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孟浩然在与长安诸才子文斗 只用了两句诗(就让众人主动弃笔认输)

句子大全 2023-12-02 07:45:01
相关推荐

孟浩然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诗人,他与王维齐名,合称“王孟”。生前在诗坛上就享有极高赞誉,被诗仙李白视为偶像。

李白曾写过多首诗歌称赞孟浩然 ,诗圣杜甫同样喜欢他,曾有诗云:“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

宋代苏轼虽然认为孟浩然“韵高而才短”,但是依然承认,他的诗风清丽,而且多次在自己的诗中提及孟浩然的名字。

比如他在《次韵朱光庭初夏》中的“卧闻疏响梧桐雨,独咏微凉殿阁风”,前半句就是直接化用了孟浩然的名句——“疏雨滴梧桐”。

孟浩然这一名句被记载在《全唐诗》第6卷中,一共只有10个字。相传是他初上京城,在太学中与长安诸才子文斗时创作的。

虽然只是残句,可是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张九龄和王维等人的注意。那么,孟浩然的诗中到底写了什么,为什么会引起大家的注意呢?下面就让我们来看一下。

一、孟浩然《断句》

《断句》——唐·孟浩然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

这一句诗的大意是说:几片轻轻浅浅的云,飘浮在银河之间。几滴疏疏落落的雨,自梧桐树叶上滑落。

孟浩然的这一句诗,完全能够作为他一生诗风的代表。他的风格,从此以后几乎就再也没有改变过。

孟浩然的《断句》走红以后,有人尝试给它补足成为完整的诗歌。比如说其中一首写道: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西风拂古曼,对饮话悠然。

也有人把后两句改成,“素手点芙蓉,谪仙吟莲峰”等等,但是看来看去都有点狗尾续貂的意思,非常俗气。

为什么它们都配不上孟浩然的原句呢?因为孟浩然这这一句诗中,把对景物的描写推到了极致,他似乎并不关心诗歌的“潜台词”,只着眼于描写的艺术表现力。

比如说这句诗里面的“微”、“淡”、“疏”、“滴”字,用得都非常好。无论是“河汉”的高广幽渺,还是“梧桐”的高洁坚贞,都令人读后回味无穷,这大概就是苏轼所谓“韵高”的本意。

那么,苏轼所谓的“韵高”是什么?前人认为是指诗歌的余味,也就是说诗句当中含有无穷的意味,也可理解为包含了无穷的意象。

既是在说这个,又是在说那个,仿佛都还说得过去,颇耐人寻味。并且它的意象都是非常高雅、美好的。好像战国典故中,韩娥美妙的歌声,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孟浩然的诗歌用词是比较脱俗的,他不会滥用常见的修辞,没有什么陈腔滥调,更没有一丝丝尘世间的烟火俗气。

唯有一次在写《望庭洞湖寄张丞相》时用到“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表达求官意愿,就被人指责了上千年。后代的诗词作者们在写景方面,就特别爱化用“疏雨滴梧桐”的意象。

比如白居易写过“雨滴梧桐山馆秋”,李清照在《声声慢》中也曾用过“梧桐更兼细雨”,宋人范浚也有“萧骚疏雨打梧桐”的句子。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为什么李白喜欢孟浩然的诗了。

因为李白也是一个想象力丰富,性格浪漫的人,他心里成天想的都是求仙访道。他对尘世间的那种锅碗瓢盆啊,油盐柴米并不太关心,刚好孟浩然写诗从来不提及那些“俗物”。

不过,尽管孟浩然的诗风很“仙”,但是这并不代表现实主义的诗人就不能向他学习。其实杜甫、白居易,也很欣赏孟浩然。

后世的人经常拿王维和孟浩然来“掐架”,可事实上王维也很喜欢孟浩然,因为最早就是他想把孟浩然引荐给唐玄宗。后来王维画了一幅“孟浩然骑驴图”,在元代又把孟浩然“炒红”了。

二、倒霉的“盛世布衣”

