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文化史上最伟大的相遇

句子大全 2023-11-14 05:49:01
相关推荐

中国历史上有很多次相遇:

杜甫见李白,有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张良遇刘邦,有了大汉王朝的辉煌;

伯牙遇子期,有了《高山流水》的千古绝唱;

这些相遇,或慷慨悲壮,或文采风流,或雄壮辉煌,然而,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国文化史上两个影响至深的圣人相遇,才称得上千古绝唱。

孔子的虽然是儒家圣人,汉以后历代王朝的“至圣先师”,一生却过得不怎么得意,坐着牛车,带着弟子们到处跑,向君主们推销自己的“仁治”,却处处碰壁,最惨的时候甚至连饭都吃不饱,甚至被人当成“丧家之犬”(《史记·孔子世家》:“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累累若丧家之狗”),却依然不改其志,甚至乐在其中。

他是理想主义者,虽然不是成功实践者,却是开创者,用现代流行的一句话讲,就是“吃粗茶淡饭的命,操金銮宝殿的心”,很难想象,如果不是董仲舒登高一呼,汉武帝立刻拍板,孔子在后世人眼中会不会沦为笑柄。

和孔子相比,老子则要潇洒的多,他也操天下的心,也是“粗茶淡饭”的命,不过他不会“上赶着”去君王那里推销自己的主张,而是骑着青牛,逍遥快活,他的心中之后四个字:顺其自然,这天下,到了该好的时候自然会好,要不是过函谷关时被强烈要求留下墨宝,他连《道德经》都懒得写,后世恐怕也很难有什么道家了。

很难想象,这样两个人如果相遇会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周景王十年,公元前535年,那一年孔丘17岁,还是个名不见经传的“毛头小子”,老子则已经36岁,被人们以“子”相称,已经是个远近闻名的学者了。那时,老子正好被人排挤免去守藏室史之职,周游鲁国,在鲁国巷党主持友人葬礼,孔丘作为助葬,向老子问礼,这是两人的第一次偶遇,这次偶遇给孔子留下了极深的印象。

《礼记·曾子问》: “孔子曰: ‘昔者吾从老聃助葬于巷党,及土恒,日有食之’ ”

至于问题的具体内容,孔子没说,老子也没说,不过,可以确定一点,老子的潇洒和博学给这位少年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他立志成为像老子一样的人。

孔子和老子的第二次相遇,发生在昭公二十四年(前518年),这件事记录在《史记》中:

这时的孔子过得非常失意,正是处处碰壁的时候,老子对他说:“且君子得其时则驾,不得其时则蓬累而行”,这句话更像是一个长辈对晚辈的劝勉,真正的君子,得势时就“开宝马”出行,失意时大不了开破车,这些身外之物有什么好在意的?

“去子之骄气与多欲,态色与淫志”:你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去掉自己的傲气,神态和放荡的心志,这些都是于你不利的东西;

“吾所以告子,若是而已”。

孔子听完之后,感叹道:“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这一次的相遇是对孔子低沉意志和心灵的洗涤,使他重新振作精神,再次出发。

临别之际,老子把孔子送到门外,给了他一件受益终生的礼物,这礼物既不是金银珠宝,也不是豪华马车,而是几句话:

当今之世,聪明而深察者,其所以遇难而几至于死,在于好讥人之非也;善辩而通达者,其所以招祸而屡至于身,在于好扬人之恶也。为人之子,勿以己为高;为人之臣,勿以己为上,望汝切记。

当今之世界,聪明的人大多死于好讥笑人的错处,善于辩论的人多死于好扬人之恶;

作为人子,不要觉得自己高明,为人臣,要时刻摆正自己的位置,不要凌驾于上级之上。

孔子听后顿首称弟子。

就是这简单的几句话,其中却包含着老子一生的智慧和道家学说的真理:

第一,不议论别人的是非,祸从口出,病从口入,独处守住心,群处守住嘴;

第二,遵守规则,摆正自己的位置,古往今来,多少人都是因为没有摆正位置最后“身死道消”,汉代的韩信,明代的袁崇焕,清代的年羹尧,都是最鲜活的例子;

第三,枪打出头鸟,要学会明哲保身;

第四,不要卖弄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世界上从来不缺聪明人,也没有一个真正的傻子,玩小心眼,耍小聪明,最后的结果就是被所有人遗弃。

孔子见老子的事,历史上有很多版本,有两次说,三次说,还有四次说,本文采用两次的说法,其实,这些细枝末节大可不必深究,重要的是,他俩说了什么。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