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诗经里最悲伤的故事 短短76个字(让人读后久久无法释怀)

句子大全 2023-11-09 03:15:01
相关推荐

《诗经》之所以被列入《六经》,及至其后又被列入《十三经》,不仅仅在于她所有诗篇具有高超的语言技巧和极致的炼字功夫,最重要的还在于她内里所表现出的极强的现实主义精神。她的诗歌内容涉及到西周及春秋时期各行各业,或者各个阶层的方方面面。

传闻当时周王室采集的诗歌有数千首之多。哪怕到了西汉时,司马迁在《史记·孔子世家》中也提及“古者诗三千余篇”。虽然太史公把孔子认定为《诗经》的删定者,说是孔子进行了删减及选诗,让他自己说的话少了几分可信度,但坊间对《诗经》正式成型之前王室留存有数千首诗倒是没有太多争论。

《诗经》中三百余首诗从数千首中脱颖而出,并正式入列,可见其中的每一首作品不说全部都堪称经典,也一定在某一个方面或细节上值得称道。这里面虽然也有《颂》这样的篇章,对如今我们读诗大多为消遣的人来说确实可有可无的作品,但其他诗篇确实已经代表了当时诗歌创作的最高成就。

《国风》是采自天下15个诸侯国及地区的诗篇,共计160篇,这些诗篇不仅反映了当时周王室下各个地方的风土人情,更是有着极多的作品在相关的题材领域独树一帜,都可说是开创了相关题材创作的先河。

今天要说的正是其中一种题材的诗篇,这首诗被认为是目前已知存世文学作品中,最早的悼亡诗。

国风·唐风·葛生

葛生蒙楚,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葛生蒙棘,蔹蔓于域。予美亡此,谁与独息? 角枕粲兮,锦衾烂兮。予美亡此,谁与独旦? 夏之日,冬之夜。百岁之后,归于其居。 冬之夜,夏之日。百岁之后,归于其室。

葛为葛藤;蒙为遮盖,覆盖;楚为荆条树;蔹(音:脸)亦为攀缘性植物;棘为酸枣树;粲、烂皆为光鲜灿烂意。

在通常情况下,我读《诗经》之时,对于每章的前两句起兴,如果不是文笔优美或有明确指向,都会先把它们忽略。但这一首诗显然与其他诗篇大相径庭,需要详细解读。

这首诗总共有5章20句,总计只有76个字,没有跳出《诗经》通常使用的重章叠句,也没有少了复沓手法。但这一首诗不同之处在于:第4、第5两章用赋,第3章应该也是用赋,偏偏第1、第2章让人们颇多争论。

要说两章的起始两句都是起兴自然没错,但似乎又是兴中有比,仔细读来,却又似乎是赋中有比。至于为什么这么说,我们先把全诗大意做个简单解读。

需要说明的是,古人对于死亡一直心存敬畏,虽没有后世所谓往生一说,但我们也可以认为,在他们的思想中,死亡乃是另一种生存方式。

这是一位妻子到已逝丈夫坟前祭奠之时发出的悲叹之歌。先说第1、第2章。诗人说:那荆条树(酸枣树)早已被葛藤爬满,蔹草也大片大片地蔓延在田野和墓地的四周。我的爱人长眠在这里,又有谁能陪在他身边?谁又能陪他度过一个又一个孤独的白天和黑夜?

如果不读后两句或者不看整首诗,单看前两句也只认为这是诗人所用最寻常的起兴。可两章8句一读之下,就觉得诗人确实实在用赋,起兴后用赋。

这葛藤与荆条树相互依存在山中本是再寻常不过的事情,而蔹草这般满山都是的植物也不甚稀奇,可这寻常的植物相互依偎,相互依存的现象被诗人拿来与自己的形单影只相比,又与丈夫永远长眠在此地的情形相比,此种悲凉,又怎是一个惨字了得!

再到第3章,诗人想着身在墓中的丈夫虽有角枕与锦被这等灿烂物件伴随,又哪里能够逃过始终是一人长眠于此的现实!

诗人在最后的两章中说,那无比漫长的酷热夏日,与那漫长无尽的冬日长夜,(不知道我的爱人要怎样才能熬过去)百年之后,我会来这里和你永远在一起。

最后两章几乎毫无变化,变动的只是两章将“夏之日”、“冬之夜”互相对调了一下,可偏偏就是这一个看似简单的对调,让人们读来阵阵心悸。

没有声嘶力竭的呐喊,没有悲伤到极致的号哭,只是一个句子的对调,就让人仿佛“看”到女诗人心里的悲伤,那一个个无比漫长酷热的夏日,那一个个无比漫长的酷寒冬夜。这些对于女诗人来说该有多么的难熬;同时女诗人心里还在想着,这一个个夏日与冬夜对于长眠于此的丈夫又会有多么难熬。

《诗经》里不是只有这一首悼亡诗,也还有一篇《绿衣》;《诗经》里不是没有悲伤的故事,其实有很多很多各种悲伤的故事,却没有能够在平平淡淡中就把悲伤抒写到极致的诗篇。

女诗人自然也是一位工于诗歌的人,但却没有在这首诗中作更多的雕琢。她用76个字,写出了《诗经》中最悲伤的故事,让人们在读完这首诗后,放下手中的书,却在很长的时间里对此仍是久久难以释怀。

就是这样的一首诗,在它诞生的时候就已站在绝巅之上。后世悼亡诗不计其数,但不管以后还会有多少这样的诗,这首《葛生》却早已成为人们口中所说的“悼亡诗之绝唱”了。

百家号独家发布,并从未授权除百度以外的其他任何平台转载。

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点击上方关注,与我共同解读纯美诗经。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