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写乡愁的三句诗:王维清幽 贺知章俏拔(宋之问羞怯)

句子大全 2023-11-21 05:33:01
相关推荐

乡愁是每个中国人心头明月,眼中泪水,杯中美酒。一个没有乡愁的民族是孱弱的,更是不堪一击的。李白的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的乡愁是“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韦庄的乡愁是“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乡愁成了诸多诗人吟咏的主题,汇成了一江春水,几叶扁舟。

1. 王维的乡愁是梅花,清幽入怀

王维母亲信佛,从《维摩诘经》中取“摩诘”二字作为名字,寄予了一个佛教徒对儿子的殷殷期望,就是要“佛心”看世界。王维果然没有辜负母亲。他的诗书画,皆有禅意。

安禄山率部攻入长安城后,玄宗出逃,已经年过半百的王维没跟上大部队,不幸被俘,被叛军押解到洛阳,拘禁在宣阳里杨国忠旧宅。安禄山爱惜他的才华,不忍杀他。王维一个吃素食的文弱书生,不堪其辱,自吞哑药。后来写了一首《凝碧诗》“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再朝天?秋槐花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自救,加上弟弟不惜削去自己刑部侍郎的官位,救了王维。

此后兄弟二人吃斋信佛,王维更是隐居辋川别业,布衣长衫,弹琴赋诗,啸咏终日。

王维被俘之后,写了《杂诗三首》,其一为: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

全诗四句话二十个字,未着一个“我”字,却处处用“我“的眼睛在探寻发问。这首诗写于作者被安禄山叛军羁押在孟津,也就是现在的洛阳期间所作。王维15岁时,与弟弟一起闯长安备科考。16岁时,举家搬至洛阳,在这里居住了三四年的时间,期间他写了《洛阳女儿行》。之后王维到长安入朝为官,所以,洛阳对他来说,也是曾经的故乡。

王维16岁之前,在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随父母生活,那里应该是他长大成人的地方,是他乡愁所在。

这首诗既然是在洛阳所写,所怀念的故乡应该是蒲州。当然,无论是不是蒲州,这首思乡诗都不失为一篇上乘之作。诗凝练雅致,没有一句想念,却又满纸忧思。

大意如下:在街上遇到一个熟人,知道他刚从故乡来,就理所应当觉得他应该能带来家乡的消息。当年倚在窗边的那棵梅树,如今不知道开花了没有。

寒梅,成了诗人思乡的情感寄托。思乡重在思人,作者真正思念的是那个倚在窗边看花开花落的人。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体味精妙。诗人以物传情,以梅传思,境界全出。今日读来,依然能闻到梅花的淡淡清香。

清人宋顾乐《唐人万首绝句选》评此诗:“以微物悬念,传出件件关心,思家之切。”

2. 贺知章的乡愁是镜湖水,俏拔平静

公元659年,贺知章出生在今天的浙江杭州萧山。36岁时,进京赶考,并高中状元。据说他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有资料记载的状元郎。一生仕途顺遂,在很多诗人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的时候,他稳稳坐在自己的官位上,春风含笑。

他入仕的时候,武则天当权,之后陪过唐中宗李显、唐睿宗李旦、唐玄宗李隆基几朝皇帝。直到85岁高龄才从宰相的位置上主动退休。退休申请上说,世界那么大,我不想做官了,想去出家做道士。

李隆基苦苦挽留,贺知章去意坚决。玄宗就说,让我最后为你做件事吧,你想要什么。贺知章说,老家有个镜湖,如果能把那个湖赐给我,我就感激不尽。玄宗御笔一挥,把镜湖捎带周边的万亩良田都赐给贺知章。

贺知章回去之后把镜湖做了放生池,以了心事。

这个85岁高龄的老头写了两首《回乡偶书》,以表达还乡心情。

其一: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其二:

离别家乡岁月多,近来人事半消磨。

惟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

第一首诗,似乎看到了一个几十年没回故乡的白胡子老头,眉开眼笑一到家乡,就引起了围观。小孩子纷纷问,你是谁呀,我怎么不认得你,从哪里来?

这首诗里的乡愁,藏在“少小”和“老大”四个字里。可能作者离开家乡的时候,就跟现在回到家乡看到的小孩子一般大,可是,时光倏忽而过,一晃五十多年过去了。85岁的贺知章被这些年少的孩子围着问东问西,感慨万千。

人生易老情难老,没有一天作者不牵挂故土,否则怎么会离开半个多世纪,依然要回到家乡

对于贺知章来说,去不了的是远方,回得去的才是故乡

就像他在第二首诗中所写,乡愁就是镜湖水,人无论都多远,无论走后是否还能回去,镜湖还是那个镜湖,它还在老地方,四季的风吹过镜湖的上空,依旧不改旧时清波。

也许在入朝为官的那些日子里,作者曾无数次遥望镜湖的方向,期待与镜湖重逢。

贺知章回乡不久,驾鹤西去,飘飘若仙。

3.宋之问的乡愁是乌云遮住的月亮

《全唐诗》中收录了两首题目不同,但是内容几乎完全一样的诗,诗的作者一个是刘希夷,一个是宋之问。刘希夷名下的诗是《代悲白头翁》;宋之问名下,将“洛阳女儿惜颜色”一句中的“洛阳”二字改成了“幽闺”。

宋之问是刘希夷的亲舅舅,刘希夷在诗中有一句“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舅舅宋之问看到之后,非常喜欢。想据为己有,曾有传闻说宋之问为了这一句诗的版权,加害外甥。

宋之问小时候也是一个爱学习的好孩子,只是出身不够显赫。但是他矢志于学,多才多艺。

675年,一表人才的宋之问进士及第,登临龙门,步入仕途。武则天时,结交武则天的宠臣张易之,遭人诟病,并获罪被贬泷洲参军。后又因受贿被贬至越州,睿宗时被流放,玄宗即位后,宋之问被赐死于徙所。

可见宋之问人品!

但就是这么一个人品极差的人,他一样有乡情。为了攀附武则天的男宠张易之,他极尽所能,后被流放至泷洲(今天的广东省罗定市),流放期满,作者欲回乡探亲,途径湖北襄阳附近的一条汉江时,写了一首《渡汉江》,表达了自己的思乡之情: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

作者先是说被流放到了荒蛮之地岭南,与家人的书信往来近乎断绝,就这么从冬到春,一年又一年过去了,也得不到家里的任何消息。接着说,随着回家的路途越来越近,马上要和家人见面了,心里反而有些羞怯。

作者担心家人受到牵连,所以心里有些羞怯。正是因为羞怯,见到家乡的人,本是要打探一下家里的消息,可是话到嘴边又咽下去了。

与之相反的是,自己被贬岭南,孤苦无依,这么多年孑然一身,客居他乡,不知道亲人们是不是因为自己一时之错会责备,会痛斥,每每想起那些不该犯的错误,心里忐忑不安,更加深了情怯。

多年不见,音讯全无,欲问不敢问,心里明明是一团火,可是表现出来的却是“情更怯”和“不敢问”。这是宋之问最真实的思乡表白。

思乡,和人品似乎关系不大。无论你是谁,无论你做过什么,只要你远离家乡,乡愁就无处不在。就像宋之问的乡愁,那是被乌云遮住的月亮。而乌云不会一直在。

所以李白说:“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这是李白在听到一声清脆的笛声时,勾起了对家乡的无限回忆。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这是李煜借心头的相思诉说家国之情。

明月千里寄相思。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

用诗词记录乡愁,珍藏乡愁!

不忘乡愁,不忘回家路!

本文为原创,百家号首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