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未来社会的20大生存法则(句句值得珍藏)

句子大全 2023-11-21 06:18:01
相关推荐

最近非常流行摆地摊……

人生真的很传奇,原本我们的人生规划是这样的:

毕业——工作——升职——创业——融资——上市——成为500强。

毕业——打工——遭遇高房价(继续打工还房贷)——遭遇互联网(生意越来越迷茫)——遭遇疫情(躲在家里干起了微商)——摆地摊(疫情结束后的唯一选择。

原以为,我们以后都可以成为产品经理/设计总监/运营总监/人力资源总监等等……结果长大以后发现:人脉多的做微商,人脉少的开滴滴,能跑快的送外卖,能吃苦的送快递,能熬夜的摆地摊。

然后你会发现:前几个月的疫情期间,我们自学的那套本领,比如凉皮,蛋糕,油条等等,竟然都是为了疫情结束后的摆地摊做准备!

真是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

————————————

世界上只有1%的人才能看到真相,剩余的99%三观都是被塑造的。

这1%的人只分成两种角色,一个是上帝,一个是魔鬼,世界的较量是这两种人的较量。

99%的芸芸众生只是负责站队的,站队这件事看起来容易,其实非常非常难,一念天堂,一念地狱,我们总是某一瞬间是上帝,某一瞬间是魔鬼。

仅仅区分谁是上帝谁是魔鬼,就需要很多人穷其一生的思考。

你见过最不求上进的人,是什么样子?

有个高赞的回答是:

为现状焦虑,又没有毅力践行决心去改变自己。三分钟热度,时常憎恶自己的不争气,坚持最多的事情就是坚持不下去。

本想在有限的生命里体验很多种生活,却只会把同样的日子机械重复很多年。终日社交网络,不停的刷短视频,以缓解自己的焦虑的情绪,脸色蜡黄地对着手机和电脑的冷光屏。

不曾经历过真正的沧桑,却还失守了最后一点少年意气。尚未拥有百毒不侵的内心,却提前丧失了热泪盈眶的能力。

你做了一辈子好事,忽然一不小心干了一件“坏事”,那么你一生做的所有好事都会被清空,大家会指着鼻子骂你虚伪,还会把你妖魔化,遭到全民唾弃。

但是如果你干了一辈子坏事,忽然心血来潮干了一件“好事”,那么所有的人都会来称赞你,把你捧到天上,认为之前都错怪了你。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种人会受到全民热捧。

举个例子,刘翔是唯一一个可以在直线跑道上打败黑人的运动员,他参加了48次世界大赛,36次冠军,6次亚军,3次季军,从2004年到今天还从未出现过可以代替他的人。然而多少人对刘翔的印象,只停留在他的2次退赛上……

这是这个世界最可怕的逻辑:坏蛋,可以有无数次改过自新的机会。英雄,却不允许失败一次!

好人的修行要历尽千险万阻,九九八十一难一样都不能少;而坏人的修行只需放下屠刀,只要一瞬间。

这个世界对好人的要求,真的是非常严苛的,如果别人称你为好人,你必须做到完美无缺,大家会把所有的道德枷锁戴在你身上,哪天万一你要是有一丝一毫没有做到位,你所有的修行都会前功尽弃,甚至被当成妖魔。

而这个世界对坏人的要求,却是十分宽容,那些做过很多坏事的人,无论之前的罪孽多么深重,如果有一天准备改邪归正了,都会被大家捧的非常高。

好人得道需要历尽千山万阻,坏人得道却只需转一个念。

这个世界的好人,天生就是要接受更多的磨难。

很多人一面笑嘻嘻的对着你说你真是个好人,一边把所有不该是你承受的东西丢给你,拜托你,勉强你,强加于你。

他们以“圣人”的标准要求你,你做的一切都必须是大公无私的,他们也会变本加厉的索取,你如果有一丝毫做的不到位,他们就会指着鼻子骂你。

世界上的每一个好人,天生都背着一个十字架。

——————————————————

两种人能看清世界的真相:

第一种:足够聪明。

第二种:足够善良。

当一个人足够聪明,面对大千世界能保持理智和冷静,就能穿透通过各种信息看穿世界上的各种局,从而不被操控。

当一个人足够善良,就会对别人痛苦感同身受,对弱者有着天然的同情,从而也能体验到真实的世界。

两者的区别在于:聪明是一种天赋,是先天的,往往是我们无法改变的。而且这个世界上只有极少数人有这种天赋。

而善良是一种选择,是后天的,是我们随时可以做出的抉择,哪怕是一念之间。

善良比聪明更难,毕竟天赋与生俱来,对很多人来说是信手拈来的,而善良的选择却需要抵抗各种诱惑。

————————————————

人最大的痛苦,就是看到身边人飞黄腾达。

人性里有一种基本属性:总担心别人比自己活的好。绝大多数人痛苦,并不是因为自己平庸、贫穷而痛苦,而是看到别人比自己成功,而感到无比痛苦。

因此,大众有一个基本特征,他们总喜欢把各种高高在上的人拉下马,踩在脚下,以此能获得心理上的满足,以及情绪上的宽慰,这种感觉甚至比取得成就还快活。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种对自尊的保护机制。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意识,但凡接触到外界那些出乎自己意料的优秀之后,他们会感到惊慌错乱,这时自我保护机制就会迅速启动,他们大脑里就会收集一切线索去证明别人的成功是侥幸的,如果自己要是有同样的客观条件,只会比他们更好。

