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985名校研三学生不堪重压 实验室自缢身亡(遗书句句戳心)

句子大全 2023-11-22 05:42:01
相关推荐

10月13日凌晨2点,当人们进入甜美梦乡的时候,一个年轻的生命绝望地走到了尽头。

大连理工大学化工学院25岁研三学生,在化工实验室自缢身亡。

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曾留下一篇“遗书”,下辈子想做一只猫。

具体内容是这样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充斥着对自杀的鄙夷,混杂着侮辱、恐惧以及种种不认同,人们很难心平气和地谈论这个话题。

面对这样令人痛心的新闻,有人非常不理解,他们会说:

不至于吧!多大点儿事啊!心理素质怎么这么差啊!也太玻璃心了,怎么这么想不开呢?这没什么大不了呀!怎么这么自私,就这么死了你对得起谁!

更有甚者表示:凡是自杀的人一律不值得同情。

这个世界上,真正拥有共情能力的人寥寥无几。

很多时候,造成悲剧的原因,正是因为人们的不理解,不看见,不作为。

压死骆驼的从来不是最后一根稻草,没有哪一根稻草是无辜的。

这不是大连理工第一个自杀的学生,大连理工也不是第一所有学生自杀的高校。

对于旁人而言,或许这不过只是一个毫不相干的生命,为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不幸陨落了,是则昙花一现的新闻。

可对于当事人的家庭而言,却是灭顶之灾。

当父母倾尽半生的时间、精力与爱,培养出一个引以为豪的名牌大学高材生,怎能料到,自己最疼爱的孩子,竟会在即将毕业之际,彻底与自己生死两别?

他的同学表示:我们跳了三年舞蹈,他是很有趣的人,很友好,特别有心,做事无比努力认真…我真的无法想象他到底经历了什么。

是啊!他究竟经历了怎样的绝望?

他用尽可能轻松调侃的语气写完了这封遗书。

没有暴虐的戾气,没有激烈的措辞,没有尖锐的指责,没有任何对他人的恶评和抹黑,他不断把矛头指向自己:是我不对,是我太笨,太懒,太没用。

即使在生命的最后时刻,他还在想着捐献身体器官,还在祝福家人朋友和祖国,笔尖流淌着温柔善良,大概也曾是个非常热爱生活的人吧。

我们无法想象,在他看似云淡风轻的文字背后,有过多少次痛苦挣扎。

从遗书中,我们看到:

给研究生上课的老师授课质量差到了酸奶没吃完放垃圾桶里一周的地步。答辩汇报被问了一两个问题就匆匆结束了,没有任何具体的指导意见。去找老师问问题,得到最多的一句话是:多去看文献,看看别人怎么做的。实验室设备能正常工作的概率居然不足1/3。根据老师的建议,参照文献辛苦一年做出的数据,被老师评价为“都没意义”,一切推翻重来。为赶进度几次通宵做实验,却总是在做无用功,屡屡遭遇失败,原因不明,眼看不能如期毕业,心态崩了。导师每年年末请学生吃顿饭,年中出去玩了一次,一年下来见不了几次面,前两天却突然开组会,让学生赶紧着手构思专利,要不赶不上毕业。不仅要发专利,还要加大难度,发论文才能毕业。突如其来的重压,被疫情耽误的半年时间,不给力的实验设备,不准确的数据,即将被自己打破的“按时毕业”的历史传统,最终让他绝望了。

没有经历过别人的苦,就不要劝他大度。

事实上,每个人的人生阶段里,都有些解决不了、想不明白的问题,每个人对痛苦的感知能力也截然不同。

你也许会说,不就是不能按时毕业了吗?不就是拿不到学位?不就是找不到工作?

