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层次越高的父母(越不会对自己的孩子说这句话)

句子大全 2023-11-18 03:51:02
相关推荐

01

前两天看了一部台湾教育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看完令人毛骨悚然。

片中有5个故事,其中令人印象深刻的是“妈妈的遥控器”。

故事中的小伟是一名初中毕业生,成绩平平,妈妈离婚后把所有的希望都倾注在他身上。

有一天,小伟为了让妈妈同意自己和好兄弟参加毕业旅行,偷偷改了成绩单。

不幸的是,这件事被妈妈发现了,妈妈按下了手中的遥控器。

接下来的日子,小伟惊恐地发现,他一直在重复地过同一天——每天都是周三。

连续这样过了几天后,妈妈终于道出真相:

她无意获得的遥控器,能让自己随意遥控小伟的人生。只要小伟不承认错误,他的人生就永远被卡在周三。

有了遥控器以后,一切变得一发不可收拾:

妈妈逼迫小伟上补习班、吃不爱吃的苦瓜、并一次次地许下“努力读书,考上好大学”的承诺。

只要有不满意的地方,妈妈就会按下遥控器,重复这一天,直到小伟做的让她满意。

母子间的关系越来越压抑。

终于,小伟的情绪崩溃,绝望中选择自杀。

但死了无数次,都被妈妈一键还原到前一天。因为有了遥控器,死亡也不能让他摆脱痛苦。

心如死灰的小伟,最终乖乖走上了妈妈安排的路,考上好大学,找到好工作,然后去相亲。

这样的故事,几乎每天都在千千万万个家庭中上演,只不过现实中,父母用的不是实实在在的遥控器,而是具有同等威力的言语和行为。

他们恨不得替孩子去生活,小到穿什么样的衣服,大到考什么专业,找什么样的对象,事无巨细,一一掌控。

打着“为了你好”的旗号,名正言顺地进行情感勒索。

直到孩子变得毫无主见,如同傀儡,或者形成反弹,更加不愿意被支配。

02

中国式父母最常用的逻辑就是:我对你这么好(A),你必须听我的(B),否则你就不是好孩子(C)。

他们先是付出A,毫不吝惜、不遗余力地将自己的所有资源给予孩子,而孩子也回报了他们想要的东西——听话。

如果孩子没有按照父母的意思去行动,即没有回报父母以B,这时,父母便会使用C,要么否定孩子,要么压制孩子。

我有一个朋友,从小在父母的眼中就是一个听话的孩子,他和父母的关系也一直很融洽,他向妈妈承诺,如果恋爱了,一定会先告诉她。

一开始,他的确是这样做,但后来的一次恋爱,他一直瞒着妈妈,直到妈妈发现后才不得已告诉了她。

结果妈妈不同意他和女友交往,暗示朋友必须听她的。

朋友不想分手,于是嘴上答应着,背地里却偷偷和女友来往。

妈妈发现后,便不断施压,甚至放狠话:“如果不和这个女孩断绝关系,就和他断绝母子关系。”

朋友不明白,女友各方面都不错,为什么母亲就是不同意。

后来我听了一堂心理学讲座后,终于找到了答案。

我在文章《“抽烟的女人,不是什么正经货”:真正的成熟,是不再自恋》中提到“自恋幻觉”的概念。

许多控制欲极强的父母,其实就是活在了自己的自恋幻觉中,他们看不到自己的孩子,只能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最终在自己和孩子中间竖起一道高墙。

前面的例子中,表面上看,是朋友的母亲看不上女友,但实际上是她的自恋幻觉被破坏了:我为你付出了这么多(A),你要按照我的意思来(B),否则,你就会受到惩罚(C)。

她愿意为朋友付出一切乃至生命,但这样做的一个交换条件是,朋友要把生命交给她支配。

心理学大师荣格说:“当爱支配一切时,权力就不存在了;当权力主宰一切时,爱就消失了。两者互为对方的影子。”

这里所说的权力,亦可理解为控制。

这种控制不仅发生在父母和子女之间,也常常发生在情侣之间、夫妻之间。

03

失衡的情侣和夫妻关系中,也藏着一个微妙的自恋幻觉游戏:我为你付出这么多(A),你也要为我考虑(B),否则你就是不爱我,你就该为我的人生负责(C)。

胡因梦在她的自传《生命的不可思议》中写道,她和李敖刚恋爱时,他是天底下最会照顾女人的男人。

那时,每天她一醒来,床头都会放着一杯牛奶、她爱吃的食物和一份她必看的报纸。

后来她才明白,李敖这样做有一个前提——一切事物在他的掌控中。

一旦这个前提被打破了,他就是最不容人的那种人。

也就是说,李敖对胡因梦的各种好,要以“必须听我的”作为交换条件,当他的支配欲望得到极大的满足时,他就会展示“我可以为你做一切”。

表明上看是在付出,实际上是为了以爱之名的付出之后,加倍地索取和回报。

在这样的关系中,“为你好”不过是“为我好”。

支配者们所需要的,其实是一个“听话的”、“容易被控制”的木偶人。

但爱是一种发自内心的、对人或物纯洁而真挚的感情,基础是尊重,是给予而不是索取。

真爱一个人,就是视对方为独立的个体,从对方角度出发,不求回报地帮助对方成长。

有一句话说得好:攥得越紧的沙子,流失得越快,真想握住它,就应该捧着它。

无论是和最亲密的爱人还是父母相处,都应该尽可能把对方放在与自己同等的位置上。

教育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中,还有一个关于高中女生茉莉在母亲的掌控下崩溃自杀的故事。

茉莉自杀后,母亲百思不得其解,最后通过新科技,调取了茉莉一生的记忆,并把自己代入茉莉的角色,才发现真正逼死茉莉的,其实是自己以爱之名进行的情感勒索。

如果母亲能够早一些学会换位思考,也不至于酿成如此悲剧。

作家刘瑜在给女儿的信中说到:

如果你想当一个银行家,那就去努力吧,但如果你仅仅想当一个面包师,那也不错。

真正优质的亲密关系,应该用一份包含着尊重、理解、沟通的爱来维系,而不是控制和打击,索取和占有,裹挟和监控。

要建立这样的亲密关系,就必须打破自恋幻觉,真正看到彼此的存在。

武志红在《为何越爱越孤独》一书中提到:

打破自恋幻觉的一个关键是,彻底明白自己做某事的初衷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这是自己的选择,所以是自己为这一选择负责,而不是别人为自己负责。这个逻辑就斩断了ABC三个环节的纠缠,既然我做A是为了自己,那么B就不存在了,而我也就无从发出信号了。

记住,我们每个人都不需要为任何人而活,因为“我”才是自己人生中最重要的那个人。

如果你觉得自己爱的人执意要走的那条路很危险,请不要告诉他:别走,危险。

而是告诉他:什么时候害怕了,我随时来接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