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以学写对联为突破(培养学生语文学习兴趣)

句子大全 2023-11-16 07:19:02
相关推荐

无论是攻城拔寨,还是纵深突围,找准突破口,最为关键。

如果您的小孩,或者您有学生,语文学习不入门,找不到学习语文的门路。

那么,我建议您先缩小进攻范围,把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对联”这种语言现象,作为着力点,打破学习语文的迷惘,激发学习语文的兴趣,增强学习语文的自信。

对联,又称“俪辞”,俗称“对子”,是用一对结构相同或相似、字数相等、平仄相对、音韵和谐的语句,来表达相类、相关或相反的意思,感染力很强一种修辞方式。

对联,具有很强的知识性、趣味性和思想性,很适合对少年儿童、青少年学生进行启蒙教育、智力开发、人生启迪。

事实上,早在古代,我们的老祖宗就认识到了这一点,对少年儿童开设专门“对课”,以让学生对“对子”为突破口,开启汉语言文学宝库的金钥匙。

一、把握知识性,深钻细研抓要点

上、下联,如何对,有比较严格的要求。主要是:

1、词性一致。上下联相对的词语,性质尽可能相同或相近,做到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数量词对数量词等。

比如: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这是唐代王维《观猎》中的诗句,写冬末时节守边将军一次狩猎活动。上、下联中,草、雪都是名词,眼、尽都是动词,枯鹰、马蹄都是名词,疾、轻都是形容词并活用为动词。描写非常精细、简捷、形象。

2、结构一致。首先,对应词语的结构一致,联合结构对联合结构,动补结构对动补结构等。其次,句子整体的结构也要一致,停顿断句、句内各单元的语法关系,都要一致。

比如: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

这是宋代苏轼在《潮州韩文公庙碑》中对韩愈在文坛上的功绩的赞扬和评价。是说韩愈的文章,改变了自东汉、魏以来累计八代浮华靡丽的文风;他提倡的儒道,拯救了处于沉沦之中的世人。上、下联均为主谓宾结构,而且,作为宾语的“八代之衰”、“天下之溺”,都借助“之”构成偏正结构的名词性词组,写得很有气势。

3、平仄交替。不仅要在上联、下联内部各自平仄交替,上联、下联相同位置上的词,也要平仄交替。通过平仄交替,形成字音的对立统一,让对联有一种抑扬顿挫、铿锵有力、韵味和谐的音乐美感。

比如:西南云气来衡岳 日夜江声下洞庭

这是清代黄道让撰写的岳麓山名联,概括湘中的地理关系和文化方位,对于平仄的处理为:

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仄仄平

对联这些创作的要素与规律,要求学生对汉字和词语的词类、词性、结构、平仄进行严格区分,正确选择运用,属于一种定向性思维训练。同时,针对上联下联如何对,答案不是唯一的,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学生必须积极动脑,大胆联想,对不同的备选词语进行比较、甄别,属于一种发散性思维训练。比如:

鲁迅少年时,有一次他的老师寿镜吾出联:“独角兽”,有的学生对“九头鸟”、“两头蛇”等。鲁迅以“比目鱼”来对,深得老师赞许。大家仔细看:出句中的“独”字,并非数字而含有“单”的意思,鲁迅对的“比”字,也不是数字且含有“双”的 意思。“比目鱼”对“独角兽”,对得十分精彩。

曾经有人出上联:“上海自来水来自海上”,有的对“山西悬空寺空悬西山”,有的对“黄山落叶松叶落山黄”,也有的对“ 海南护卫舰卫护南海”,显然都经过了认真思考,都是有道理的。

对联,可以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瑰宝,家长和老师都要积极为中小学生创造条件,通过了解对联、练习写作对联,带动学生多读书,多思考,带动语文等学科的学习。

二、放大趣味性,寓教于乐抓引导

对联,作为汉语独有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和现象,常常借助汉字音、形、义某个方面的特点,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别出心裁地编撰成联,形成“拆字联”、 “藏字联”、“回文对”等不同形式,令人耳目一新,兴趣盎然。古往今来,下至黎民百姓,上至文人雅士,都热衷于把对对联作为一种逗乐谐趣、试才斗智的娱乐活动,成为一种乐此不疲的交流交往方式。比如:

冻雨洒窗,东两点,西三点

切瓜分片,横七刀,竖八刀

此联为拆字联。上联把“冻”字拆分为“东、两点”、把“洒”拆分为“西、三点”。下联则把“切”拆分为“横七刀”,把“分”拆分为“竖八刀”。

响水潭中潭水响, 黄金谷里谷金黄

此联为回文联,对联中的联语,顺着读,倒着读,意思完全一样,非常巧妙,形成一种回环之美。

作为家长和老师,要充分发挥对联这种群众喜闻乐见、青少年学生感兴趣的优势,在课堂上、日常生活中,多组织对联比赛等活动,增强中小学生们学习对联、学习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动力和持续兴趣,实现乐学、好学、爱学,从而提高中小学生文化底蕴和素养。

三、突出思想性,教书育人抓熏陶

对联雅俗共赏,亦谐亦庄,人们不仅用写对联来抒发思想感情、警策自励,还通过在山川名胜、著名建筑撰制、悬挂楹联,对历史人物、历史事件进行评价,寄褒贬于其中,启迪人、引导人、激励人。比如: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壁立千仞, 无欲则刚

这是清代林则徐撰写的自勉联,用以告诫自己为官做人都要听取不同意见,克制个人私欲。

铁肩担道义, 妙手著文章

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以以对联形式,为自己写的座右铭,表达自己理想和抱负。用以自勉。

望崦嵫而勿迫, 恐鹈鴂之先鸣

这是鲁迅从《离骚》中摘句、集成的一幅对联,挂于书房,勉励自己分秒必争、勤奋工作。

青山有幸埋忠骨 白铁无辜铸奸佞

这是杭州栖霞岭下岳王坟旁的一幅对联,表达了人们对民族英雄岳飞精忠报国精神的颂扬,对秦桧等人奸佞小人的痛斥。

对联,是语言学习的一种资源,也是引领中小学生人生征程的指向标。不管是家长,还是老师,要充分利用好对联这一载体,平时通过让学生过春节、外出旅游、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时机,有意识地收集对联、揣摩对联,不仅学习怎样写对联创作的艺术技巧,还要领悟其中为人处世的道理,潜移默化地达到育人的目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