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别光盯着新华字典上新的那些词(这些咬文嚼字才让你怀疑人生)

句子大全 2023-11-21 03:15:01
相关推荐

你有一本字典已完成更新,请注意查收。

8月10日,《新华字典》第十二版在北京图书大厦正式发行。

作为新中国第一部现代汉语字典,《新华字典》从1950年启动编纂,到今年正好是70年。70岁的《新华字典》与时俱进,与2011年的第11版相比,新出的第12版《新华字典》主要进行了8项内容的修订,包括添加新词新义新用法等。除此之外,第12版《新华字典》还在每页都附有二维码,这也是《新华字典》首次实现应用程序App和纸质图书同步发行。

这诸多变动之中,大家最关心的便是新增添的那些新词新义新用法——

第12版《新华字典》增补的新字并不多,而增添的新词却达到100多个,比如“初心”“粉丝”“截屏”“二维码”“点赞”等。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

此外,第12版《新华字典》还增补了50个字词新义新用法,包括“卖萌”“拼车”“拼购”等。

图片来源:北京新闻

70岁的《新华字典》陪伴几代国人成长,自带热度,它的点点变动自然也会得到大家的广泛关注,因此#新华字典增添粉丝点赞等新词#等话题登上热搜也就不足为奇。

然而,热搜之下,众多网友围绕新词新义battle了起来。

一部分网友认为收录网络用语是《新华字典》与时俱进的表现,挺好的。

但也有网友认为网络用语并不长久,不支持收录。

还有一些人认为既然“初心”、“卖萌”能收录,那“柠檬精”这些词凭什么不收?

而事实上,负责修订工作的社科院语言研究所早就说了,他们对修改涉及的问题都展开了有针对性的专项调查研究,而收录的这些新词新用法都是近年来随着国家社会发展而被人们越来越多使用的字词。

当然,作为一本全民使用的基础性字典,《新华字典》收录新字新词、增加新义和新用法是非常谨慎的,并不是所有的流行语和网络新词都会被收录,每一处修订和调整都有着严谨的学术依据。

也就是说,网友们操心的问题人家修订的时候都已经考虑到了,现在呈现的都是经过严谨的学术论证通过的内容,各位可以放心啦。

操心完了字典,我们再来说说别的。

字典的受众大部分是正处于识字学文阶段的学生,对于早已接受过九年义务教育的各位而言,识字早已不成问题。但我们日常生活工作之中另一样很重要的因素却经常性地被遗忘了 ,这就是逻辑。

就像英语一样,我们仅仅认识字母、单词是没办法使用的,我们还必须同时学习英语语法,而学习语法的过程就是接受英语说话逻辑的过程。我们的母语也正是如此。

但是,由于汉语是母语,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不太如使用英语那般注意语法的正确与否,因此不免会出现那些违反语法和逻辑的语句。

接下来我们就来咬文嚼字一番,看看以下误用你都中了哪些,你又能看出哪些错误~

概念里的逻辑错误

我们先来讲点理论的知识。

概念是思维的起点,是人类理性思维活动最基本的工具。概念最核心的内容是具有内涵和外延两个基本属性。而语法上出现用词不当的语病,从逻辑上看,主要是由于不能准确把握概念的内涵或外延。而逻辑上出现的错误,又是通过词义以语词形式表现出来的。

概念方面的逻辑错误主要有:概念错用、概念不明、概念混淆、概念赘余、误用集合、外延过宽、并列不当、限制不当、概括不当、定义错误、划分错误等。

理论讲完了,接下来就是“找茬”环节~

今天是祖国的71岁生日

看出哪里不对了吗?

“祖国”是指“自己的国家”(《现代汉语词典》)。对自己的国家以“祖国”来称谓,常见于日常表达,如“热爱祖国”“保卫祖国”“回到祖国的怀抱”等。

而完整来说,“祖国”是自有国家以来,人们对自己所属国家的称谓,是祖先开辟的生存之地。作为中国人的祖国,自夏商周以来,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因此,不能把“祖国”等同于1949年建立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两者的概念内涵和外延都是不同的。我们可以说“新中国71岁生日”,但不能说“祖国71岁生日”。

当然,对“祖国”不加年岁的表达,如“祖国,祝你生日快乐!”,这是可以的。这是在异国他乡的游子对自己的祖国(中国)表达美好祝愿的词语,而这里的“祖国”是作为“自己的国家”理解的。

犯人已认罪伏法

这里的一字之差,差掉的可是人命啊。

“伏法”是指“被执行死刑”。“伏罪”或“服罪”是指“承认自己的罪过”。“服法”是指“服从法律的制裁”。

根据句意,在“认罪”后并列的概念应是“服法”,不应用“伏法”。由于我们对同音异义词的忽略,在日常工作生活中容易将“伏法”与“服法”两概念的内涵相混淆,从而造成了表达的错误。

这句话有十几个词汇

你能找出哪些问题?

