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贾樟柯导演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光影语言

句子大全 2023-11-29 07:35:01
相关推荐

在中国的电影导演中,有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导演,他用电影去关心普通人,用镜头让观众看到世俗生活、感觉每个平淡生命的喜悦或沉重,他就是贾樟柯。

《电影的口音:贾樟柯谈贾樟柯》是著名中国电影研究专家白睿文与贾樟柯的访谈记录,探讨了《小山回家》、《小武》、《江湖儿女》等10部贾樟柯的重要电影,也是贾导电影人生的一次总结。在这样深刻的应答与回望中,我们看到了贾导在电影、艺术、创作上的选择与追求。

贾樟柯是中国第六代导演领军人物,如果在网上搜索他的荣誉记录,你会发现贾樟柯导演真的可以被称为“获奖专业户”,因为要数清他获奖的数量真的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从威尼斯国际电影节、戛纳国际电影节、柏林国际电影节到台湾电影金马奖、洛迦诺国际电影节、釜山国际电影节再到国内奖项少说也要70多个奖项,甚至还包括终身成就奖。

那么,是什么塑造了这样一位出色的导演呢?贾导生长在山西汾阳,在他21岁时,一次《黄土地》的观影经历改变了他的人生,这部电影为他打开了一扇电影的新的大门,让他看到了未来电影的无限可能,也让他爱上了电影艺术并立志成为一名导演。考入北京电影学院文学系的他,在校期间就组织“青年电影实验小组”,开始电影实践。故事短片《小山回家》是一部描述了中国外来务工者在大城市里生活状态的影片,为他赢得了首个电影奖项,并奠定了他的电影风格。用21个工作日拍完的电影《小武》讲述的是变革给人的关系带来的影响,这样贴近现实的电影拿下了多个国际大奖。贾导将作品关注于当下的现实、关注人在其中的境遇,而这就似乎成了他电影中的“口音”。

那么,电影的“口音”究竟指的是什么呢?当然不只是电影中曾经出现的山西汾阳的口音,更指的是独特的电影风格和光影语言。贾导的电影用一种描绘社会现实的纪实风格,带领人们理解当代社会。

我想,贾导曾在他书中写下的一段话,是对电影的口音最好的解释。“从汾阳到北京,再从北京到全世界,让我觉得人类生活极其相似。就算文化、饮食、传统如何不同,人总得面对一些相同的问题,谁都会生、老、病、死,谁也都有父母妻儿。人都要面对时间,承受同样的生命感受。这让我更加尊重自己的经验,我也相信我电影中包含着的价值并不是偏远山西小城中的东方奇观,也不是政治压力、社会状况,而是作为人的危机,从这一点上来看,我变得相当自信。他的目光一直投注在普通人的生活之上,通过电影来探索个人在社会上的位置、个人在剧烈变迁中的个人价值、生活困惑等问题,他的电影最接近观众,也最贴近生活。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