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今夏为何“酿禾”特别多 老农这一句话(全说清楚了)

句子大全 2023-11-10 05:13:01
相关推荐

今年夏天,温州一带 “酿禾”很多,自农历六月初六到七月中旬间,沿海平原几乎天天有雷雨,有几天上午下过雷雨,下午还有雷雨。说起“酿禾”,首先要说说温州人为什么称雷雨为“酿禾”,这里还有一段故事呢。

1

温州人为什么称雷雨为“酿禾”?

笔者儿时曾听父老讲起晚清瑞安孙家、黄家人在外做官的故事。他们身边都有几个“走差”(幕僚),有瑞安人,也有外路人。瑞安人在一起都讲瑞安话,外路人夹在当中听熟了也大多听懂,但就是“酿禾”是什么意思一直不懂。因为是讲话,没有写出来,听起来好像是“上河”。放在句中与前后文的意思总是拼不拢。如:今天要做“酿禾”了。“上河”又怎么做呢?原来温州方言中的“上河”是“酿禾”这两个字,是雷雨的意思。据说有一个外路人的“走差”不但有文化,还喜欢寻根究底,被他找到了“酿禾”两字的文字依据:

清乾隆五十二年(1787)五月,瑞安诸生(府、县儒学的生员)余国光编撰了一本书叫《俗字编》,专门收录温州方言俗语,有数百条。嘉庆年间(1796-1820)瑞安读书人洪守一继续补充了一些。到民国13年(1924)瑞安人黄绍裘再加补充,共有800多条。其中有一条称:“早禾将熟时雷雨曰:酿禾。” 根据有了,但这个外路人还是一知半解,请瑞安人“走差”解释。瑞安人说,早稻成熟前,夏至到大暑三个节候的盛夏时期,温州地区白天上午阳光十分猛烈,温度高,促成早稻发育,到下午,就会有雷雨(即“酿禾”)会带来雨水,保证稻田的存水。同时,打雷时,空气中的氮气催化成氨气,随着雨水一起给水稻施肥,帮助早稻得到天然肥料。早稻就像酒缸里的酒糟一样“蓬”(发酵起泡)起来,加速成长。

△图片来源:温州网

不过,也有人认为,把“雷雨”称做“酿禾”,可能是读书人咬文嚼字,硬把文字往方言身上套。其实,文字与口语的关系,本来就是读书人照口语的意思用符号或文字去造与“套”的。“八卦”里的乾(天)与坤(地)就用“三”和“三三”来代表。大批象形文字如“日”“月”“山”“水”,不是照口语和所指的意思“画”出来的吗?又如,“上”“下”“从”“步”等字,不是照口语的声音用符号表达意思吗?有些温州方言俗语如“剪绺”(指从背后偷剪妇女的辫子)“碎细”(小孩子)等词,在宋人有些话本小说中还是河南、杭州一带人的口语呢。更何况方言和文字也是随着时代发展而变化的。笔者儿时,如对农民妇女说“打雷”“雷电”,不一定都懂,如改说“响佛”就清楚了。听懂“雷雨”的人肯定比听懂“酿禾”(指语音)的人要少。反之,现在对儿童说“酿禾”,就要花些时间解释了。

2

“酿禾”多不多,主要看这一天?

今年夏天,温州一带 “酿禾”特别多,原因何在?古代民间气象谚语对此有过经验总结。民国《瑞安县志稿·谣谚》中有一条说:“六月初六一声雷,三十六个酿禾(雷雨)做一堆。落到(的地方)天天有,落不到(的地方),晚稻晒成灰。”

夏天雷雨多,跟六月六那天有关系,真的吗? 笔者儿时常听老农说,“酿禾”有两种,一种是有雷有雨。刮风落雨是龙王的职责,但龙王执行刮风落雨的范围、程度都要按玉皇的旨意去做。龙王行雨时,玉皇会派雷公、电母去监督,雷电是监督时发出的命令。这当然是古代农民拿神话来代替科学。 温州人根据雨水的多少,将“酿禾”分为“大酿禾”、“小酿禾”;根据行雨的路径,分为“南禾”和“北禾”。“南禾”,即从西南山头聚集云层,向东北沿海一路落过去的“酿禾”;“北禾”,即从西北山头聚集云层向东南沿海落过去的“酿禾”。“酿禾”从西北或西南山头出山,一路落到海边时,雨量往往耗尽了。所以瑞安民谚有:酿禾落不到梅头(今龙湾海城),汰浪汰不到山头。“汰浪”是指农历三四月的春雨和五月的黄梅雨,都是从沿海向西部落过去的,到了山头,雨往往也落完了。 还有一种“酿禾”是只打雷不落雨。民谚有:只听雷声响,不见雨下来。温州人叫它“空酿禾”,会对水稻生长带来不利影响。因为“空酿禾”做了,日照强烈,没有雨水调节,田水蒸发太快,没多久便干涸,日子一长对水稻威胁很大。 老农说,六月六,是“六乘六等于三十六”(多的意思)。六月初六这一天似乎是气候变化的节点日子。民谚中“三十六个酿禾做一堆”,就是说天天有“酿禾”,像今年的气候。“落不到(的地方)晚稻晒成灰”就是说三十六个“空酿禾”也做一堆,一个多月的接连烈日当空把晚稻全晒干了。

3

台风来不来,与这三个时间段有关?

今年的“烟花”台风,没有按事先预测的路径在温州一带登陆,而在温州以东的海面上向右转后,转向长江口,再沿山东沿海往渤海刮到东北区。有人说也与温州的一条谚语有关。

温州民间确有一条关于台风正面袭击时间的谚语:六月怕尽,七月怕半,八月怕初(或还未断)。这条谚语在温、瑞、平三地农村代代相传,民国《瑞安县志稿》和民国《平阳县志》也都有记录。意思是说,农历六月尾、七月半和八月初头时如有台风预兆,就要特别加强防范,万不可大意,因为正面袭击温州的可能性很大。

△8月21日22时30分,17号台风在梅头登陆,正面袭击瑞安。

如1994年8月17日的17号特强台风,在瑞安梅头登陆的时间正是农历七月十五日。并且在海边徘徊时已有转向北上的苗头,但突然又左转冲向梅头。而今年“烟花”的北上时间正是农历六月半,不是“六月尽头”,再一次给以上这条民谚增加一次佐证。 民谚只是农民的历史经验总结,科学性不强,但提供给今人的参考,也并不是多此一举呢。

大家都在看

更多>>点击导航栏“走进瑞安”—“玉海文史”

“玉海文史”征稿启事

起于祥瑞之地,成于文化之功。瑞安千年文脉源远流长,人文渊薮,大家垂范,素有“东南小邹鲁”之誉。为了进一步挖掘地方历史、弘扬传统文化,记录瑞安这座东瓯古城风土人情及城市变迁,《玉海文史》编辑部特向全社会广泛征集历史故事、人文掌故、地方民俗考究等稿件,一经采用将奉上稿酬。同时热忱欢迎社会各界为《玉海文史》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电子邮箱:286248742@qq.com

也可以直接在栏目推文后留言互动哦!

图片来源网络

作者:宋维远丨责编:王蓓丨美编:叶玲玲

六月初六一声雷,三十六个酿禾做一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