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唐朝诗人李绅 仅用10个字(就说出节约粮食的千古名句)

句子大全 2023-11-23 07:03:01
相关推荐

吃饭的人,不会在吃的时候,去想这食物是怎么来的。

因为吃是身体需要,身体发出饿的指令,然后你需要按照这个指令补充适当能量和水分。有时候会多补点,有时候会少补。

补,都是食物进入体内,是你所需。

补之外,剩余的,那就属于浪费。还有一种叫法叫“剩余的饭”,简化一下就变剩饭剩菜。

那么,请问下一顿,你更愿意吃新鲜的食物还是剩饭呢?

这个问题留在最后思考。

说完吃饭,那就得说说这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这话是一位唐朝的诗人说的,名叫李绅。他是唐朝宰相,还是诗人。与白居易、元稹交往很好。所作《悯农二首》是其代表作,流传甚广,千古传诵,被誉为悯农诗人。

悯农悯农,其意就是李绅这人是个有怜悯之心的人,而怜悯的人就是农民。

古代人民讲究“民以食为天”,行军打仗讲究的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

看似这句话,是专为古人设计的,但往深一想,这也是为现在每个人量身定制的。

你敢说,你每天不吃饭吗?

你敢说,现在打仗不需要吃饭吗?

恐怕,谁都不敢。既然不敢,那就要好好珍惜每一滴水,每一粒粮食。

李绅作有《悯农二首》广为流传,但李绅当了官,飞黄腾达后,依然克制不住内心的贪婪,也开始了生活豪奢的日子,逐渐成为一个花天酒地的腐官。当然,诗歌里也没了往日的悯农之心。

不管这个人了,总得来说,这句“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流传至今,时时警醒世人,也为美事一桩。

我们看人的时候,既要看到缺点,又要看到优点。总不能说这个人以前有悲悯之心,现在生活好点了,就不能急于否定一个人立马没了往日的悲悯心。万一人家就是生活好了点,但悲悯之心依然有,只是作为上少了许多,少了作为,就少了被发现的机会。

当被人发现的机会越少,以至于一度超过往日所作的好事,在人们心中就会发生偏移,由好转向坏。

看一个人,不是一时的,而是一世的。

再说说,这句话,是怎样流传到现在的,以至于流传到现在,还在影响着人们。

只看“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恐怕还不够,要看就要看全诗。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天种下一粒种子,秋天可以收许多粮食。而普通之下,没有一块土地是荒废的,农民虽然辛劳耕作,但依然有人饿死。烈日炎炎的夏天在天地耕作,每一滴汗水流在土壤中。有谁能够想到,我们碗中的米饭,每一粒粮食都饱含着农民的血汗。

种过地的人都知道这份心酸,更知道每一口饭的来之不易。

我们详细走一遍种子变成饭的过程。

我们这边是北方,这边种地的习惯是,冬天要放水。放了水,一整个冬天,这块地覆盖冰层。到了春天,冰融化,土地会变得非常松软,这样土地便有了活力,也就是俗称的“肥力”。

然后开始收拾土地,把地收拾干净。然后到市场挑选种子,然后用铲子一粒一粒埋入土中。一亩地得种上整整一天。其中的劳累不必再赘述。

种完,约莫两周后,开始去庄稼地观察种子发育情况,如果好了,可以少种点备用苗子,若不好,还得重新来过。

苗子长到20公分左右时,就要开始锄草,庄稼地干旱了还要放水。长到了一定高度,还要施肥。我们这边是水地,每年约莫放4-6次水,施肥两次。

到了秋天,开始丰收。一株一株把玉米掰下来,然后背至路边,开始装车,拉回家,然后还要剥皮,剥完皮,还要晒上一段时间。

再找个阳光明媚的日子,开始用脱粒机打玉米,打一天,装袋子,该留的留,该卖的卖。

卖完,这些粮食不知需要转运几次才会变成我们口中粮食。若放在以前,晒干拉到磨坊磨成面,这样就可以了。

这就是个大概的经过,只有亲自经历,你再去吃这口饭的时候,每一口咀嚼的那么香,那样有味,咽到喉咙时,心安便理得,心中踏实,肚腹中充满热量。

如果你经历这样一个过程,你还有浪费粮食这种想法吗?

如果有机会,一定要亲自体验一下这种经历,虽然周期比较长,虽不能亲力亲为,若有目睹的机会,请不要放过,这会为你每一口的咀嚼带来一种莫名的幸福感。

说白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就是一种亲身体验的过程。

每一次亲力亲为,让每一口饭更有幸福感。

所以说,这首诗流传至今不是没有用的,不仅要流传至今,而且还要作为人生原则去教导自己,自己内化后,再去教育下一代。

吃什么,怎么吃,都是自己的自由,吃多少,剩多少也是自己的选择范围内,而且这个选择是可以控制的。

你想想,在一个可控范围内的选择,你做出了不可控冲动行为,这不是过错这是什么呢?

你明知道自己吃两碗,为什么还要做三碗的饭呢?

你明知道自己可以选择,为什么就是不好好做出选择呢?

在每一次错误的选择下,不知道会有多少的食物被浪费。

这只是你一个人在浪费,假如是10个人,100个人,甚至10万人,想想要浪费多少粮食呢?

恐怕这浪费的粮食,要比一些地区的人一辈子食用的还要多得多。

而且,浪费不是一天的,假如是天天呢?别说假如了,现在不就有这个现象吗?“光盘行动”这句口号不止是口号,是你我要落实到行动上的实际行动。

从自身做起,用自己的行动带动周围人,只要你做到了,才会逐渐影响别人,从而别人影响另外一个人,这样一个一个影响下去,岂不是美事一桩。

好了,就说这么多。

思考时刻:你对“浪费”是怎样理解的呢?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