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面对高加索油田德国神情沮丧 部队被打光(希特勒无奈说了一句话)

句子大全 2023-12-01 07:48:01
相关推荐

二战初期的德国绝对是一个战无不胜、攻无不克的存在,他们的装甲部队所向披靡,半个欧洲都在德军的脚下臣服。但随着战局的进展,越到后期德国人越力不从心,曾经的常胜之师也变成了一支疲惫之师。

不仅士兵们丧失了打赢战争的信念,就连那些赖以战斗的装甲部队和空军飞机也由于“石油血液”的紧缺而停滞不前,甚至出现了战场上抢夺友军油料的情况,可在1942年德军明明离高加索油田如此之近,却不得不节节后撤,彻底葬送了夺取苏联高加索地区油田的可能性,最终希特勒无奈的说了一句话……

德国的油慌

众所周知现代化的作战兵器都是“油老虎”,没有大量石油的支持是无法进行长期作战的,这一点德国深知肚明。

1939年战争爆发后德国除了欧洲以外的石油进口渠道全部被断绝,英国人的海上封锁不仅针对德国也针对被德军占领的国家,比如法国、比利时等。由于1940年6月意大利也像盟军宣战,这个贫油国同样被封锁,这些国家不得不将油管插入德国,这加重了德国的油慌。

面对油慌元首的意图很明确,就是先通过德国和占领区内的石油储备率先打响战争,然后通过获取占领区的资源解决石油紧缺的问题。

苏联的石油储量巨大

当时的苏联境内能够支撑军事工业和战争所需的能源地区,包括西伯利亚、中亚、高加索和乌克兰顿巴斯的煤炭,但突如其来的战争让苏联很快丢掉了乌克兰,剩余几处能源供给地只有高加索地区得到了大规模开发。

到了二战时这里的输油管线已经铺设完毕,可以源源不断地向外补充油气资源,同时以巴库为中心的巴库油田也在高加索地区,其石油一年的产量有2400万吨,数量巨大,相当于德国战前一年的三倍。

西伯利亚和中亚能源储备同样巨大,却地处偏远,环境恶劣,输油管线铺设太慢,不能在短时间内为苏联提供能源。

因此高加索地区成为了苏德必争之地,尤其是到了1942年这里的战略地位更加凸显,这年夏天德国制定了“蓝色计划,”命令南方集团军群分兵两路,一路夺取斯大林格勒,另一路直扑南高加索地区,切断苏联人的油管。

最好是在苏军毁掉炼油设备之前夺取,然后利用一个月恢复生产,再用一个月完成运输,否则德国的命运将不堪设想。

德军梦碎

但最终我们知道进攻斯大林格勒的德军不仅没有胜利还全军覆没,刚刚被授予陆军元帅的保卢斯将军投降,整个部队被打光,德军神情沮丧、士气低落。

南下的德军也节节撤退,虽然占领了迈科普油田,第49山地军也将军旗插上了厄尔布鲁士山顶,但整个德军都损耗严重,在1942年冬季苏联的反攻中,德军远离了朝思暮想的石油重地。

面对苏联人的顽强和石油战略的重要性,希特勒曾无奈地说了一句话:

“如果我无法得到迈科普和格罗兹尼的石油,我就不得不结束这场战争!”

或许德国人的战略意图是正确的,但战略需要一个个的战术胜利作为支撑,不可否认德军的确能征善战,很多王牌部队威名赫赫。可没有获得斯大林格勒战役和南下高加索的胜利,德国再好的战略都无法成功,何况很多部队都已经被打光。

总之,获取高加索石油就像是另一场豪赌,结果这一次德国失去了好运气,也许攻占苏联使其就范本身就是一场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吧!

感叹!志愿军写了一个纸条让美国伤兵不敢想象,看后却感动落泪

二战德国在库尔斯克到底出动了多少装甲师?哪些是精锐中的精锐?

为何说大德意志装甲师才是德军典范,帝国师、骷髅师都是小弟弟!

为何小胡子始终坚信打波兰,英国法国不会管,2个理由让人信服!

朝鲜战争对日本影响真的巨大吗?美国一举措使日本成为全球黑马!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