首先,句子是由一个个词组成的,因此应该使用“词”,而不应该使用“词汇”。

其次,“词汇”是一集合概念,前面不能用“十几个”数量词限制。如果确指“十几个”的,就不是“词汇”,只能是“词”。

判断里的逻辑错误

判断的主要特征是:一、有所断定;二、必有真假。判断由概念组成,并由它组成推理,因此,判断是联结概念与推理的重要环节。

判断中的逻辑错误,主要有:判断歧义、主谓失合、量项不当、误用否定、关系不合、模态混淆、规范不当、联言不当、选言不当、假言不当等。

高二8个班干部开会

这是高中语文典型的病句哦。

“高二8个班干部开会”是由词组表达的有歧义的概念,我们既可以理解为“高二的8名班干部”,也可以理解为“高二8个班的全体班干部”。如此便无法断定哪一种情况为真,所以在实际情况下我们应该作出明确的表达。

此种由歧义概念在语句中造成不同断定的歧义判断是各种判断中常见的逻辑错误。

每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应让孩子多读点书

这是犯了“量项不当”的错误。“量项不当”主要是指在判断中对主项的数量限制不恰当而造成的逻辑错误。

此句中“每本书都是有教育意义的”是一个全称肯定判断,这里的全称量项“每本”使用不当。一般来说,书是有教育意义的,但“书”的概念外延太广,不可能每一本书都有教育意义,可将此句修改为“许多有教育意义的书,应当让孩子多读点”。

小麦单产增加两成至三成

这是“关系不和”导致的语病。

关系判断是断定对象之间关系的判断,如“我喜欢你”。关系判断的结构是由关系词(“喜欢”)与关系项(“我”“你”)构成。上句中的“增加”(关系词)是一个表示对象之间比较关系的概念,可以用“由……增加到……”表达两项关系的形式,也可以用“……比……增加……”表达三项关系的形式。

而此句中在使用“增加”这个关系词时,缺少了相应的关系项。因此,人们从句中弄不清楚是在什么基础上增加两至三成,犯了“关系不合”的逻辑错误。可将此句改为“小麦单产今年比去年增加两成至三成”。

论证中的逻辑错误

论证(证明)是用已知的真实判断确定某一判断真实性的思维过程,是对概念、判断及推理的综合运用。论证的结构是由论题、论据和论证方式三部分组成。论题是被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论据是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的判断;论证方式是用论据推出论题的推理过程。

论证方面的逻辑错误主要有论题不明、偷换论题、论据虚假、论据不足、论据预期、循环论证、推不出来、无效反驳等。

论电视剧《甄嬛传》的思想性或艺术性

这是典型的议题不明,如果作为论文题目,大概率是会被打回来重写的。

此句是一个相容的选言判断,包含三种可能:一是只谈思想性,不谈艺术性;二是只谈艺术性,不谈思想性;三是二者都谈。因此论题本身是一个含义不明的判断,论述再好也不能使论文扣题,应在三种断定中明确其一。

月光是白色的,因为人感觉月光是白色的

这段话的完整版本是——

月光是白色的,因为人感觉月光是白色的;而为什么人感觉月光是白色的,因为月光是白色的。

这应该是最简单的了吧?翻来覆去说一个意思的循环论证。

论题是“月光是白色的”,论据是“人感觉月光是白色的”,其内容只重复了论题;而且反过来,论据本身还要用论题来再论证,造成“同语反复”,是一种典型的“循环论证”错误。

论鲁迅杂文的思想性&鲁迅前半生所写杂文

完整版如下——

论题:“论鲁迅杂文的思想性及社会意义”。论文中选出了几篇鲁迅前半生有代表性的杂文进行了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总之,通观鲁迅前半生所写的杂文,我们的结论是……”

