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原清华大学校长的这句话(在《我的团长我的团》中曾被这样演绎)

句子大全 2023-11-27 07:04:02
相关推荐

请点击右上方蓝字关注,游梵愿与你一起书中问道、寻思真理

文:游梵

图/视频: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序:

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一句话,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一句话,可以让一个人一生念念不忘。一句话里,有感触万千;一句话里,也有真知灼见。一句话的事,见天地,见众生,见自己。

游梵愿与诸君一起,换一个视角重新解读那些光耀千古、传颂中外的种种名句,希图读满1000句。

本期名句: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

名句出处: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经典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

蒋南翔先生说这句话的时候,他还不是清华的校长,而是清华的学生,那一年他22岁。

当年这句话他也不是这样说的,而是“华北之大,已经安放不得一张平静的书桌了!”——这句话是著名的“一二·九”爱国救亡运动的一个战斗号角,出现在1935年他起草的《清华大学救国会告全国同胞书》中。

而真正看到这句:偌大的中国,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在电视剧《我的团长我的团》的某一集里——嗜书如命的孟烦了的爹,宁肯拖累死一干人等也要在逃亡时带上自己的书。

民族危亡、战火纷飞的年代,中国遍地倭寇外敌,自然是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的。

想要摆放一张安静书桌的人,自然是志在读书的人。无论是在哪一个时代,“读书人”都在某种程度上和“精英”划得上等号。

尤其是当年蒋南翔为代表的那一拨清华大学学生,还有孟烦了父亲为代表的那一拨曾经的“清末留洋学童”,他们比普通老百姓自然更具家国意识。

像当年的蒋南翔一样的年轻清华学子,正值血气方刚、满怀热血之时,如果在日本侵华战争中他们还读得下书、忍得下做亡国奴的耻辱,不去投笔从戎,那中国就真有灭种危险了:一个不懂反抗侵略的民族,是难以延续血脉的。

像当年的孟烦了父亲那样的老读书人,在已经沦陷的国土上,宁愿落个汉奸的骂名,也要保留能读书的机会、保存好贵过生命的书籍,或许这是一种更深的文人情怀:文化不灭,中国不亡。

作为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5000年华夏文明能够一脉相传至今不断绝,这类人也是有功劳的——历经多少乱世,曾经的多少蛮夷,都最终被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驯化。

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是因为有比读书更重要的事必须去做,这是投身革命的蒋南翔的选择。

为了有一张安静的书桌,不得不在刺刀下低头和麻木,忍受巨大屈辱,这是孟烦了父亲的选择。

中国文人的可怜、可悲是有悠久血泪史的。

孔子是圣人,也是个文化人,但他的不世尊荣都是死后才享有的。他活着的时候,也没能拥有“一张安静的书桌”,周游列国14年时,只落得“惶惶如丧家之犬、急急如漏网之鱼”,颠沛流离,不可终日。

嗜书成癖的屈原是楚辞之祖、中国浪漫主义文学奠基人,曾写下过流芳百世的《离骚》、《九歌》、《天问》等名篇,“逸响伟辞、卓绝一世”,最终却在极度苦闷、完全绝望的心情下自投汨罗江。

被后世尊为“太史公”的司马迁,写出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鲁迅推崇其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但司马迁却是在被处以宫刑之后,忍受巨耻大辱才得以完成这部巨著。

七步成诗、才高八斗的曹植,被文学批评家钟嵘赞为“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洛神赋》等名篇万口称颂,却因哥哥曹丕逼迫41岁时忧郁而死。

自幼聪颖、自称“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自古及今共用一斗”的谢灵运,出身名门,本有机会“放下一张安静的书桌”,却去出仕参政,可又的确不是那块料,最终被杀。

竹林七贤的精神领袖嵇康,恬静无欲,坚拒出仕,只喜欢博览群书、谈玄说道,也只是想要“一张安静的书桌”,却被钟会陷害遭司马昭处死,三千太学生请愿也没能救下他,“广陵散从此绝矣!”。

清代王士祯,在《带经堂诗话》中说:

“汉魏以来,二千余年间,以诗名其家者众矣。顾所号为仙才者,唯曹子建、李太白、苏子瞻三人而已。”

“谪仙人”李白,我们都曾读着他的诗长大。他是古代浪漫主义文学高峰之巅,他的歌行体和七绝达到后人难及的高度,却一生穷愁潦倒、辗转流离、生活窘迫,赋《临终歌》绝笔后离世。

千古奇才苏轼,是唐宋八大家之一、宋四家之首,被誉为“全才式的艺术巨匠”,他诗词文的极高造诣堪称宋代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却因乌台诗案入狱、屡遭贬黜、一生奔走潦倒,仕途颇为不顺。

才学高好直言的解缙,七岁作文、十二岁读尽四书五经,主持修撰《永乐大典》,以一句“好圣孙”左右了两代帝王人选,最终被活埋雪中冻死,家中财产被抄,妻儿宗族都被流放辽东。

江南四大才子之首唐伯虎,狂士标格、才子声名,写下过“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每一幅真迹画作都是人间经典,却曾坐罪入狱,一生游荡江湖,晚年生活穷困,依靠朋友接济。

曾经锦衣纨绔、富贵风流的曹雪芹,以一部极具思想性、艺术性的伟大作品《红楼梦》,永远矗立在世界文学的珠穆朗玛峰上,却被抄家、卖字画度日、一贫如洗、幼子夭亡、因贫病无医而逝。

写出“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经典名句的顾城,杀妻后自缢于一颗大树之下;写出“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在山海关附近卧轨自杀;被誉为“朦胧诗鼻祖”的诗人食指,抑郁寡欢,曾被确诊为精神分裂。

……

可以说:数千年来的中国,常让人感慨“百无一用是书生、文人憎命达、文人多命舛”。

可以说:数千年来的中国,一直欠读书人一张安静的书桌。

市场经济时代,人心因钱财而浮动,能够静下心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

其实,读书和种田,有时候就是一回事:人要吃饭,所以种田,民以食为天,有粮食才能活下去;那一个个文字,就是人精神上的粮食。

农民和文人,都是最底层的生产者,他们生产的产品,就是人类能够生存下去的根本依赖。

大国文化自信的中华复兴,首先是能够给读书人一张安静的书桌。

有人喜欢从政,宦海仕途,大放异彩;有人喜欢经商,纵横捭阖,财富称雄;有人喜欢艺术,歌舞影视,盆满钵盈;有人喜欢打工,兢兢业业,朝九晚五……但也有人就愿意安安静静一辈子去读书、去做学问。

这类人通常不会奢望大富大贵,但得让他们能够生活下去,得让他们“不为五斗米折腰”、不为日常衣食住行苦恼,他们才能拥有平静的心灵,才能安静下来去读书、写作。

——毕竟,中国已经迈入全面小康社会,“文人多名舛”的古老预言也该改改了。

此外,应该让“精神的粮食”——文字更值钱。这样,安静的书桌才能转化为生产力和社会财富。

曾有报道说:如果单靠写作,中国作家的收入甚至比不上排字工人。

也曾有报道说:中国作家收入偏低,全球作家首富是中国作家首富22倍。

据说,首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莫言,当年获奖奖金兑换成人民币为750万元,而这个金额在京沪广深等一线城市显然是买不起一套豪宅的。

但愿,今天的中国,能够放得下更多安静的书桌。但愿,那些“憎命达”的文人,能够迎来自身命运的改变。

——END——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游梵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