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一部烧脑的电影 天才都是疯子(典范级镜头语言运用)

句子大全 2023-11-13 05:11:01
相关推荐

好莱坞有两对著名的“兄弟”导演,沃卓斯基姐弟和科恩兄弟。

沃卓斯基姐弟导演的电影作品如:《云图》《超感猎杀》《黑客帝国》《V字仇杀队》,

在每一部电影中都创造了一个不同于现实的宏大的世界和世界观,实现人类终极的梦想。

跨越时间、空间、人种的人类通感和心灵相通。

他们的电影就像一个信号,告诉我们,在我们想坚信又时常陷入自我怀疑的东西并不虚无和孤独,

即使永远无法得知是否有人在过去或在未来和我们有过同样的经历和思想,但他们也一定是实实在在的存在。

和我们仰望同一片星空,被同一个太阳温暖着冬天的骨头,在孤独时曾经或将与我们感同身受,这让人我们高兴得掉泪。

观看沃卓斯基的电影总能从他们虚构的恢弘温暖的世界中汲取到我们在现实世界中无法获得的勇气和力量。

而科恩兄弟的电影,像《醉乡民谣》《老无所依》《冰血暴》却总能通过小人物一系列悲惨、荒诞、滑稽又悲惨的充满巧合的遭遇带给人们一种荒诞的人生现实与黑色幽默戏剧相辅相成的奇妙观感。

大家更喜欢吊诡风格的科恩兄弟的电影还是沃卓斯基姐弟恢弘的世界观创作呢?

今天小编为大家介绍的是科恩兄弟作品中号称最烧脑的一部,也是影史上最晦涩难懂的电影之一。

《巴顿芬克》在豆瓣评分8.1,imbd7.7分。

巴顿(约翰特托罗 John Turturro 饰)是纽约的一名优秀的编剧,他的剧本刚刚在百老汇得到认可,好事便接踵而来。

好莱坞的一间电影公司邀请他到当地创作一部关于摔角的B级片剧本,于是,巴顿便来到了好莱坞。

巴顿租住在一间破败的旅馆中开始了他的创作,无奈灵感却迟迟未光临,他陷入了巨大的苦闷当中。

更不幸的是,此刻,巴顿隔壁的房间里发生了种种怪事,使他犹如置身于人间炼狱,脑海中不时浮现出种种荒诞可笑的幻象……

这是一部观起来让人觉得故事情节零碎的电影,前后毫无联系的电影。

其中也糅合了烧脑电影必备的因素:

《穆赫兰道》的潜意识,《母亲!》的意识流《盗梦空间》的梦境《搏击俱乐部》的人格分裂《闪灵》的密闭空间。

《巴顿芬克》不同于这些电影的地方在于,它并没有以一个因素为中心折射出整部电影,仿佛囊括了所有的因素,又好像什么都没说。

这也是科恩电影的一个最大特色,无论你用什么样的视点去解构《巴顿芬克》,你都能得出自己的答案和理解,至于标准答案小编猜测是没有;

科恩兄弟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为观众们营造一种现实与虚幻边缘的电影镜头语言。

让我们沉浸于他们的电影中,得出我们自己的理解。

有人从《圣经》解读《巴顿芬克》,有人以虚幻现实多重梦境解读《巴顿芬克》,有人以《人格分裂》解读《巴顿芬克》。

看来《巴顿芬克》的确是一部能从各个角度进行展开分析解构的电影。

而小编则认为观看这样的电影,重点不是在于它每一帧画面、人物的每一个动作确切的有什么样的意义和目的。

关键在于它营造出的那一种似真似幻的境界,就好像我们在某个夜晚做过的一个隐秘又诡异的梦。

小编想与大家谈一谈《巴顿芬克》所营造出的特有的诡异的意境,和游走在天才和疯子、真实与虚幻之间的人群的一种心理状态。

诡异的环境营造

《巴顿芬克》的故事和画面里没有一丝一毫吓人的地方,

整体却有一种科恩兄弟独有的诡异让人心慌的感觉,就如前文小编所说仿佛我们在某个夜晚做过的一个隐秘又诡异的梦境。

虽然它毫无逻辑,可是蕴含着我们潜意识里尚未被发觉的真实想法。

《巴顿芬克》是如何做到的呢?《巴顿芬克》几乎一半以上的情节都发生在旅馆中,而旅馆的情节又主要集中在巴顿芬克所住的房间内。

在一个密闭的空间里呆久了,总会给人们带来一种压抑的感觉,甚至会产生很多奇妙的幻听幻觉。

密闭的陌生旅馆、经典的狗视点长廊、用牛油纸包裹的神秘盒子、旅馆工作人员擦皮鞋时听见房间内诡异的声音、暗红色印花的墙纸、复古的芝加哥打字机、隔壁循声而来的胖邻居,看似为了剧情铺垫而设计的画面和场景;

其实包含了科恩兄弟的美学观点,未知、集体无意识的剧情发展,浓郁阴沉的画面场景,象征意味极强又没有解释的信物。

科恩兄弟仅仅用一个密闭的酒店房间和一系列梦境般破碎的意象景象就将我们带入了他们所创造专属的电影语境。

就像《巴顿芬克》中游走在现实与虚幻边缘的作家,活在自己偏执又动摇的世界里。

电影就像那间旅馆,是一件容器。不仅盛放着故事,也盛放着无逻辑的潜意识的思想,和我们尚未察觉的幻想。

天才还是疯子?

