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独创性表现:平凡的诗句蕴含丰富的感情

句子大全 2023-11-23 04:02:02
相关推荐

本文乃杨德宝健身技巧独家原创,未经允许请勿转载,图片来源于网络,如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我国的古典诗歌,自建安时期曹植开始五言诗的声律化以来,两晋南朝诸诗人都对诗的声律化作出了自己的努力,使五言诗在声律方面逐渐发展。南北朝时代,是我国民歌丰收的一个时期。“凡百户之乡、有市之邑,歌谣舞蹈,触处成群。”(《南史·循吏列传》可见歌舞是比较发达的。

五言四句的小诗,在民间已经相传了二百多年。如优美动听的南朝民歌《子夜歌》《采桑度》;北朝民歌《郎牙王歌辞》《折杨柳歌辞》等都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到了谢眺等人手里,正式采用《子夜歌》《读曲歌》的形式,逐渐创立了五言绝句。于是,我国的古典诗歌在声律化上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南朝诗人沈约、庾信作诗,讲究音韵协调吸收了汉赋的对偶精密的特点。尤其是沈约创四声八病之说,使五言诗和七言诗趋于唐代的近体诗一一律和绝。创立了著名的“永明体”。

初唐时期,由于以诗取士,所以,作诗特别讲究工律。武则天做皇帝时期,沈全期、宋之问等御前文人,专以华美的形式写诗,供宫廷皇帝玩赏。尤其是上官婉儿对宋、沈诗作的人选,极大地巩固了以诗为科举得失的地位。沈、宋诗作,更加讲究音调的和谐,对偶的精密。一首诗作,句数都有规定,通篇不犯声病,显得锦绣靡丽称“沈宋体”当时的文人学士,相率效仿,模拟他们的作品,一时风靡诗坛,律诗至此达到了完全定型的地步。

就在近体诗(主要是律诗),完全定型而风靡一时之际,敢于起来为古体诗(即不拘声律对偶的古诗)争取诗歌地位的,是在唐代诗歌开创时期有着重大影响的诗人和文艺理论家陈子昂。

陈子昂(公元六六一年—七O二年)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人。他于公元六八四年(武则天光宅时)考中进士,开始登上仕途。陈子昂在政治上有比较进步的理想,曾经提出过不少反对穷兵黩武的合理建议。他反对残酷的刑罚和要求减轻人民的负担。由于他性情刚直,于是不断地遭到权贵的排斥打击。

他曾两度从戎出塞,第一次在武后垂拱二年(公元六八六年),也就是在他进士不久,随左补阙乔知之等人北征,走过了不少边陲之地,饱阅了西北边区战地荒凉的悲惨景象。第二次则于万岁通天元年(公元六九六年),武后派建安王武攸宜出征契丹,陈子昂同时随行参谋军事。武攸宜是武则天的亲贵,根本不懂军事。陈子昂请分兵万人为前锋,并多次出谋划策,不但没有被采纳,反而遭到了武攸宜的排斥打击。陈子昂满腔热忱,报效国家,没有人赏识,郁郁而不得志。

从军归来,圣历元年(公元六九八年)回到故乡,不得不过着隐居生活,但最后还是为县令段简所陷害,屈死牢狱。陈子昂敢于提倡被忽视的古体诗,这才使绚丽多彩的唐代诗苑,近、古二体得以完备。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陈子昂是唐代古体诗的首创者,他同时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先驱。正因为他提倡复古主义文学,恢复乐府和建安文学的“汉魏风骨”,横扫齐、梁以来浮艳华靡的绮丽余波,为唐诗和古文运动的发展开拓了广阔的道路。他的文学革新的理论和文学革新的实践,是唐代文学繁荣的良好开端。

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给予他很高的评价,称他“有才继离骚,哲匠不比肩,公生杨马后,名与日月悬……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篇”,是雄才。著名书法家柳公权说:“唐兴以来,子昂而已”是先驱。有人称陈子昂为“海内文宗”,评价更高。“文起八代之衰”的大文学家韩愈十分敬仰他,说“唐之有天下(指诗歌创作),陈子昂、元结、李白、杜甫,皆以其所能鸣”,并作诗赞道:“国朝盛文章,子昂始高蹈”。金朝著名诗人元好问更是敬仰不已,称作“合著黄金铸子昂”。

陈子昂的功绩,主要在于他敢于强调文学作品的社会现实性,扭转了唐初时偏重形式的偏向。陈子昂的诗歌创作,真正实践了他自己的文学主张。他的不少诗篇,风格朴质刚健、音节雄浑嘹亮,特别富于独创性。在内容上,敢于揭示社会矛盾,表示对人民疾苦的深切同情,这对那些粉饰太平,遮掩矛盾的阿谀之作,是有力的回击。陈子昂的诗歌,最有代表性的是他的那首《登幽州台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这首诗是陈子昂第二次从军出塞时所写的。他在军中受到权贵武攸宜的排斥打击,郁不得志。一次,他登上幽州台,不禁想到了战国时期燕昭王和著名将领乐毅的故事,于是写下了这首诗歌。“前不见古人”一句,是诗人对名将乐毅的兴叹和敬仰,“后不见来者”,来者,是指后世的明君,这一句是对时事的忧愤和感伤。“悠悠”,长远的样子,“念天地之悠悠”,指无尽的时间和无际的空间。

面对祖国的大好河山,诗人不禁想到自己空有报国之心而无法实现,于是“独怆然而涕下”,只好空对起伏的山峦,发出了伤感的悲叹。在这首短短的四句诗中,诗人用浅显明白的语言,展示了广阔的胸怀,抒写出慷慨悲凉的情调。他在这四句诗中,没有任何具体环境的描写,纯粹是一种感情的抒发。“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是一种兀起的感叹,意思是像乐毅这样的英雄豪杰,我无缘看到他们,而他们也无法知道有我这样一个人。我所见到的,只是眼前这个时代。

它寄寓着古往今来多少有志之士在厄遇困境中的激愤之气和遏止不住的剧烈痛苦。于是便发出了“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呼喊。这呼喊,是出自肺腑的、呕心沥血的呼喊,回荡在阴霾的蓟北楼外空旷的四野。天地是这样的长远以至无穷无尽,而人生竟是如此的短暂有限。纵观千年历史的变迁,遐想烽烟四起的战场,像陈子昂这样有理想、有抱负而又无法实现的人,怎么能不发出这悲痛深邃的感叹呢?因此“独怆然而涕下”这样一句看似极为平凡的诗句,尽管是表达诗人独自的感伤流涕,却蕴藏着多么丰富的思想感情,引起许多人强烈的共鸣。千百年来,无数次地震动着读者的心灵,为大家所熟谙,所传诵。

这首诗在艺术上的成就,在于它朴实无华,没有任何雕饰,发自作者的肺腑,直抒胸臆。它用自然的音调,自由的格律,明白浅显的语言,自然地表现诗人苍茫回顾,伤今怀古,慷慨悲歌的凄苦心情。同时又显得雄浑有力,一扫齐梁以来的宫体诗那种浓粉厚脂和骈俪雕矫。陈子昂在他的《修竹篇序》中曾经说过:“作诗要做到:‘骨气端翔,音情顿挫,光英朗练,有金石声’。”《登幽州台歌》正是这样实践了诗人的创作主张,赢得了很高的声誉,成为传诵千古的名篇。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