就像上学的时候,我们热衷于讨论学习好的人都是书呆子,漂亮的姑娘往往没大脑;长大之后则变成了:同事升职了是因为会拍领导马屁,同学创业成功了因为家里给了巨额的资金支持。

很多人对社会上一切的事情,非要往最下三滥的地方想才安心。仿佛只有这样,才能证明自己的庸俗不是孤立的,并为自己的”“不成功”和“生活在底层”找到理由。

人啊,宁可证明别人的平凡,也不愿意面对自己的不凡。

为什么那些很有道理的办法,你应用之后往往就没有作用,甚至适得其反了呢?

因为这个世界上不存在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方法,让人人都适用。

无论多么高明的人,他们最多只能给你一个启示,所有外界给的道理都必须结合自身特点和资源,然后你形成自己的方法论。

无论创业,投资,还是社交,恋爱,婚姻等等,最好的方法就是没有固定方法;真正的规律,就是无规可循。

如果你把别人的经验和总结直接拿来就用,基本上都是失败的。

这就是求人不如求己,每个人走向成功的方法都是不一样的。

真正能帮助你的,还是你自己。

你羡慕的生活背后,往往都有你熬不了的苦。

人生是一个天平,一个托盘叫“人前富贵”,另一个托盘叫“人后受罪”。

这两者永远都是平衡的:要想人前显贵,必定人后受罪。

一个人只有忍受别人忍受不了的,才能得到别人得不到的,唯有身处卑微的人才能看清这个世界的真相。

真正的英雄,一生必然经历过两个阶段,第一个是逆境,第二个是绝境。

成熟在逆境,醒悟在绝境,唯有跨过去这两道坎的人,才是世间真正的英雄。

如果你的人生没有经历这么一段黑暗的时光,没有一段独自默默奋斗的日子,你就永远不知道黎明为何物,也不知道人生的真正意义。

——————————

高端人士之间的对话从不谈生意,只谈生活。从生活就可以窥见一个人的三观/圈层/能力/资源。

张嘴就谈设计的设计师充其量是个普通的设计员,张嘴就谈策划的策划专家充其量是个二流的专家,张嘴就谈创业的创业者,充其量是个二流的创业者。

因为真正驾驭某项技能的人,早已不会被技能束缚,他们能直达本质,把专业变得通俗易懂。

就好像一位真正的得道高僧,他如果开导启发你,肯定不会给你讲解难懂的经文,而是举身边最简单的例子,比如倒水喝水,在谈笑间就让你顿悟了。

当我们在评价一个人的时候,这些评价和别人无关,只和我们自己有关。

因为当我们在评论一个人的时候,表面上是在评价别人,其实展露的是我们自己的内心。

在别人的身上,我们看到的都是自己。别人只不过是一个投影仪,我们投射的是自己的内心。

表面上,我们是在评价别人,实际上我们评价出来的每一个字,都是我们内心真实的反映,我们只不过是借助别人映射出了自己的内心。

内心卑劣的人,看什么都卑劣的;内心阳光的人,看到的都是阳光。

别人其实就是一面镜子,我们可以从镜子里看到自己。

两个小故事:

(1)曾经的普鲁士,为了应对饥荒,国王希望农民种植产量更高的土豆,但颁布新法令的效果并不好。后来国王想了个新办法,宣布土豆是宫廷御用菜,只有贵族才能种。结果农民听了马上跟风,于是普鲁士顺利推广了土豆种植。

(2)曾经的土耳其,国王不希望妇女戴面纱,却遭到了强烈反对。后来国王宣布,妓女必须戴面纱。再后来,土耳其戴面纱的习惯慢慢消失了。

价值观比律法更有动员力,强迫不如疏导,压制不如引领。

个体崛起的时代,衡量一个人价值的尺度变了:

之前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它被打磨的成本是多少,不需要你有多少想法,只需要你很容易被管理和使用,人只不过是大机器上的一个零部件。

现在衡量一个人的价值,是看他的个性和特长究竟有多出众,太需要你有自己想法了,你要能超越框架的束缚,善于各种创新。

人的价值就像投资品价值一样,是存在均值回归的。那个均值,就是你的冲动,是你的热爱,是你的理想!

未来是自由度越来越高的时代,当束缚我们的框架越来越少时,每个人都会越来越接近我们最想成为的模样。

决定我们每个人归宿的,一定是我们的能力和欲望综合而成的那个自己。即使你正在从事一份高薪高压的工作,如果你天生就不属于那个位置,你总有一天还会离开,总有一天你也会被淘汰。

——————————————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