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语言暴力的危害有多大 有可能会毁掉孩子(父母别不重视)

句子大全 2023-12-03 02:32:01
相关推荐

提起暴力,我们脑海中可能会浮现出各种打斗的场面。其实,除了身体暴力,还有一种暴力,更为伤人,那就是语言暴力。

记得曾经看过一个电影《新警察故事》,我对吴彦祖饰演的阿祖这个角色印象深刻。

阿祖从小生活在充满语言暴力的世界里。父母争吵不休,相互伤害。父亲对他,非打即骂,常常挂在嘴边的话是

“废物、混蛋、你把我的脸都丢尽了、你老爸是警察你竟然去做贼、你为什么要活着,不如死了算了” ……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阿祖极度痛恨父亲,内心渐渐扭曲,也开始以暴力,来对抗父亲,挑衅世界,当然,最后的结局也很惨烈。

所以说,暴力的沟通方式是会传递,复制和转化的。父母用暴力的方式与孩子进行沟通,可能会毁掉孩子的一生。

01什么是语言暴力,语言暴力会对孩子造成的哪些危害?

“语言暴力”(violence language)这个词,英文简写VL,最初来源于西方后现代哲学流派,指的是激烈的语言或者用语言对他人进行激烈的、强烈的甚至暴力的攻击;至今,我国关于“语言暴力”还没有统一定义,有学者认为是“以语言为武器进行人的攻击与生命摧残的暴烈现象,也可界定为暴力在语言中的表现”。

语言暴力犹如一把利刃,刺向正在生长的孩子,对孩子造成的危害也是巨大的。一是会破坏孩子正常的生长发育机制,尤其损害脑部健康。对“父母言语攻击对孩子的伤害“研究了十余年的哈佛医学院附属美国顶尖的精神病专科医院——麦克莱恩医院(McLean Hospital)精神病学副教授 Martin A. Teicher更证实了经常遭受父母言语暴力的人,脑结构会受到损伤。大脑中的韦尼克区(主要负责理解口语)和前额叶之间的连接减少,他们的言语智商很低,语言潜能并没有得到开发。本应该逐渐减少的左侧颞上回(superior temporal gyrus)的灰质体积增加,而这个区域同样和言语智商有关。海马体体积减少,海马体主要负责记忆和情感控制。

语言暴力对精神的伤害和摧残,是有共识的,但对脑结构和脑功能更有实质性的破坏肯定是很多人想不到的吧?大吼大叫的语言暴力对儿童的损害是长期的,给予过的那些伤害,看似无伤口,但最终会积压起来,带给孩子无尽的痛。

二是影响孩子的情绪,造成无法承受的心理创伤。最近看到关于“爱孩子、零暴力”的一组街头实验短片,邀请不同年龄、职业、性别的成年人坐在椅子上,遭受人们的侮辱谩骂,“你真的很没有用,你到底是谁生的?”、“真讨厌你这个赔钱货,后悔生下你” ……当这些负面语言如江水般袭来,参与实验的成年人表示很痛苦、很沉重、很紧张,特别负能量,越贴近真实情况的语言,越会伤人。连成人都无法忍受的语言暴力,心智不成熟的孩子,又如何承受,最后会有可能往坏方向去发展。(视频:深刻!你我都无法承受的语言暴力,正在伤害我们的孩子!)

三是让孩子变得不自信,更容易否定自我。孩子的自卑感多来源于父母的有意或无意的否定评价。前几日,董卿主持一项活动,她提到爸爸采取严苛的教育方式,对她一生的影响。小时候,她最怕是吃饭,因为这个时候,爸爸总是说,你这个不对,你那个不对,经常是边哭边吃。童年时期心底留下的阴影,一直挥之不去。哪怕事业上取得再大的成功,都无法让她从自卑的漩涡里逃离出来。

四是严重破坏亲子关系,甚至威胁孩子的生命。微博上看到这样一个故事。母亲是艺术家,追求完美,对独女要求很严格。后来,女儿不负所望,读到了常春藤的博士。有次,母亲去美国看望女儿,言语间,发生争执。女儿问:“我是不是永远都没法让你满意?”母亲答:“你觉得自己做得很好吗?”女儿转身就跳下了楼。

还有一个视频也流传已久,一位爸爸和孩子发生冲突,愤怒地对孩子说,“有种你就去死。”而后,将手枪放到孩子面前。没想到,孩子果断地朝自己开枪。

02说了这么多语言暴力的危害,那么语言暴力的根源究竟在哪里,是如何产生的?

每个孩子赤诚地来到世界上,父母本应怀着最美好的期盼和爱意。到底是什么原因,让父母一点点忽略心中对孩子的爱,忽视感受和需要,以语言暴力去伤害孩子。语言暴力到底来源于何处?

