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历史上真实的“射雕英雄”(文武盖世却不得善终)

句子大全 2023-11-21 02:04:01
相关推荐

文/原创:易心。

1.

金庸先生的武侠小说《射雕英雄传》,相信很多朋友都读过。

历史上还真有这么一位名人,因为射雕而名满天下,他就是今天文章的主角:唐朝末年名将、著名诗人,“落雕侍御”高骈。

历史上,有一类人物,他们在一个王朝行将落幕时粉墨登场,得一时之人望,但受自身的缺陷和时代大势所限,未能力挽狂澜,比如李鸿章,梁启超有一句经典的评价“敬其才,惜其识,悲其遇”,这个评价,也同样可以用在高骈身上。

高骈出身于著名的“渤海高氏”家族,出过北齐开国皇帝高洋,感兴趣的自己查一下历史就知道这个家族有多么强悍了。到了唐代,老高家虽然差一些,好歹也是禁军世家,就是世世代代在皇帝的警卫部队兼最精锐的中央军里做将领。比起金庸小说的里的那个同样祖上做过皇帝的慕容复的苦逼人生,不知道要强了多少。

高骈就是含着金钥匙出生在这样的家族,所以这份与生俱来的骄傲,也决定了他最后的命运。

2.

话说年轻时,高骈在禁军任职。有一天,他看见有两只雕在天上并肩飞(唐朝的生态环境比较好),就对身边人说:"如果我能射中这雕,就说明是天意让我飞黄腾达",只见高卫士搭满弓,一箭射去,竟然同时射穿了两只雕。众人大惊,从此称他为"落雕侍御"。

唐朝末年,乱象纷纷,是一个大厦将倾、摇摇欲坠的时代。高骈就是这个时代里一颗耀眼的将星,也是大唐帝国最后的武力支柱之一。那些年,高骈南征西讨,安边平叛,有勇有谋,以一己之力完成了同时代的将领们都未曾有过的战绩,866年,高骈率军收复交趾(今越南),以少胜多,大破蛮兵20余万。历任天平、西川、荆南、镇海、淮南等五镇节度使,很有作为。与李鸿章一样,他的“裱糊匠”工作做得不错。顺便说一句,高骈在越南,那是神一样的人物。

要命的是,此君不但武力值高,文学属性更是一流,作为武将,他从小却喜好文学,常与士人交往,谈论治道之理。成年后更是晚唐有名的诗人。

比如著名的《山亭夏日》: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通俗易懂,意境优美,我相信连小孩子都能读懂,无需解读。

完美么?好像是的。然而,高骈有一个致命的缺点:迷信。

普通百姓信个鬼神,可能影响也不大;作为统兵一方,影响国运的大将就不同了。更有甚者,高骈自己还经常装神弄鬼,这就没救了。在他生涯的后期,崇信吕用之、张守一等人,据说这些人有神鬼莫测之术,实际上就是大忽悠+社会老油条,不是真正道士,只能叫方士。传说高骈曾剖十七岁处女以行趋吉避凶之术法。越老越糊涂的高骈,在一群神棍的包围中,天天沉溺于所谓仙术,走上了不归路。

笔者是很喜欢易学的,真正的易理,无论是卜易、五行、象数,是一种朴素的分析客观规律的哲学方法而已,传统文化的一部分,没有任何神灵色彩。真正研易的人,都很鄙视这些神棍。当时的大诗人,研究黄老和阴阳之说的高手罗隐,就曾撰《广陵妖乱志》讽刺高骈的迷信。

晚年的高骈,失却了勇气和智慧,说昏庸一点不为过。

此时,唐朝的大地上正发生一件惊天动地的大事:黄巢起义。学过中学历史的人都知道,黄巢起义加速了唐朝的灭亡。

880年春天,时任诸道兵马都统(各地联军总司令)的高骈派大将张璘渡江南下,阻击黄巢,黄巢退守饶州(今江西鄱阳一带)。张璘乘胜进军,五月,黄巢又退守信州(今江西上饶一带)。适逢岭南大疫,黄巢兵力损失惨重,减员高达百分之四十。

数年来,在各地军力的联合进剿和瘟疫的共同打击下,黄巢的起义军终于被逼入绝境。行将就木的大唐,终于看到了一丝转机的希望。

这点来之不易的光明,最终断送在高骈手中。

黄巢使出了诈降计,又贿赂张璘大量黄金,恳求他手下留情。根据贪官定律,这些黄金,领导一定也有份。于是,高骈上奏朝廷,声称黄巢军很快能消灭,不麻烦各地的兵马了,请将他们遣回。("不日当平,不烦诸道兵,请悉遣归")。于是,宰相卢携以朝廷名义,遣散了诸道唐兵。黄巢得知各地兵马都已返回后,立即与高骈绝交,北上用兵,攻城掠地,重振声威。五月,击杀张璘,七月,强渡长江,八月,北渡淮河。淮北全面告急。

