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贵州的粑粑文化 丰富多彩(可口美味 吃不够的米粑香)

句子大全 2023-11-29 07:56:01
相关推荐

在贵州,食用大米的方法很多,除了花样极多的五色糯米饭、软糯适口的糍粑、异彩纷呈的米粉,还有变化多端的粑粑。

黄糕粑、泡粑、糕粑和糕粑稀饭,丰富着人们的餐桌,吸引着来黔旅游者品尝。吃不够的米粑香。

黄粑

又名黄糕粑,黔北遵义、毕节、铜仁和黔中贵阳多制作,以遵义为最多。相传三国时期发生了一场战事,此时刚做好一木甑米饭,战士接到任务后前去战斗。

两天后才回来,见保温的米饭已经发黄,如果扔掉甚是可惜,有人大胆试吃,结果米饭微甜、口感好,并未变质。

这一故事很快流传到民间,人们相继效仿,蒸成糯米饭;黄豆浸泡后磨成豆浆并不断改进,成为今天的名小吃—黄粑。

黄粑色泽深黄,剖面晶莹闪亮,口感软糯爽口,竹香四溢,无糖自甜(在制作过程中、豆浆、米粉、糯米饭的一部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所致),既可冷吃,也可炸、蒸、烤、煎后热食。

用料:大米、糯米各1000克、黄豆2000克、斑竹叶若干。制作方法:1.将大米磨成粉,糯米用热水泡涨后再与米粉和糯米饭充分混合拌匀,搓揉成团,然后捏成长方块。2.:用温水泡软斑竹叶,洗净,包上粑块,用绳子扎紧,上蒸笼中用大火蒸8~10小时,再微火保温8-12小时,取出晾凉即可。

泡粑

又名米粑、碗耳糕等,以遵义、贵阳、安顺、铜仁、黔西南为多见。有饭碗大小,有时一眼看去就像一个大耳朵,故名碗耳糕。

加白糖制作的是白色,加红糖制作的是黄色,以玉米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是金黄色,以高粱粉为主要原料制作的是棕红色。其口感富有弹性,绵韧香甜,略带甜酒的发酵味,非常可口。

用料:大米10000克、熟米饭1000克、红糖水500克制作方法:1.将大米浸泡、淘洗,添加熟米饭,一同磨成浆、利用发酵原理慢慢发酵至表面起大泡。2.蒸制前加入500克红糖水,舀入盖有白布的模型中,上蒸笼用大火蒸七八分钟至熟,取出即可食用。

糕粑

又名冲冲糕,柔软香甜,色淡黄偏红,口感有韧性,以六盘水、黔南、黔西南、贵阳为多见。制作时要用棕树木制成的专用工具。

包括木、隔板,其中隔板略小于锅口,将之架于特制的锥形蒸锅口上起密封和支撑作用,板面根据可容纳小蒸笼的个数来钻气眼。

木形如腰鼓,一般高10厘米、直径6厘米左右,以中间钻上无数小孔的铁板作底,用时只需将笼罩在隔板气眼上,可多层蒸制。

用料:籼米3000克、糯米3000克、炒香的碎芝麻、盐、红糖、白糖各适量制作方法:1.:将籼米、糯米混合淘洗干净,用竹筒箕滤起,并用纱布盖上。几个小时后磨成粉,揉搓静置一会儿。2.:分别舀入蒸笼的小木内,炒香的碎芝麻、盐,并混合红糖、白糖,盖上笼罩蒸熟,揭盖取糕。

糕粑稀饭

除用米、米浆和细米粉子蒸制出各种粑粑之外,在贵州菜场和街边小吃店中常有一款糕粑稀饭。用糕粑与荸粉或藕粉调对成晶莹透亮的粉糊,辅以玫瑰糖汁、芝麻花生碎和果脯等物,做成稀饭状,被称为糕粑稀饭。

又因其是现场冲制“稀饭”和蒸制糕粑,且有自己动手混匀的体验,所以一直被大家所津津乐道。细腻的粉糊,爽口的糕粑,香喷喷的调辅料,香甜可口,清新开胃。以冲冲糕为主题开设的商铺在黔西南为多,青岩古镇次之。

如黔西南兴义市的媛媛冲冲糕,多以糕粑稀饭的形式出现,且添加了当地特色的五色糯米饭,颜值飙升,深受老百姓喜爱,在黔西南百年美食争霸赛中荣获“百年美食十佳”称号。

用料:混制米粉、荸荠粉、五色糯米饭各适量玫瑰糖汁、芝麻花生碎各少许。制作方法将混制米粉蒸成冲冲糕。用凉水调散荸荠粉,并用滚烫沸水冲制成“稀饭”,立即将蒸好的糕粑放入稀饭上,加玫瑰糖汁、芝麻花生碎和五色糯米饭,拌匀食用。

清明粑

“江边踏青罢,回首见旌旗”是杜甫《绝句》中描写踏青的句子清明踏青、扫墓的习俗沿袭至今。

清明粑是贵州的地方祭食,是当地人在仲春至清明前后到野外采集一种名为“鼠曲草”的野菜与糯米一起加工而成,特有的草香气息成为清明粑主要风味。

清明粑的制作已有百余年历史,早期的清明粑做成月饼形状,馅心有火腿、豆沙、玫瑰、白糖等。

如今,贵州各地的清明粑口味和形状多种多样。食用时用平底锅放少许猪油,微火煎成两面微黄即可,味道香脆,清甜可口。

用料:

糯米3000克、清明菜500克、白糖馅心4000克

制作方法:

1.:糯米经淘洗后浸泡4~6小时,滤水待用。2.清明菜选用嫩芽和花蕾,清洗干净。3.将糯米与清明菜混合,入蒸锅蒸熟,倒入特制木槽中,用木棒春成蓉状,并分成若干块,每块约100克。4.包入白糖馅心,再蒸制或煎制即可。

灰粽粑

为纪念屈原而出现的“筒粽”,又叫粽子,贵州当地多称为粽粑,其形状各异,品种多样。布依族灰粽粑很有特色,甜、咸兼备。白米粽多为无味粽或甜味粽,蘸白糖、白糖酥黄豆面或红糖蜜汁食用,也有板栗、花生等口味的。添加秧草灰的灰粽粑多为咸味粽,如猪肉粽、排骨粽、腊肉粽、腊肠粽等。黔西南州贞丰县被誉为中国粽子之乡,当地粽粑制作并不受端午节的限制,常年都有,色香味美,极具民族风格,是节日时馈赠朋友的佳品。

用料:

糯米1500克、排骨(或肉丁)500克、花椒盐适量、秧子、粽叶若干。制作方法:1.:将栽秧时剩的秧子洗净,捆成捆反挂于竹竿或屋檐下晒干。2.干秧烧成灰,混合浸泡淘洗干净的糯米,倒入石碓窝中轻轻捣至糯米沾上一层灰黑秧灰,但不要将米捣碎。

3.:筛去多余的秧灰成灰米。加花椒盐和匀,穿插填入排骨或肉丁,用粽叶包成枕头形或锥形粽子,蒸或煮至熟透即成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