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高考语文 论述类文本(抓住文体特点掌握出题套路 提能力奔高分)

句子大全 2023-11-06 07:26:01
相关推荐

进入高中之后,要学着写议论文,同时在阅读的方面,也增加了论述类文本。由于之前没有接触过,对题型和解题思路大家可能比较陌生。

但这一文体,和我们初中阶段所学的虽然有差异,却有更多的共同点,比如论证方法:

简单点说,论述类文体,就是以说理论事为主的文体,有阐述、议论与辩驳的特点,能够综合考查大家对某事物、道理、行为以及观点的认识,既考价值观,也考查阅读理解能力,还考查综合素质。

如果仅仅从解题技巧的角度切入,是很难保证次次高分的。

以全国的三套卷为例,论述类文本放在开篇的一篇文章,三道选择题。刚才我们讲过文体的特点,除了文体特点,其内容也很广泛,,涉及经济学、政治学、历史学、文艺学、文化学、美学等领域。人文价值深厚,文化含量丰富。

尽管总体通俗易懂,却因内容陌生感、思维大容量、能力要求高,让许多同学觉得不好对付。以至于在开始的阶段,对文本望而生畏,心情紧张,读一两遍之后好像明白却又糊涂,不知道选什么,或者抱着侥幸的心理,随随便便选出答案。

要知道作为选拔性考试的高考,不仅考知识,更要靠能力,特别是面对复杂事物的临场能力。所以论述类文本的学习,除了掌握解题的方法,更要注重支撑我们解题的文化素养的积累。

阅读的步骤:

下面我们看一下,这些年来的考题都涉及到哪些方面的知识?

2013年全国卷2,节选自何丹《试论中国凤文化的“历史素地”及其在文化类型学上的深层涵义》一文,既涉及商周历史、甲骨文金文等知识,也涉及到关于《说文解字》《左传》《国语》等文献的理解;

2014年全国卷1,节选自王晓旭《美的奥秘》一书中关于悲剧的一章,虽然浅显易懂,但要准确解答题目,最好有美学原理的常识;

2014年全国卷2,文章摘编自张炜达《古代食品安全监管述略》,涉及汉唐时期的法律条文;2015年全国卷1,摘编自王芳《宋代信用的特点与影响》一文,虽涉及宋代金融概念,如债务人、债权人、通货紧缩、收益支配权等;

2016年全国卷2,摘编自先锋小说家和学者型作家格非的《塞壬的歌声》,内容是阐述对小说写作的奥妙、细节、方向等方面的独特感悟。

再综观历近几年的选文,更是涉及到了历史学、文化学、美学艺术、经济法律等领域。而且,文献引用更多,知识覆盖面更广,文化素养更高,越来越重要的语文,不仅要求大家有一定的阅读能力,更要求大家有一定的阅读视野。就是在具体题目的设置方面,有时也会涉及到文本之外的内容。作为选拔性考试,这是加大区分度的一种好的方法。

我们都想成为

胜出者,要想取得高分,光有良好的愿望不够,还要有相应的学习方法,以及足够的行动。知道了命题的特点,我们就要制定相关的计划,除了多刷题,更要强化阅读,拓展自己的阅读视野,丰富自己的文化素养。

阅读方法举例:

从得分的最功利的角度来考量,最好的方式是带着问题去阅读文章,在解答题目的同时,既训练了解题的技巧,又提升了自己的人文素养,一举两得的做法是应当提倡的。

这里要讲一讲,出题人的想法。

从近年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来看,在编拟选项时,为了增加难度,命题者一般不再照抄原文语句,而是转换方式——概述、转述、重组、调序等,是他们常用方法。一般会将原文意思不动声色的改头换面,布下思维陷阱,考查思维严谨性。

设计选项内容,也不再像过去那样只作简单的“变形”,隐蔽性更强。

多年以来,混淆是非、张冠李戴、混淆时态这三种陷阱已经不再对大家构成威胁,被认为是简单,所以很少取用。出题的陷阱出现了升级。

我们对近三年的高考试题分析, 归纳出以下四种常见的方式。

陷阱一:以偏概全命题设计选项时,故意增删、改动选文当中表示范围限制或表示程度轻重的词语,以此干扰考生,主要以部分代整体(或相反)、以个别代一般(或相反)、以特殊代普遍(或相反)等,从而使考生做出错误的判断。

如何判断“以偏概全”的干扰项?

阅读要特别注意词语前边的修饰限制词,看看选项句和原文中的指代内容,是否存在范围、程度以及频率上的差异。同时,要注意原文表述的,是涵盖全部,还是有针对,是特称,还是全称。

陷阱二:偷换概念在解释概念或解释文意时,命题者故意弄错对象,迷惑大家,带偏大家;或者暗中将两个概念的内涵(如属性、作用、发展趋势等)进行调换、改变或混淆,读的不仔细的话分辨不出来,如果能仔细推敲便能发现问题。

如何判断“偷换概念”?

阅读要特别注意事物的对象,应注意看选项里面,是否存在信息错误对接的现象,尤其看陈述对象(一般为主语或宾语),和原文中句子陈述对象是否一致。

陷阱三:无中生有选项内容原文中找不到根据,或原文并无此意,为凭空捏造,系命题者故意提出来迷惑考生的。

如何判断“无中生有”干扰项?

做题时,要仔细检查所给选项内容,看看是否能在原文找到依据,或者,否能从原文合理推断出来。

陷阱四:因果混乱因果混乱一般有两种情况:一是因果颠倒,把“因”错断为“果”,或把“果”错断为“因”,颠倒了两者的关系;二是强加因果,把没有因果关系的说成是因果关系。

以上是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题的常见设题陷阱。学习过程中,掌握这些套路后,务必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

要逐字逐词逐句地读,最好连标号都不可放过,弄清句意、句间关系等,尤其是重要的修饰限制性词语,务必重点分析,认真审读选项,仔细比对与原文差异,识破命题陷阱。

这是百家号人生底色看语文的第776篇原创文章,更多阅读:

高考语文,命题议论文审题的三个技巧

高考语文,语言表达得体试题技法点拨及备考策略

高考语文,作文试题中的材料,在议论文写作中如何引用?

高考语文冲刺,根据考题制定合适方法,文言文这样复习效率高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