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解读《非暴力沟通》:4个要素化解语言暴力(用爱与世界温柔对话)

句子大全 2023-11-22 04:43:01
相关推荐

说到语言暴力,你可能觉得那是“喷子”和“键盘侠”才会做的事。然而在生活中,有时候我们使用或经历了语言暴力却不自知。

比如,家长看到孩子玩手机,马上就批评道,“天天就知道玩手机,就你那成绩能考上好学校吗!”

丈夫回家晚了,妻子就开始抱怨,“你还知道回来?你眼里还有这个家吗?!干脆别回来了......”

大龄青年被催婚,有的家长就说了,“你还想挑个什么样的?你一个大龄剩女,也不看看自己的条件,有人愿意要你就不错了!”

上面这些话里,有愤怒的情绪,有批评、否定,还有随意的评价,给别人贴标签......这些话一旦说出口,就会给他人带来巨大的伤害和痛苦,因此都是暴力语言。

但遗憾的是,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认为自己的说话方式是“暴力”的。它不仅让人忘记沟通的初衷,对解决问题毫无益处,而且还会伤害彼此的感情,让关系恶化。

正如“辩论之神”的黄执中所说:人生的困扰,十之八九都出在人际关系;而人际关系的困扰,十之八九都是因为沟通出了问题。

《非暴力沟通》是马歇尔发明的一种和平的沟通方式,通过站在第三角度观察谈话情况,不再条件反射式地进行回应,而是观察事实,感受自己的心情,表达自己的愿望和需求,同时聆听别人的愿望和需求。既诚实地表达自己,又尊重与倾听他人。这种方式能够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特别是在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运用非暴力沟通,可以促进倾听、理解,流露我们心底真正的需求和爱。

作者马歇尔·B·卢森堡博士,是国际性缔造和平组织非暴力沟通中心(CNVC)的创始人和教育服务主管。早年师从心理学大师卡尔·罗杰斯,后来他发展出极具启发性和影响力的非暴力沟通的原则和方法,不仅教会人们如何使个人生活更加和谐美好,同时解决了众多世界范围内的冲突和争端。

马歇尔博士说:我相信,人天生热爱生命,乐于互助。既然这样,那么这个世界上这么多的暴力从何而来?

根据马斯洛的需求理论,我们知道人依次有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虽然每个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或许不同,但作为人却有着一些共同的感受和需要。

大多数暴力的根源在于人们忽视彼此的感受与需要,而将冲突归咎于对方。

没有人天生喜欢暴力,暴力并非我们本意,更深层次的原因可能是,施暴者的某种需要没有得到满足,自身没有能力去合理的解决,结果使用了错误的方式。

第一种常见的就是道德评判。

怎么理解呢?就是常常在沟通过程中出现偏见、“贴标签”的情况。比如说,你一旦对某人的偏见形成,你和他的对话、态度就难以避免批判的倾向,不能就事论事。

比如,如果女朋友对我体贴一些,我会说她“太粘人了”,反之,如果女朋友不体贴我,我会说“她冷漠得像一块木头”。

如果同事更关心工作上的细节,我会认为他“有强迫症”,可是,如果我更在乎细节,我会说同事“粗心大意”。

第二种就是攀比心态。

这种心态会让人始终不能客观地看待别人,还会促使嫉妒、鄙视等负面情绪出现,不能心平气和地对话。

其实很多人在对话过程中是不会意识到自己出现了攀比心态的,如果一旦有了攀比心态,就会导致语言出现尖酸刻薄的情况而不自知。

第三种就是问题错位。

这种情况往往是指表达方式错误,不直接表达内心的情感,而只是说“不得不做”。

比如全职妈妈出于爱为家庭付出,非常辛苦,但也常抱怨“这么多年,每天我都不得不做饭,即使有时累得不想动”。这既无法表现自己的愿望,又给听众增加了压力。

最后一种就是强人所难。

在沟通中把个人意愿强加给别人,强迫别人做不愿意、做不到的事。最常见的例子,就是父母按照自己意愿严厉管教孩子,如果孩子做不到,就被责备。

以上这些表达方式在生活中很常见,虽然清晰地表达了我们的某些愿望,却忽略了感受和需求,让我们难以体会心中的爱,让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变得遥远。

那么,如何才能避免使用暴力语言,减少伤害,让沟通更加和谐有效呢?

沟通无非就是说和听。怎样说、怎样听才是非暴力沟通致力于解决的问题,我们经常犯的错误就是不会听、着急说,这样的沟通不仅无效,还会起到反作用。

1.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表达自己

“话有三说,巧说为妙”,在学习表达技巧方面,马歇尔·卢森堡提出了用非暴力沟通的四个要素表达自己。

首先要观察。在我们想要和别人沟通之前,一定要先仔细观察他处于什么样的状态,比如说一个刚下班的母亲回家看到自己的孩子正在呼呼大睡,如果不分青红皂白的把他从床上拉起来痛骂一顿势必会影响和孩子的关系,但是她要是能够仔细观察放在桌子上写满习题的练习册,也许就不会像刚才那样做,而是会在他醒来之后夸赞一番。同样的沟通过程,加上观察这一步,就能够避免很多误会。观察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点就是切忌随意评论。实际上我们经常混淆观察和评论,如果我们对上司有成见,他的任何一个行为都看起来不正常,但是当我们描述他的行为的时候,已经不是在看,而是在评论了。这样的后果很严重,把评论当成观察,别人听到的就是批评,激发对方的反驳,所以我们需要不带任何个人情感色彩客观阐述事实。