《在非暴力沟通中》一书中,卢森堡博士认为语言暴力主要来源于四个方面,分别是:道德评判、进行比较、回避责任和强人所难。

一是道德评判。就是父母拿自己的价值观,去评价孩子的对与错,为孩子贴“标签。”很多时候,道德评判本身就是一种暴力。比如说,像《新警察故事里》阿祖的爸爸,开口闭口骂阿祖“混蛋”、“废物”。“混蛋”、“废物”就是阿祖爸爸,给阿祖贴的标签。

二是进行比较。比较也是评判的一种形式。很多父母或许都说过,“看看别人家的孩子多么优秀,考上名牌大学,找到好工作,月入好几万。”从文字本身来看,“比”字有两把匕首,一把指向别人,一把指向自己,一不小心就会变得焦虑、愤怒,害自己害孩子。

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比较,往往是悲惨生活、糟糕亲子关系的开始。因为在这种情况下,父母无法在尊重与平等的基础上,与孩子心平气和地进行正常交流。

三是回避责任。当孩子出现问题或犯错时,父母往往会忽略自己应该承担的养育责任,将原因归咎于孩子自身。在日常和孩子沟通时时,当我们对孩子说出,“我真讨厌你,可我不得不和你说话”,就容易被不良情绪所主宰,从而给沟通造成障碍。如果父母将“不得不”的表达,改变为“我选择和他说话,因为他是我的孩子”,就会凸显出教导孩子,是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无形中强化自我思想、情感和责任意识,在情绪上变得更柔和一些。

四是强人所难。父母常常会对孩子抱以期待,如果孩子不配合或达不到要求,就会受到言语的谴责或威胁。比如,孩子不想吃饭,你却说必须吃完,你知道我每天做饭多累吗?你为什么不吃完?;孩子不想学钢琴,你却说学钢琴多好啊,既可以陶冶情操,又可以修身养性,提升自我。当父母频繁使用“应该”、“必须”这些表达方式,单方面强迫孩子做一些事情,这显然也是一种暴力行为。

久而久之,孩子不愿意和家长交流,家长与孩子之间就会形成一堵不透风的墙,交流就不会畅通,心灵造成隔阂,亲子关系会变得冷漠。

03父母该如何避免使用语言暴力,真诚地与孩子进行沟通,构建良好的亲子关系?

首先,父母要及时察觉自己的情绪状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

在亲子沟通中,父母往往掌握着更多的权力,就意味着要学会主动控制自己的情绪,让自己的情绪处于平静状态,从而选择恰当的方式与孩子沟通。现实生活中,往往存在这样一种状态。父母如果工作不顺利或遇上糟心事儿,会无形中将负面情绪转嫁发泄到孩子身上。

比如,同样是孩子作业没完成,考试没考好。而父母情绪好或者不好,对这件事情,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反应。如果父母没有控制好自己的情绪,就会用各种不好听的语言,去刺激孩子,让孩子遭受严重的暴力语言侵袭,亲子沟通的大门,也会关闭,如此形成恶性循环。

而孩子也会在不知不觉中,模仿复制父母的情绪处理方式,遇到问题,没有积极想办法去解决,反而无端地将自己陷入混沌状态中。仅仅靠发泄情绪,不仅不能改变任何事情,还会让事情变得更棘手。所以,只有父母去主动改变沟通方式,孩子才有可能去改变。

其次,父母要以平等地姿态对待孩子,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观点。

每个孩子的生命,都是父母给予的,父母将孩子带到世间。在父母的潜意识里,很容易形成这样的想法,“我是你的爸妈,你是我的孩子,你就该听我的。”所以,有很多亲子关系就毁在了那句话上,“我都是为了你好。”本质就是,以爱的名义,去干涉孩子的自由,以父母的权威,去控制孩子,将自己的意见,强加在孩子身上。

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认为,人有爱与归属的需要,孩子从父母那里获得的最宝贵财富,是被关心、被尊重、被看见、被理解。因此,父母应该放下所谓的权威,允许孩子去表达自己的看法和情绪,甚至蹲下来去真正去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让孩子在民主宽松的环境中健康成长。

心理学专家洪兰曾说,“孩子是上天赐给父母最好的礼物,当父母愿意从孩子的角度来看事情时,亲子关系就亲密了。当父母尊重孩子的看法时,他的心房就打开了。当孩子全心全意爱父母时,养儿育女的辛劳才会变成甜蜜的人生回忆。”

最后,父母要承认孩子的独一无二,不要拿自己孩子与其他孩子去盲目比较。

处于身心发展关键期的孩子,尚未形成独立的人格,因而较依赖外界的评价。父母是孩子最亲近的人,父母对孩子的评价,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着孩子的情绪和行为。

孩子就像花园里的花朵,每朵花的颜色和花期都不同。每个孩子的优势和特点也不同,发育速度也有所差别。因此,父母没必要拿着同一标准去衡量孩子,用同一速度去要求孩子成长。

朋友的孩子8个多月时,还不会爬。而小区里,和他家孩子差不多大的宝宝,有些已经爬得很快了,甚至都能扶着围栏站起来了。朋友的老公总会说,“你瞧瞧他的笨样儿,屁股那么大,怪不得爬不动。”每次,朋友都会及时提醒他,“不能这样说宝宝,虽然他可能还听不懂,因为他总有一天会爬,只是晚一些而已。”

为什么不让孩子爸爸说那些话?就怕他会养成习惯。孩子刚刚开始生命旅程,之后还有很多东西需要学习,总会遇到一些艰难的时刻,朋友不希望到时候,老公会用语言去伤害孩子,无论是有意还是无意的。

高尔基说过,保护孩子那是母鸡都会做的事情,但是教育孩子确是一门艺术。如何与孩子进行沟通交流,构建和谐的亲子关系,是父母一生都要做的功课。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