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原来朱光潜的《给青年的十二封信》中(藏着他的终极文学写作法)

句子大全 2023-11-28 02:26:01
相关推荐

美学大师朱光潜,在文艺美学、悲剧心理、文学写作等多领域创造了不朽的经典之作,建树之高,让人难以望其项背。

在众多经典之外,他有一本小书《给青年的十二封信》,创作于民国时期,写给那时的年轻人,但其影响力却经久不衰。

书中谈论的读书、写作、择校、情与理、人生之悲、传统和现代、道德和爱情等观点,不仅对当时的青年学生,还对现在的年轻人有破解迷茫、启迪人心的作用。

先生叮咛,字字句句皆殷切。他在书中讨论的不同人生问题的观点,都可供后辈青年研究学习,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本文试从书中《谈动》《谈静》《谈作文》这三封信,来探析朱光潜先生的文学创作观点,总结文学写作的要诀,希望借此给想学写作的朋友一点启发。

一、在动中感受生命的真味,泻情感于笔端

如果把尽兴两字懂得透彻,我以为生活目的在此,生活方法也就在此。——《谈动》

无数个写作教程都在教人如何套路,如何博人眼球,但一篇文章如果全都按照标准格式来写,岂不浑身匠气?毫无灵气如何能打动人心?

在《谈动》一文中,朱光潜认为,人生的烦恼来自于情绪郁结而不能舒畅地宣泄,于是忧愁缠上心头,人受百般折磨却不得解。

而求解的办法就是“尽兴”二字,尽兴地释放所有情绪和想法,在无尽的释放中找到快感,最终得解,寻得生命的真味。

如何释放呢?——泻情感于笔端。比如歌德因失恋而苦闷,甚至一度想自杀,但多亏他文机一动,写出《少年维特之烦恼》,气消了,也不想自杀了。后人也能享用他创作的文化果实。

在倾泻情感而作的文章里,你不必拘泥于死板、僵化的语法规定,一切以“真性情”的流露为标准, 一吐为快。

人的“喜,怒,忧,思,悲,恐,惊”七种情感,每一种都能变换着方法来描画:

我们感觉快乐时说“舒畅”,感觉不快乐时说“抑郁”。这两个字可以用作形容词,也可以用作动词。用作形容词时,它描写快或不快的状态;用作动词时,我们可以说它们说明快或不快的原因。——《谈动》

所以,写作的第一要诀,必得是作者真性情的流露,祛除脑中条条框框的固化思维,用情造文,以情动人。

就像服装穿搭的要诀,不是把固定颜色和款式的服装搭配不断地复制给别人,而是先让每个人表达真实的自我,挖掘出他们独特的气质和情感,再用搭配好的服装去放大他们的个性和气质。

穿衣不是目的,表达“我是谁”才是目的,写作同样如此。

沈从文在《边城》中说: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真性情的人,想法总是与众不同。

我认为,每个写作者要掌握的第一要诀就是:泻情感于笔端,不拘泥外物、不东施效颦。

二、在静中领略生活的趣味,用玲珑心雕刻字句

大千世界,万物多姿,很多人却感叹写作素材太少、生活平淡、环境普通,刻板的时钟滴滴答答地向前走,我们只能盯着电脑发呆吗?

在《谈静》一文中,朱光潜写道:

世界上最快活的人不仅是最活动的人,也是最能领略的人。所谓领略,就是能在生活寻出趣味。

会领略的人,会把平淡无奇的事物看得鲜嫩活泼,意趣盎然,就像朱熹看到半亩方塘,会想到源头活水;

不会领略的人,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甚至会把寓意高远的事物看得平淡无奇,比如有人看到伯牙弹琴,只能联想到棉匠弹棉花……

写作的第二个要诀说来简单,那就是:用心领略平淡事物的趣味,再用简单的字句记录下来。

就像晚明张岱作的《湖心亭看雪》:

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寥寥几笔,写的都是那时行人常见的事物,却在文中成了别致的景,供后人玩味。

比如一颗普普通通的树,在工匠眼里可以砍来造船,在画家眼里可以用来掩月,在诗人眼里可以用来表达离愁别绪。

一棵树到底样子怎样,意义何在,端看看到它的人是否有一颗玲珑心,去发掘和感受。就像喝茶:

好比喝茶,渴汉只管满口吞咽,会喝茶的人却一口一口的细啜,能领略其中风味。——《谈静》

一杯茶,在懂它的人那里就是无尽风味。

如何才能有一颗玲珑心去领略事物的趣味呢?《谈静》的标题就是答案。

领略趣味的能力固然一半由于天资,一半也由于修养。大约静中比较容易见出趣味。

朱光潜认为,要想从平淡生活中领略趣味的能力,需要“静”。

行走于世间,万物生生不息,永不会宁静归一。

所以,真正的静不是外界沉寂,而是心界空灵。

只有会把俗世的扰攘抛在脑后,让心平静下来的人,才会在意一花一世界,偶然间灵光乍现,之后,无穷妙趣就生于笔端了。

周启梦在《雨天的书》引日本小林一茶的一首俳句:

不要打哪,苍蝇搓他的手,搓他的脚呢。

读这样的句子让人不禁心头一动,并忍不住感叹:写出这样句子的人究竟有一颗怎样的静观万物的玲珑心啊!

连一只不停在动的苍蝇都舍不得打死,这般玲珑到极致的心,更是一颗慈悲心啊。

说到底,领悟力就是心怀慈悲地看待万事万物。

那么写作的第二条要诀就成了:拥有静心和慈悲心。

三、在刻意练习中精进技能,写作需返璞归真

文章是可以练习的吗?迷信天才的人自然嗤着鼻子这样问。但是在一切艺术里,天资和人力都不可偏废。古今许多第一流作者大半都经过刻苦的推敲揣摩的训练。——《谈作文》

朱光潜在《谈作文》一文中提到写文章需要刻意练习:

这种练习可以像莫泊桑那样推倒重来,把十年辛苦写成的手稿烧掉,从头学习描实境;

可以像托尔斯泰那样增删句读,把手稿纸改的千疮百孔,糊涂得不可辨识;

也可以像小泉八云那样咬文嚼字,刻意练习的极尽迂腐。

总之,青年心中认为的“倚马千言不加点缀的才算好脚色”是一种谬论,真正的写作要像农民种地那样,把每一颗种子都扎扎实实地播撒到土里,再灌之以辛勤的汗水。

写作和学习任何一项技能一样,需要天资,更需要勤奋努力的加持。

因此,写作者要掌握的第三个要诀是:勤学苦练,在刻意练习中不断提高写作技能。

初学者,最不能取巧,要不“写生”——自己观察这个世界,并记录心得,写记叙文或描写文;

要不“临帖”——模仿名家佳作,熟能生巧。当然前提是要博览群书,才能分辨出哪篇是值得模仿的。

四、总结:

朱光潜先生的三封信本来要义不同,并不是全谈写作的。我在品读三篇传世佳作中,感悟并总结了其中和写作相关的要诀,将它们写了出来:

尽情尽兴去写;培养静心和慈悲心;在此基础上,勤学苦练、持续精进。

大道至简,所谓的终极文学写作法,往往是最朴实的道理——那才是真理。

希望读者朋友们能用心领悟朱光潜先生的朴素情怀和至简大道,谨记从《谈动》《谈静》《谈作文》中提炼的三条写作要诀,并在生活中付诸实践。

如此,向朱光潜先生颔首致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