《人的文学》、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与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一起,构成了整个五四时期最具有影响力的新文学理论。

这一时期的周作人,有着与五四人同样激昂的、狂飙突进的斗志,力图通过书写文章来挽救、启蒙被封建旧思想禁锢已久的国民,他自称这一时期的作品是“浮躁凌厉”的。而在五四退潮时期却显出他艺术创作观念日趋“冲淡平和”,可以说是平和之中更带苦涩之味。

“淡”与“苦”的交织

钱理群在《关于周作人散文艺术的断想——读书札记》里这样写道:“在周作人的散文中,很少有诗人‘兴酣笔落’的激情的喷发、奔泻及繁富的形象,词藻,夸大的词语。”“简炼、淡远构成了周作人散文的基本特征。

如“茶”,便有《喝茶》《北京的茶食》《关于苦茶》等名篇,每一篇都各具特色,“喝茶当于瓦屋纸窗之下,清泉绿茶,用素雅的陶瓷茶具,同二三人共饮,得半日之闲,可抵十年的尘梦。”这样舒徐自如而又简练朴素的描写,读来这一“淡”字跃上心头,却又带有一种生命沉思,值得好好玩味。

在他的眼中,仿佛这样一种喝茶方式能够洗去俗尘的烦恼,人生的困苦,让我们进入另一种不同的心境。

“我们看夕阳,看秋河,看花,听雨,闻香,喝不求解渴的酒,吃不求饱的点心,都是生活上必要的——虽然是无用的装点,而且是愈精炼愈好。”其中也流露出这样一种人生的哲理思考:生活中的每一件事物都值得我们花上时间去品及。

极其平常的近乎白描的手法实在是算得上平平淡淡,没有过多华丽的辞藻,也不讲究过分锤炼句子,再看“茶”这一字,便不自觉涌上一股茶的清苦之味,通篇读来在这冲淡平和的叙述风格中也自然而然凝入了茶之苦涩味,不仅是文字之味,更是人生体验之味。

事实上,不能仅仅只用“冲和平淡”来概括周作人后期的散文创作,不应该忽视其内容里所带有的深刻的哲思以及对现实的无奈与悲痛,他作品当中的“淡”和“苦”便是交织并行的,语言看似平淡闲适,内里却包含万千。其实他个人认为苦与涩才是他最想要表达的,其散文的风格也越偏向于苦涩,是内容之苦,语言之涩,也可以略微看出他在现实大环境下内心的波澜变化。

“淡”与“苦”的形成

周作人出生在绍兴水乡,在这样一个宁静、民风朴实的水乡,深重浓厚的文化底蕴赋予了他清新明丽的创作风格。在这样的环境中让他深受儒家中庸思想的影响,中庸的这种适度与和谐便是他所向往的人生境界。其次,在他的文学观念中,晚明性灵派“不拘格套,独抒性灵”的风格以及公安派佛禅理论的观念也对他产生了极大影响,这也就使得他注重内心情感的抒发,为后来闲适散文文风倾向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在五四退潮时期,大多数文人都处于彷徨苦闷的情绪之中,对于何去何从充满疑惑,而他似乎在公安派的理论中找到了慰藉,更愿意退隐于“自己的园地”,醉心于生活之中的小事物,而不再积极追赶时代大潮流。再次,与日本的历史渊源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他的风格,早年留学日本,后又娶了日籍妻子,一生从事日本文化研究五十余年,这让他在日积月累中对于日文化了解颇深。

然而与日本的这段渊源带给了他不少创作灵感,却也让他背负了不少骂名,或许这也是他内心无奈又苦涩的来源之一。

当然,使得他创作风格急转的是1927年的“四·一二”反革命政变,这一次政变使得国内局势发生大转变,国共合作全面破裂,整个社会都弥漫着一种黑暗的气息。

他看到这个时期国家的支离破碎与萧条,民族的劣根性使得悲观主义占据了他的内心。实际上这也就证明了虽然其作品读来多平淡之风,但苦涩才是真正想要表达之意,对于现实的失望愤懑让他的创作常流连于普通平凡的事物,他选择茶食、乌篷船、雨等细微的对象来写文章,也已经表明了自己的态度:平实、自在的个人生活才是真实的,社会进步的道路应该是个人意识的觉醒和个人生活的完满。

但仍不免在文章里透出人生的苦味,这是对现实的悲愤,也是对于现实的“自我逃离”,这种逃离并不是完完全全避开了现实政治,而是将个人使命感与政治宣传性分开了,并没有放弃对生命的观察与思考。

文化的理想国,让每一个诗意的灵魂,都有栖身之地。感谢您的关注!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