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寻求语文教学的突破口

句子大全 2023-11-25 05:14:01
相关推荐

语文知识点零碎,内容繁杂,若不寻求语文教学的突破口,课堂效果就会微乎其微,而授课就要善于抓住最佳的进入方式,即选择学生和教材之间的切合点,这个点应能将学生的兴趣调动起来,将课文知识总领起来,使语文教学能顺利的向纵深处推进,从而带动其它问题的解决。可见这个切入就显得至关重要,它不仅是开讲的问题,而是善于设置高质量的问题,选择最佳角度,以点代面,以简驭繁,促使课堂教学最优化的一个有效环节。

要能找准突破口,其实就是设置高质量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分析课文,理解课文。从而全面掌握课文的内容,正如美国一位教育专家所言,“教师的教学效率的高下,大部分可以从他们所发现的问题的性质和发问的方式考察出来,中小学教师若不谙熟发问的技术,他们的教学的工作是不易收效的。”设计的问题要有诱导性,要能带动对全篇内容的思考,要有“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效果,否则若只是一问一答即可结束,那么下边课文的讲授就无从着落了,寻找突破口是否得当,关键要看“障碍”摸透了没有,点是否在要害处,拨是否能拨在“障碍”中,障碍一一消解,学习便自然一步步进入坦途。

寻找突破口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从矛盾的对立面入手:

钱梦龙老师认为:“能否利用矛盾是问题有没有启发性的关键,矛盾是打开学生思维之门的钥匙,有矛盾才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作文语文教师,应常常不直接问为什么,而从相反的方面提出假设,促使学生向更深处思考,从而带动对内容的掌握,如学习《祝福》一课,我们不妨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进行点拨,“假如祥林嫂不死,这样安排祥林嫂的命运,同她悲惨的死去相比,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从相反方面去假设,不仅能激发学生思考的兴趣,而且还可以使学生对由祥林嫂的不幸遭遇一直到惨死的过程有一个清楚的了解,而且还要做出理性的思考,通过分析,不难得出,直接死因是鲁四老爷祝福时凭借封建宗法思想和封建礼教的淫威,把她一步步逼上了死路,根本的原因是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束缚和摧残。她是必死不可的,因为不只站在她对立面的鲁四老爷等对她摧残;而且作为劳动人民的柳妈也在无意中充当了帮凶,可见她是必死不可了,她的死更加有力地揭示了封建制度和封建礼教的凶残,这样的文章的批判性更加强烈。由探讨祥林嫂的死因切入,进而带动学生对课文结构特点的理解,人物形象刻画的分析,这样的切入点就为完成教学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从作者的风格的总体评价入手:

风格是一个作家长期形成的稳固的思想特点和艺术特点,从作家的风格入手,结合课文内容,因地制宜切入,就会使学生形成对作品的整体认识,以此贯穿全文,带动对零散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这样思路清晰,层次分明。学生易于掌握。如学习《威尼斯》一课,就可以选择这样的突破口:第五册课本朱德熙先生有篇文章《谈朱自清先生的散文》其中对朱自清的散文有个总体的评价“文章严谨不拘,着意锤练文字,风格平易自然。”由此评价导入课文,引导学生分别体会两部分紧密相连,体现朱自清散文“严谨不拘”的特点,细心玩味朱自清“着意锤炼文字”的特点,如叠字的运用,增强语言的节奏感,贴切新奇的比喻使语言生动形象,词语的移用能激发想象,令人回味无穷等。然后体会“风格平易自然”的特点,清新朴素的口语给人以亲近感,仿佛一位出色的导游正在给你做亲切流利的解说,这样点拨由面带点,由总到分,何纵深推进,文章的各个知识点就迎刃而解了。

三:从文眼入手:

有的文章往往有一二个句子,或表现出写作本文的缘由,或显示出作者感情的波动,或揭示全文的主旨等,这种画龙点睛的语句是文章的文眼,若能抓住文眼,由此作为突破口,对于理解文章,掌握思路,了解艺术手法都是很有帮助的,如学习《荷塘月色》一课,文眼就是“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若以此作为突破口加以点拨,就可以理解到它隐含了全文的中心思想:不满黑暗社会,希望从一种幽静和平的境界中解脱苦闷;也定下了全文的感情基调,心里颇不宁静,寻找宁静境界是为了摆脱苦闷,笼罩全文的是一种淡淡的哀愁;这几句还提摄了全文的结构提纲,由“心里不宁静”而去找“宁静”,在“宁静”中暂时忘却了“不宁静”,最后还由“宁静”回到了“不宁静”。这样从文眼入手进行点拨,可谓是一石三鸟,从而带动对其它问题的理解。

四:从文章富有特色的方面入手:

有些课文,或内容,或结构,或手法,或语言,或人物独具特色。在进行教学时,抓住课文的的特色设计最佳切入方案,可以受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学习《林黛玉进贾府》一文时,可以从表情入手,表情是人物内心的反映,重点对人物表情进行对比欣赏,挖掘人物各自的性格特征,体会文章的主题。本课的表情,体现在两个方面,一个是笑,一个是哭,笑哭皆传情。可提出问题,文章有哪些地方写笑,那些人物笑了?这些不同的辈分,不同身份的人为什么笑?讨论“笑”后所隐藏的内心世界。不同人物的笑不一样,林黛玉的笑是装出来的,她寄人篱下,内心苦楚,笑里隐藏着她的辛酸悲凉。王熙凤的笑最可怕,甜言蜜语,见风使舵,说明她地位特殊。贾母开口带笑,固然内心喜悦,但悲后又笑,也不无虚伪成分等等。这二十五个笑使我们对贾府产生的一个这样的印象,贾府是礼仪之家,但笑的背后却隐藏着悲哀的内容,表面的繁荣和一团和气的背后,正预示着贾府日后的衰落。同样,一哭亦传情,文中六次哭的场面也刻画人物性格,揭示人物悲惨的命运。这两个突破口牵一发而动全身,把零散的内容有机地贯穿起来,使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清晰而全面的深刻认识,顺利地实现了教学目标。

当然,寻找最佳突破口远远不止这四种方法,这仅仅是自己的粗浅认识,还望求教于大方之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