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元代才子的一首绝句 构思独特(不落窠臼 最后7字更值得细读)

句子大全 2023-11-07 07:00:01
相关推荐

初春时节、桃红李白,到处都呈现出盎然的春意。蓝天上云朵簇拥着,悠闲地徜徉;田野中蝴蝶嬉戏着,自由地飞翔。还有那远道而来的燕子,也在人家的屋檐里,婉转地歌唱。

北宋的晏殊就喜欢描写燕子,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既有一份眷恋,也好像在表达深婉的人生感触。南宋的辛弃疾却说,燕子几曾归去,只在翠岩深处,也抒写了一种人生的旷达感受。

元代也有一位才子描写燕子,就更是特别。下面介绍元代才子的一首绝句,构思独特,不落窠臼,最后7字更值得细读。

绝句

春寒恻恻掩重门, 金鸭香残火尚温。

燕子不来花又落, 一庭风雨自黄昏。

这首诗的作者是赵孟 ,诗人在南宋灭亡后,便归乡闲居。元世祖赞赏其才貌,提拔他任从四品的集贤直学士,后来又官居一品,名满天下。诗人作为南宋遗逸而出仕元朝,也给后世留下诸多争议。

他博学多才,能诗善文,以书法和绘画成就最高。他的文章也冠绝时流,又旁通佛老之学,有唐人之细致,也有宋人之雄浑。

这首七绝分写室内与室外两个片断,作者通过对春天景物的描写,表现了一种孤寂愁苦的心情。诗人紧扣“春寒”二字,左旋右绕,即事抒情,令人感慨不已。

诗的大意是:春寒料峭、内心凄凉,重门都已关闭,室内只有那余温尚存的香火,还能给人些许暖意。燕子未曾归来,花儿却已纷纷飘落;庭院里风雨不断,又是黄昏时候!李清照有名句,“又斜风细雨,重门须闭”,赵孟诗中的意境与此类似。

春天里万物复苏,很多诗人都尽情讴歌春暖花开、欣欣向荣,但赵孟却紧紧抓住春寒进行构思,表现出一种与春天的奋发格格不入的情感。

一个寒冷的春天,冷气刺骨,诗人把所有的门户都严严实实地关闭起来。熏炉里的香已经烧完了,但还留下一些暖气。恻恻,指春寒在心中造成的凄清感觉;金鸭,是指鸭形的香炉,南宋的陆游曾有“金鸭余香尚暖,绿窗斜日偏明”,作者在这里化用其意。

首句描写春寒的程度,次句补充第一句。“火尚温”是反写,正因为寒冷,才觉得残香余烬还带有热度。作者以炉中香料将尽而不添加,反衬诗人无聊心境和愁闷心绪。

冷气从外面飘来,所以后两句转写室外。燕子因为春寒,也没能像往年一样,飞来垒巢呢喃;刚开的花儿受到寒冷的摧残,匆匆褪下红妆,到处一派凄清。“一庭风雨”,将春寒更加深一层,也暗喻着仕途中的风雨不断,令人举步维艰。

农谚道,春寒多雨水。冷风伴随着寒雨,到黄昏还在淅淅沥沥地下个不停。一个“自”字,非常关键,门外无人、冷冷清清,门内孤身、无以排遣。整个世界仿佛就只有诗人自己,默默地忍受着孤寂与愁苦。

纵览这首绝句,构思非常特别,作者并没有落入俗套地表现一幅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迷人景象,却展现出一种春寒恻恻、燕子不来的凄清之境,正是为了传达诗人彷徨无助的心情。

春寒并非难遇之事,赵在创作这首诗时,南宋正在作最后的挣扎。也许诗人感觉眼前局势,就如这苦雨凄风的寒春一般寂寥萧瑟。他触景生情,表达了自己对时局深深的忧虑。

诗人善于寓情于景,并表现自己对国事的悲愁。他还有一首绝句这样写道,“溪头月色白如沙,近水楼台一万家。谁向夜深吹玉笛,伤心莫听后庭花。”作者在文中也是借景抒情,表达亡国遗民的凄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