《新唐书》中介绍孟浩然,说他是襄阳人,少好节义,喜振人患难。一直隐居在鹿门山这个地方,到了40岁的时候才想起来要到京城里谋求当官。

为什么孟浩然要过了四十岁,才开始去求官呢?原来是因为在唐代早期,科举制度还不是很成熟,一般人如果得不到推荐的话,那么基本没有机会去参加科考。

所以,孟浩然不可能像后世的那些读书人一样,从小就开始寒窗苦读,随时准备应考。

孟浩然喜欢交朋友,因为诗写得好,在家乡出了名,也认识了像李白这样的大诗人。他们对孟浩然的才华给予了高度的评价,给了他出仕的信心。

另外,当时孟浩然家里的条件并不是太好,他为了奉养他的母亲,于是就产生了出仕当官的想法。等到他“太学赋诗”,凭《断句》一举成名之后,王维和张九龄等人都很欣赏他。

王维当时在宫中当了官,经常把孟浩然叫到宫里和自己一起研究古代的文学和音乐。还有一次唐玄宗来了,孟浩然躲避不及,就藏到了床底下。

结果被发现以后,王维顺水推舟,向唐玄宗推荐了他。唐玄宗就说,自己也听过这个孟浩然的名字,知道他很有才华。

于是唐玄宗就想考一考他,让他现场作诗。没想到孟浩然写了那首著名的“北阙休上书,南山归敝庐”,激怒了唐玄宗。

唐玄宗就说:明明是你自己不来考科举,为啥怪我呢?你这么不得了,我也不敢用你啦,你就自个儿隐居南山去吧!从此以后,孟浩然就再也没有机会出仕了。

苏轼虽然不太看得上孟浩然的才学,但是他仍然很喜欢孟浩然清丽的诗风,后来他多次写诗提到了孟浩然。

有一次,苏轼看到一处很清幽的风景,于是就写了一首诗说:目尽孤鸿落照边,遥知风雨不同川。此间有句无人见,送与襄阳孟浩然。

意思是说,这么美好的风景却没有人发现并歌颂它,太可惜了!我要把这片风景送给孟浩然。为什么一定要送给孟浩然呢?因为只有他的清丽诗句,才能把这片风景的美描绘出来。

结语

文学作品一定要有思想性吗?现在的文学家们似乎并不认同。

古代中国人讲究“文以载道”,所以读到一首诗时,除了欣赏它的修辞和音韵之美,还会追究诗背后隐藏着的对人生、对世界的哲学思考。

孟浩然的诗,是出了名的“没思想”,而他就是好写清句丽句,所以宋代的人对他的诗评价相对较低。

现在的人一般认为,文学是讲究艺术性的。有些诗歌和文章,看上去并没有什么深刻的思想,但是它仍然有其艺术价值。

后代的人们一样可以从这样的诗文中汲取英华,来进行全新的再创作,也许这就是孟浩然十字《断句》被后代文人竞相模仿的真相了。

中国诗词短小而精悍,拥有着无穷无尽的力量。

古人写诗最注重讲究“炼字”。“炼字”即诗人运用简练、生动、含蓄、优美的字词进行锤炼与搭配,从而使诗歌的意境更加深远精妙,将诗人的情感刻画得更加入木三分。

很多父母让孩子学古诗,就是觉得古典文化里有太多的营养,能锻炼孩子的理解力、想象力等等。

读诗词既可以无形中培养一个人 的气质;

同时也能增加一个人的学识和见识

如今新教改的 内容变动,也足以说明 这一点。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

语文题目难度也在 悄悄上升。

特别是古诗词的分量,增加51%

人人都在感叹,本来就不好背诵的 古诗词

现在又增加了比例,以后古诗词学不好,会严重的为 成绩拖后腿。

除此之外,对古诗词的考察,也不仅仅局限于 诗词本身

还会继续延续到诗词的背景,诗人的生平等等的 延伸知识

更加重视诗词整体的考察。

课本中的知识想要满足 孩子的是 完全不够的

而且课本中的诗词介绍比较无聊,孩子看不进去,有些地方 也理解不了。

在这里向广大孩子、家长和热爱古诗词的朋友们推荐这套《中国诗词大会》,这套书可以对孩子进行古诗启蒙,高年级的孩子可以通过这本书对古诗的理解,来搞定语文题!

并且《中国诗词大会》正式与现行中小学通用《语文》课本接轨;教育部官方网站倾情推荐!

教育部、国家语言文字委员会、共青团中央 联合主办!

融合了一百多位名师的翻译和考题预测。

高考各科题目阅读量都比以前增加了5%~8%,语文题目难度也在悄悄上升。

这套书籍总结了考试所有常考的古诗文,并且标注了常考点以及常考题型。

书中详细梳理了大赛选手的答题,更精心润色了评委点评,将节目中的知识浅显、系统地凝结在书中,供喜爱节目、喜爱诗词的读者翻阅、梳理。此外,书中还添加了与每场主题相关的画作和同主题诗词拓展,可见古人留下的瑰宝,节目中展现的只是万分之一呢!

除了文化上的干货、硬货以外,董卿、王立群、康震、蒙曼、郦波为书籍精心撰写的推荐语,众多节目打造者的良苦用心都收录书中,与读者分享诚意之作的诞生。

现在全套《中国诗词大会》8册只需99元,平均一本不到15元。

这是兼顾知识性、趣味性的诗词书,读者们不仅可以提升文化素养,也可用收录的题目自测对诗词掌握程度,将自己慢慢修炼成真正的诗词达人!

大家若想加深诗词知识,或者享受徜徉在古诗词中的美好,或者在接下来的第七季中大展身手,或者作为诗词积累,或者当作写诗启蒙,入手一套《中国诗词大会》全套8册的诗词大合集,都会是非常不错的选择哦!

一套在手,铭记心口,可以说以后在诗词的江湖里,是想咋走咋走!

如果你需要,点击下方即可购买。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