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大语文古诗文赏析——孔子和《论语》

句子大全 2023-11-09 03:24:01
相关推荐

中国文人传统的主线是儒家学说的传承,而孔子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两千多年以来,生前寂寞的孔子被人们从民间抬到神坛,尊为材“万世师表”、"圣人”烟熏火燎那么长时间,他的真实面目已经模糊,让我们拂去历史的尘埃,目睹孔子的真面目:孔子生前,不过是一位不得志的书生,作为一位普通的教书先生、他的生活道路既坎坷又平坦,没有做过什么轰轰烈烈的事。然而,作为中国第一教师、他并非浪得虚名,他的一生功业就在于成就了一名教师的伟大。

孔丘(前551-前479),字仲尼,春秋鲁国(今山东曲阜)人。父亲是当时鲁国有名的武士,曾任陬邑大夫。母亲颜征在。因父母曾为生子而祷于尼丘山、故名丘,字仲尼。孔子三岁丧父,十七岁丧母,自言“吾少也贱,故多能鄙事”。年少时曾做过"委吏”(管理仓廪)与“乘田” (管放牧牛羊)。虽然生活贫苦,孔子十五岁即“志于学”,所学不仅是入仕之学,更有治世之学。这一点大胸怀让他超越同龄人。孔子“三十而立”,自立门户、开始授徒讲学。只要带上一点"束修"(一束干肉,童子拜师的薄礼),都可收为学生。“有教无类”,教育对象由贵族推广到平民,远方各诸侯国都有来求学问礼的、私人讲学,古已有之,但孔子教授的内容却截然不同。“儒”作为司礼仪的职业,孔子将它提升为一个学派,他要求弟子“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小人儒只是职业匠人,君子儒却关怀家国天下。

孔子的教育肯定了普通人的尊严,他是学子的人生导师。育人,自然盼其成才、孔子希望弟子学有所用,自己也是待价而沽。然而,用不正当手段得到的富贵一概不取,视作浮云。孔子50岁任鲁国中都宰,继任司寇。不久辞职,率弟子周游列国,但在外14年、他的学说始终“沽”不出去,68岁重返鲁国。“杏坛设教,弟子三千”。在杏树下讲学,只是生活方式的选择。孔子的理想却在教化天下。他是以天下兴亡为匹夫之责的第一人。他主张以道德教化为治国的原则,以“仁”为最高道德标准,希望通过礼教建设一个和谐共存的社会。他的学说在后世不断推广,成为中国人善遍信奉的伦理,因而,孔夫子,他还是人间的导师。

《论语》,基本都是孔子与弟子自述个人生活及志向的内容,是日常的平定闲谈,是真实的师生对话,其中的孔子形象,和蔼可亲,平易近人,却又心胸博大,仁爱慈祥。在这样的师长面前,学生也乐于吐露心事。

大语文相关阅读:

大语文古诗文赏析:庄周

荀子:首创“性恶论”思想集百家之大成!

“法家”的思想主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