你不以为然的“不就是”,轻易否定了一个自我要求甚高的年轻人,上千个日日夜夜的努力和心血。

你不可能了解,那种无力感、挫败感,那一次次的崩溃、自卑、痛苦、无助、绝望,一路拽着他,跌入谷底、坠入深渊。

而真正让他绝望的,是这几年累积的不甘、恐惧、失望、自我怀疑。他最终没能战胜内心的压力和消极情绪,被吞没了。

985院校的研究生有多难考,考过的人都知道。但是,看看大连理工研究生的亲身经历,看看众多网友的感同身受,你拼尽全力想考的学校,真的值得吗?

虽不该管窥蠡测,但作为导师,最基本职责不就是指导学生吗?给不了学生及时有效的指导与建议,难道不是渎职,不是在浪费学生的时间,耽误学生的前程吗?可想而知,在导师这个群体当中,有多少是滥竽充数的。

其实,国内许多高校都存在这样的问题:

首先,学术氛围不强,导师得过且过。

学生得不到实际有效的帮助和指导,学没学到专业知识都靠自己。老师只注重对自己有利的方面,比如要求学生发表论文,提升自己的知名度和专业度。

其次,教育投资不足,硬件设施跟不上。

学校教学设备和实验设备老旧,学生反复浪费时间做无用功。

为了写毕业论文,很多学生做实验做到吐。每天起早贪黑做实验等数据,日复一日跟别人抢仪器,修仪器,等仪器,数据错误、不准确是家常便饭。

更有学生,导师名下无人,没实验室,没设备,在别人的组下“苟且偷生”。

终于明白,为什么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学生都热衷于出国读研了。

国外发达国家高校没有这样的局限。

国外院校教育经费充足,只要课题有研究价值,学校舍得投重资做科研。

现代化的实验室,一流的教学和实验设备,师生比例更具优势,导师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辅导学生,学术氛围浓郁。

国外没有论资排辈的风气,只要能力够强,年轻人也可以担任教授。

官方数据显示,2019年,清华大学的本科毕业生,出国留学率高达24.6%。看完2019届清北毕业生走向,你就能明白,为啥拼了命也要上名校(戳蓝字查看详情)。

作为国内顶尖学府代表,人才涌向国外进修深造,间接说明了国内的教育环境确实有待改善。

不止清华,北大复旦交大中科大的出国比例都很高,顶尖名校的顶尖学生都更倾向于出国攻读世界顶尖学府,剩下的则留在国内大概率保研,因此流传着“一流的本科生,二流的硕士生”的说法。

眼下又临近考研季,这几天,类似的新闻铺天盖地:

2021年国内考研的严峻形势,近五年的考研人数从177万增长到了341万,翻了一番,人数增加164万。

但录取情况从近59万增长到了85万,录取仅增加了26万。

2020年,本科毕业生874万,由于疫情和经济低迷,选择考研的人比往年更多,预测2021年的考研人数至少400万+,即便国家要扩招,录取人数突破90万,但那剩下的300多万考生,又该何去何从?

全民研究生的今天,幸运上岸的考生以为人生从此开挂了,殊不知,如果没有进到好的学校,遇到好的导师,未来的路还很难说。

其实,你面前有两条路可选:

第一:走常规路线,像几年前参加高考一样,苦哈哈地备考,接受一考定终身,笔试过了面试不一定过,考不上就年复一年,最后如愿进入像文中那样的985名校。

第二:打开思路,扩大选择范围,在全球各国杰出院校中寻找与你相匹配的院校,挑选你最喜欢的专业,递交申请材料,等待录取结果。

学习世界最前沿的专业知识,尝试全新的学习体验,结交世界各地不同肤色的朋友,开阔国际视野,完善自己的世界观。

当你感到人间不值得时,记得暂时忘记脚下的泥泞,看看周围爱你的人,善意的微笑和鼓励的眼神,给自己一个温暖的拥抱。

愿我们心底那片柔软能被温柔抚慰,愿余生流下的每一滴泪,都是因为喜极而泣,愿来世,你做一只快乐的小猫。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