“有位印度哲学家说过这么一句话:“不带评论的观察是人类智力的最高形式。”便是这个道理。”

第二步是感受。客观事实之后,也不要急于开口,问问自己内心的感受,对于所观察到的事实,我是很喜悦还是很担心?比如情侣吵架,男生通常会觉得女生很作,大部分是不会表达自己感受惹的祸,如果能直接说出来“因为你今天没有给我打电话,我感觉自己被忽视了,我很伤心”而不是别扭的闹脾气,相信会有更多的恩爱情侣。

第三步是需要。很多人会因为不能正视和清楚表达自己的需要而活得很累。尤其是女性在现代社会承担很多角色,晚上回到家她们感到很累想要休息,但是她们往往不会直接说:我很累,我需要休息。而是通过为自己辩护婉转来提出需求,或许她会向丈夫抱怨她今天工作非常忙,中午还必须用午休的时间送孩子去补习班,她的本意是想要休息,但是这种辩护的方式反而会让自己的需求被忽略,甚至引起夫妻间的争吵,所以正视并表达自己的需要非常重要。

第四步是请求。在沟通过程中,我们的最终目的往往是想让别人帮我们做点什么,如何提出请求也是一门学问。最重要的是直接明了的说出自己想要什么。有一位妻子想让自己的丈夫在工作之余多陪陪自己,但是她在提出请求的时候却没有直接表达出这个需求,而是建议他少花一点时间在工作上,结果他丈夫给自己报了一个健身班,这就是拐弯抹角的后果。

2.用全身心倾听,放下已有的想法和判断。

苏格拉底说:“上天赐给每个人两只耳朵,而只有一张嘴巴,就是要求人们多倾听,少说话。”

为了倾听,当别人在向我们表达不满、苦恼时,也不并不需要言语的安慰,所以我们应当放下已有的想法,而是站在他的角度上去观察、感受、需要、请求,在此基础上,再来发表我们的意见,也许结果就会不一样了。

倾听最重要的就是放下自己已有的想法和判断,感受和体会对方。当一个人因为某件事感到难过的时候,我们总是急于开口安慰或是给他建议,但这并不能让他感觉更好,因为急于采取行动使我们不能充分体会他们此刻的感受,我们总是倾向于判断和审判,倾听要求我们放下这些先入为主的想法,转而了解别人的感受和需要,在这之后可以表达我们的理解,并且持续关注他的反馈。如果你感受到他明显轻松了许多或者你们愉快的终止了谈话,这就是一次成功的沟通。

非暴力沟通让爱融入生活,当我们的语言褪去隐蔽的精神暴力,爱将自然流露。

“书中说,非暴力沟通的目的是提醒我们借助已有的知识,让爱融入生活。它指导我们转变谈话和聆听的方式,明了自己的观察,感受和愿望,有意识地使用语言。非暴力沟通的内核是人人有爱,不仅可以用来改善沟通关系,同样可以激发自己内心的爱,减少对自己的暴力,更加爱自己。”

1.理解自己的需要,专注于需要怎样得到满足。

经常责备自己,是自己的行为不符合自己的需要,如果专注于需要怎样得到满足,更有可能从自我评价中获益。接着,我们试图理解自己过去的所作所为。包容两个不同的“我”:一个对过去某种行为后悔的我;一个容许自己采取那种行为的我。包容两种需要:服务他人;照顾好自己。

2.重获生活的热情,表达感激,接受别人的感激。

非暴力沟通表达感激的方式:1对方做了什么事情使我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2我们有哪些需要得到了满足;3我们的心情怎么样?三个部分的次序不重要,甚至可以通过微笑或“谢谢”来表达三个部分。受到别人的感激,人们通常会:自我膨胀或假谦虚。如果我们意识到我的能力是生命赋予我的,就能同时避免自我膨胀和假谦虚。这也许就是不卑不亢。

“你的小心翼翼帮不了这个世界。缩小自己,好让周围人在你身边不会觉得不自在,这并不明智。我们生下来就是为了彰显内在的荣光。那不仅存在于某些人,而是存在于每个人!”

结语

“给饥饿的人食物,给患病的人医药;当你还能跳舞的时候,不要行走,让你的家成为充满爱的地方。” 马歇尔·卢森堡的祖母用一生践行了《非暴力沟通》,影响了自己的下一代,也通过马歇尔·卢森堡影响了更多的人。

非暴力沟通能够凝聚许多小爱成大爱,情意相通让你发现世界的美。它就像一个神奇的魔法棒,它能突破那些引发负面情绪的思维方式,可以超越个人心智和情感的局限性,能够把充斥暴力语言的厚厚墙壁,转变成一座通往彼此心灵的桥梁。愿你我在日后的人生中,都能够温柔且坚定地与这个世界友好相处。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