这个例子属于偷换论题,即在论证过程中,用另外一个论题改变了原来论题或论题与结论在证明内容范围或程度上不一致的论证错误。

论文的题目是“论鲁迅杂文的思想性及社会意义”,而结论却变成“鲁迅前半生所写的杂文”。原题目中“鲁迅杂文”这一概念的外延被缩小,与论题失去一致,犯了“证明过少”的论证错误。

谬误与诡辩

谬误是指在思维和语言表达中所产生的一切逻辑错误。诡辩,也属于谬误,但它是故意违反事理而又貌似合乎逻辑的一种谬误论证。诡辩是谬误,而谬误并不都是诡辩。

你没有权利指责别人,因为你也这样做过

原文如下——

林某指责高某说:“你登在学报上的那篇文章是抄袭别人的,不该这样做。”高某对林某说:“你没有权利指责别人,因为你去年也发过一篇抄袭别人的文章。”

这是“同语反诉”,即用对方与自己相同的错误反推对方无权指责的谬误。

高某认为“你没有权利指责别人”的理由,是“你去年也发过一篇抄袭别人的文章”。这种用对方的错误否认对方指责的说法,只能是为自己开脱,并不能否定自己的抄袭行为。

他们每个都很强,所以可以拿到团体冠军

在世锦赛上,我国乒乓球队一定能拿到女子团体冠军,因为女队的选手个个都打得好。

这是合举谬误,即把个体的属性推断到总体的谬误。

这种说法的论据不能成立,因为总体中每个个体如何不能推断出总体如何,总体如何还需要有其他有关条件。

下次郊游,别选周日

商量郊游时,有人说:“我们下次郊游,别选周日去,因为前两次选周日去,不是刮风,就是下雨。”

这是偶然关联,即把偶然现象错误地当作了必然现象的谬误。

根据过去两次周日的情况,就推断以后周日也必然发生该情况,把偶然看作必然,是很合理的。

自相矛盾

XX烈士身负重伤

抗战期间,于XX烈士在一次突围中身负重伤,子弹打光了……

既成为”烈士“,就已光荣牺牲,何能“突围”?此句情理不合,即对同一对象既说他是烈士,又说他不是烈士,自相矛盾,违反了矛盾律,应将“烈士”删去或改为其他称呼。如果要保留“烈士”,则需在“烈士”之后加上“生前”。

判断歧义

杰克看着海伦沉入海中

泰坦尼克号游轮沉没了,杰克深情地看着海伦慢慢地沉入海中。

“杰克深情地看着海伦慢慢地沉入海中”,由于“沉入”的主体不能明确造成歧义,可以有三种理解:1.“杰克深情地看着海伦一起慢慢地沉入海中”(杰克和海伦一起沉入);2.“杰克深情地看着,海伦慢慢地沉入海中”(海伦沉入);3.“杰克深情地看着海伦,慢慢地沉入海中(杰克沉入)。知情者可以根据事实作出真实判断,不知情者虽一般会按第一种情况理解,但也不排除其他两种可能情况的理解,应按真实情况作出明确表达。

限制不当

父亲在世的十几年

我父亲已去世一年,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中,经常教育我,要发扬艰苦朴素的优良作风。

“父亲在世的十几年”作为一个活在世上的时间概念,不可能仅有“十几年”,也就是说“父亲在世”不可能是“十几年”这个概念的属性。因此,用“父亲在世”限制“十几年”是不恰当的,应改为“父亲在去世前的十几年中……”或删去“的十几年中”并改为“时”,才是恰当的。

好啦,逻辑小课堂暂时就到这里啦。鉴别了这么多逻辑错误,想不想知道你的逻辑纠错能力是否有进步?

我们为大家准备了一段短文,这其中一共有五处错误,看看你能全对吗。率先全答对的2位幸运读者(提示:共有5处错误),将获赠今天的主题图书《咬文嚼字的逻辑(修订版)》噢。

国庆节快到了,为了庆祝祖国68周年生日,我市在广场花坛布置了上千朵花卉,将有大型歌舞及近百余人的大型秧歌舞演出,还有跳集体舞、游园灯会等演出活动。

-End-

编辑:山鬼 黄泓

文字来源:

《咬文嚼字的逻辑(修订版)》

BurningEmpty

大师身边宜聆教

未名湖畔好读书

告诉大家这些错不要再犯了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