被黄巢摆了一道的高骈,本应知耻后勇,结果一错再错。他慑于黄巢的威势,又与当时掌控朝政的宦官田令孜有旧怨,故而坐守扬州,拥兵十余万,为保存实力竟然称病避战(分不清哪头轻哪头重)。黄巢军入长安时,唐僖宗急调高骈勤王,他不服朝廷节制,并未奉诏出兵,只是命其幕客写了一篇《檄黄巢文》,出兵至扬州东塘百余日,以虚张声势,此后又上表请皇帝巡幸江淮以躲避兵锋,被朝廷质疑为挟天子以令诸侯。

第二年,黄巢大军攻入首都长安,唐僖宗仓皇出逃。估计在逃亡的路上,皇帝和百官们心里骂的最多的就是高骈吧。黄巢起义虽然最终失败,但这么一折腾,唐朝也只剩下最后一口气了。

后来,高骈又做了两件事:一是上书责唐僖宗为亡国之君,二是听任术士吕用之专权,滥杀手下跟随多年的将领,上下离心。黄巢降将毕师铎,家有美妻娇妾,吕用之带着弟子趁毕师铎外出,闯入毕府强行奸淫其妻,毕师铎敢怒不敢言。于是吕用之更猖狂,与毕师铎约定,其妻每月至少要来自己家里7次,否则将毕府抄家。大领导高骈心知肚明,也不管。非但不管,高骈自己还有一个怪癖:经常写诗文讥讽下属和不和的人。

像高骈这样,把上上下下所有人都得罪光,也算是奇葩,确实是自寻死路了。

公元887年四月,内心自危的毕师铎终于反了。他联合诸将攻扬州,救兵还未抵达,扬州便城陷,高骈被囚,九月初四日与其子侄,全家四十余人被坑杀。一代名将就此悲惨落幕。

关于高骈的死,野史上还有一段离奇的记载。

光启三年(887年),即毕师铎造反的那年,高骈镇守淮海时,发现城内大片的蝗虫只爬不飞,从城西浮过护城河,攀缘着城墙进入内城。聚集在道路上和庭院中,驱除也不停止爬行。松竹之类的树木,一宿之间象用剪子剪过一样,布幅上的画像,都被蝗虫咬去了头。几天以后,它们又互相咬食。

九月中旬,暴雨过后,沟渠里忽然发现小鱼,如手指般大小,都是下雨而来的鱼。经卜算说有兵丧。

到了十月,有颗大星在晚上坠落在延和阁前面,声音好象滚雷,迸发出光亮和破碎的响声,光亮照满庭院。自从十一月到第二年二月,大雾昏沉,长期不散。有人说:这是以下犯上的征兆。

当时米价昂贵,是过去的十多倍,因寒冷和大雨而倒毙路旁的人,每天用车拉出几千口,都扔到城墙外。等到天晴再到里巷和街道里看,全部都空了。

这时浙西军队叛变,周宝(晚唐大臣、与高骈不和)逃奔毗陵去了。高骈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派使者送给周宝一封信,信上说:“你依靠着走马将要到达奔牛,现在附带送上一瓶齑粉和十斤葛粉,用来解决路途上的需要”。这是讽刺诅咒周宝将要成为齑粉。

三月。有官员请他看花赴宴,高骈即兴创作一首给各位下属的诗,诗中有:“人世间有无限伤心的事,不得不在酒席前折去一枝。”这样的句子。

人间无限伤心事,不得樽前折一枝。满宫多少承恩者,似有容华妾也无。满身珠翠将何用,唯与豪家拂象床。何人种得西施花,千古春风开不尽。

当时的人都认为这句诗是灭亡的预言。没多久,高骈就城破身死。

在笔者看来,整首联句的意境都比较凄凉。“人间无限伤心事,不得樽前折一枝”,看花都看到伤心折枝了,再用更玄妙的方式去解读:今天宴席在座的这些位,恐怕要折去一位喽。后面继续写:满身的珠光宝气对我再也没有用处了,送给真正的英雄豪杰去用来铺床(或布置神龛)吧。

《新唐书》将高骈归入叛臣,也有网文说高是千古罪人,笔者以为有点过头,毕竟大唐气数将尽,这不是某个人可以改变的,最多也就是延缓而已。更何况那时候各地节度使都怀有私心,以高骈一生的表现和高家世代承袭唐朝禁军将领来看,他未必一个不忠之人。但如此一位文武双全的人物是怎样沉沦的,以古鉴今,相信每位读者都能从中得到警示。

只想用“一声叹息”,来形容这个复杂的人物。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