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邪不压正》惊艳(姜文是黑泽明之后最适合拍《百年孤独》的导演)

句子大全 2023-11-30 06:08:02
相关推荐

姜文沉积四年拍出来一部《邪不压正》,电影出来之后大多数人第一感觉是懵圈了,还有的大妹子看到开头杀人的恐怖镜头被吓得一聚灵!更多的观众都高呼看不懂,在我写过的五篇影评中很多人都自信满满的留言高呼:老子买票进电影院是图一个乐儿,你们丫的还让我备课,他妈累不累啊。

确实,大部分观众进电影院是为了轻松的娱乐一下,哪怕睡一觉呢。但是像《逐梦演艺圈》、《小时代》、《阿修罗》这样不用分析不用脑子的你又嫌肤浅。中国的观众真是不好伺候。

其实包括高晓松在内很多姜文的粉丝都期盼着姜文再拍出来一部成人版的《阳光灿烂的日子》或者《让子弹飞》那样快意恩仇的电影。显然这部电影并没有像大家期待中的那样简单直白,电影中跳跃性的思维,如同班主任给你划高考重点般的语言节奏,甚至显得有点混乱的故事线都让很多观众懵圈。但是对于一些真正的电影爱好者而言却是一种难得的快乐。姜文的电影就好像是一首宋词,长短句中间暗含了很多故事典故,需要你去补充周边知识才能得到更多的快乐。这也是一种相对有深度的观影体验。至少,我是通过这部电影了解到了一些民国和北平的历史和知识。

对于艺术家而言,无聊的重复创作无异于自杀,我们都喜欢《阳光灿烂的日子》、《鬼子来了》、《太阳照常升起》、《让子弹飞》,但是你让姜文去重复这样的创作对他而言已经失去了意义和创作动力。商业电影可以用IP复制重复,但是艺术电影很难。我们只能说姜文在艺术生涯鼎盛时期在尝试一种突破,这种突破虽然未必一开始就非常完美甚至成功,但是让我们至少看到了一种电影艺术突破的可能。那就是“魔幻现实主义”的一种在电影上呈现的可能。

姜文是非常喜欢“魔幻现实主义”的,喜欢博尔赫斯和马尔克斯。诺贝尔获得者马尔克斯他喜欢电影这种呈现方式,但是也讨厌电影这种艺术形式。他认为电影是小说的“杀手”,会破坏小说给予读者的想象空间。马尔克斯说过“导演曾是我青年时代的梦想,但现在我必须说,我永远不会导演电影,因为我认为这是世界上最困难的工作。我会是一个失败的导演。”

上个世界五六十年代法国新浪潮电影曾经分化出了影评人导演和作家导演这两个圈子,像著名的法国导演特吕弗就是一个影评人出身的导演,而作家电影又有着与一般导演不一样风格和思维模式。如果你看过贾樟柯写的书《贾想》,你就会认可贾樟柯其实更接近于一个作家导演,或者说导演作家。

马尔克斯如果做导演肯定会是一个更加纠结的作家导演,他对于电影艺术上的要求肯定与别人不一样,所以才放弃了做导演的梦想,毕竟“魔幻现实主义”至少到现在也很难看到几部成功的作品。

以模仿马尔克斯出道,有着中国“魔幻现实主义”作家之称莫言也获得了诺贝尔奖,他的作品在获得诺奖之前就已经被搬上了大银幕,成为了中国电影的标志性作品。譬如张艺谋指导,姜文主演的《红高粱》。我之前也接到过莫言的短篇小说《藏宝图》(虎须宝藏)改编工作,看了很久,发现如果还原小说中的精髓太难,改编成电影的难度太大。同样《红高粱》的改编应该说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都是去除掉了魔幻部分而保留了现实主义的成分,这也是一种无奈的妥协吧。

但是,马尔克斯肯定不会这么做的,他的四部作品被人曾经搬上荧幕但是几乎无一成功。所以他拒绝再把自己最著名的作品《百年孤独》搬上银幕被人糟蹋。最后马尔克斯终于找到了一个他心目中最合适的人选就是黑泽明。可惜直到8年后黑泽明去世这个愿望也没有实现。2014年马尔克斯也去世了,《百年孤独》成为了一个绝唱。

就好像看电影要补充知识和做笔记一样,你要《百年孤独》同样需要这样的准备,不看个三四遍你根本搞不懂里面复杂的人物关系,跳跃性的叙事结构和让人呼吸困难的长句子,但是你越看越会迷恋它。而这些特点恰恰是《邪不压正》中所体现出来的特征。

如果马尔克斯还活着,看完了《太阳照常升起》和《邪不压正》之后一定会给姜文打个电话,告诉他,在黑泽明之后他是最适合把《百年孤独》搬上荧幕的导演了。踏踏实实的拍,不在中国上映也无所谓,拍他妈的四五个小时。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