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论语》:孔子的“忠恕”之道

句子大全 2023-11-29 07:04:01
相关推荐

百家号:日月光辉火

【原文】: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译文:子贡向老师问道:“有一句话可以终身奉行的吗?”孔子回答说:“那可能是‘恕’吧!自己所不喜欢做的事情,不要施加给别人。”

子贡问了老师一个很大的问题,他说:你能告诉我一个字,使我可以终身实践,并且永久受益吗?

老师对他说:“其恕乎!”如果有这个字,那大概就是“恕”字吧。子贡还有些疑惑,然后老师又说了八个字,对“恕”字的解释叫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就是你自己不想干的事,你就不要强迫别人干。人这一辈子能做到这一点就够了。

这句话出致两千多年前的孔子之口,这就是圣人,他不会让你记那么多,一个字就够了。但是就这一个字,表现出了孔子的伟大人格和高尚的思想境界。

他的伟大之处就是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放在今天依然是致理名言。他的高尚就是做好自己的同时,还要想到别人,替别人考虑。

为什么人们称孔子为致圣先师,一个字就能让你受用终生,这就是人格和境界的完美统一。

实际上,儒家思想就是讲人与人的关系,人和社会的关系。儒家思想提倡先要成就自我,然后在立足于社会。

这个自我成就是内在的,是你内在的良知了无私欲,光明通透,是非面前能够做出精准的判断,做自己该做的事,并努力把事情做好,这样自己才算建立起来了。

但是光这样还不够,这只能算是“忠”,是对自我的完善。还有比这更高的境界“恕”,就是将他人之心比自己之心,将心比心,自己跟别人来换位思考。一事当前是好是坏,该做不该做,想到自己的同时也要想到别人。

这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境界。也就是致良知于事事物物,还要一以贯之。这样就可以找到自己跟他人相处,自己在社会上立足最好的途径。

所以孔子说,“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人立足于社会首先要做到完善好自我,忠诚于自己。

真正的忠诚不是忠诚于外在的什么标准,而是忠诚于自己内在的良知,只有光明通透没有私欲的良知,才能指引自己走向康壮大道,才能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孔子的学生曾子说“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我老师的学问精华,就是“忠恕”这两个字。

“忠”,忠诚于自己内在的良知,心中有他人,将心比心,时刻替他人着想。

“恕”是什么?就是推自己的良知到别人的心上就是致良知。所以做到“恕”就更难得了。首先是不要强人所难,其次不要给别人造成伤害,最后是假如别人给你造成了伤害,你也要尽量做到宽容。

但是,真正能做到这样的宽容谈何容易,古往今来又有几人,非圣贤不可。这可能就是圣贤的仁慈吧!

“忠恕”之道,说的简单一点,就是忠诚于自己,然后善待他人。

其实,儒家思想的经典就是教给你通过反躬自省来认识自己,同时找到自己的生命价值,从自己对生命的忠诚开始,来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怎样才能成就这样的生命状态呢?只要保有清静光明不被私欲遮蔽的良知,将“忠恕”安住在自己的心里,就有理由相信实现自我的“忠恕”之道。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