《巴顿芬克》讲述了作家巴顿芬克一段离奇的经历和脑海中的潜意识与幻想,也揭示了作家这一人群的内心世界,甚至可能是科恩兄弟创作理念上的自白。

大概很多人会和小编一样有一个作家梦,常常去讲自己的经历与想象结合在一起虚构一些故事,或者潜入自己的幻想逃离残酷的现实。

巴顿芬克则更夸大的展示了一个作家复杂隐秘的内心,他是一个在纽约小有成就的剧作家,签约了一家电影公司,看似前途光明他却担心观众过度的吹捧自己的作品导致没有人发现自己作品真正的艺术价值。

这是一个不甘心于只创作商业价值挣大钱的平民作家,他渴望能写出惊世骇俗的作品。

于是一个人住进旅馆计划写出一部关于小人物生活和内心的作品,

这是一个矛盾撕裂又偏执的作家形象,和历史上很多疯子般的天才都有着本质上的相似。

他渴望深入小人物的生活,去描绘他们的现实、精神世界,却在和推销保险的邻居和自己对话之时,一边的说自己羡慕他的生活要写他的故事;

一边喋喋不休的说着自己的想法和抱负,压根听不进邻居的话。

既想创造出一个小人物的故事,又只能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无法融入现实。

一边臆想着电影公司的老总跪下来亲吻自己的皮鞋,将创作者当做上帝;

美女助手对自己投怀送抱;

在现实中又亲眼目睹自己最崇拜的作家(疑似原型为福克纳)疯狂酗酒、灵感枯竭甚至靠助理为自己代笔;

在舞池里指着自己的脑袋大嚷着“这就是我的武器”时,被水手们耻笑甚至殴打。

自己心满意足的成品却被电影公司老板认为是“垃圾”。

这是一个虚伪又真实的家伙。

他想写出描绘平民大众生活的故事,却只愿意沉浸在自己的精神世界中,不愿与任何人为伍。

他偏执的在现实中加入幻想,自己被众人爱戴,不加掩饰的将自己的痛苦与自负倾斜给陌生人、老板、同事。

把创作当做自己人生的最重要点甚至全部的作家无疑是痛苦,不被人理解的。

他们渴望才思泉涌,想破脑袋灵感却迟迟不来;他们希望与大众平民接触,又只能在自己的精神世界独善其身;

他们的愿望是自己的作品被世人熟知爱戴,又担心没有人能真正理解自己想要表达的心声。

他们的快感又超越了普通人,他们可以畅游在自己创造出的世界中,抛弃重复又痛苦的现实,与自己思想延伸的人物、场景、世界对话。

在灵感迸发的那一刻奋笔疾书,享受创造的乐趣,经历了太多思考、等待与失败的灵感,是一般机遇难以匹敌的快感;

当自己的作品被众人阅读称赞时,享受成就的辉煌。

就是如此矛盾又纠结,痛苦又快乐的心境才是创作们生存的源泉。

《巴顿芬克》和《穆赫兰道》的主角有一定程度的相似。

一位是作家,一位是演员,他们往往在现实和幻想的边界游走,直至走火入魔,演员去扮演虚拟影像中的人物,

而作家更甚,他们需要用大脑去创造一个宏大全新的世界,一系列虚构的人物。

科恩兄弟通过《巴顿芬克》向我们展示了这类既是天才又是疯子的人物的内心,他们饱受着无人理解、等待灵感与机遇的痛苦和煎熬;

又品尝着常人难以获得的独立创作的成就和快乐。

这是一个烧脑的故事,是一个真实与虚幻重叠的“假”情节。

而科恩兄弟却通过压抑吊诡的电影环境创造,和巴顿芬克的脑海挣扎呈现为我们提炼出一种无比真实触摸得到的痛苦与快乐;

他们一个人挣扎着、等待着、呐喊者、渴望着又逃避着。

游走在真实与虚幻的边界,体会孤独和等待的煎熬,又迎来了灵感迸发的快乐。

拥有着超越常人的创作者的美妙的心灵碰撞。而抱着作家梦的平凡的我或者我们呢?

只能边写边阅读边等待着,灵感与机遇到来的那一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