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世外桃源何处觅:《桃花源记》极可能是广告软文

句子大全 2023-12-03 03:36:01
相关推荐

湖南常德桃花源旅游区日前成功晋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引发了新一轮桃花源原型之争。在重庆酉阳,有人甚至打算推动将酉阳更名武陵,以证明酉阳桃花源为“真迹”。全国以桃花源命名的景区,据说有数十家之多,都自称是晋代诗人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的桃花源。由于常德桃花源更接近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辞海》和《词源》等权威工具书中,都将常德桃花源注释为“世外桃源”真迹地。

常德位于沅水下游,楚国和秦代时属黔中郡,西汉改为武陵郡,曾是武陵蛮(又称五溪蛮)聚居区。桃花源位于常德市桃源县西南约15公里处,南倚巍巍武陵,北临滔滔沅水,以山水田园之美、寺观亭阁之盛、诗文碑刻之丰,历史传说之奇著称。桃花源主体景观包括桃仙岭、桃源山、桃花山和秦人村四处,现存古迹有渊明祠、佳致碑、菊园、方竹亭、集贤祠、桃花观、蹑风亭、水源亭、千丘田、缆船洲以及历代文人孟浩然、王昌龄、王维、李白、杜牧、刘禹锡、韩愈、陆游、苏轼等留下的题咏碑刻等。桃花源古建筑群于2006年5月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虽然被权威工具书认定为“世外桃源”真迹地,可那遁世离群的生活场景,除了陶渊明笔下的渔人之外,再也没有别的人见过。因此,“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始终是个有争议的话题。支持者认为,陶渊明生活的东晋时期,武陵山区可能存在许多与世隔绝的村落,渔人所见的“世外桃源”确实存在。反对者认为,“世外桃源”是陶渊明心中构筑的一个乌托邦,实际上并不存在。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意在通过描绘桃花源安居乐业、自由平等的生活,来表达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现实生活的不满。还有人认为,“世外桃源”只是渔人做了一个梦而已。

其实,想弄清“世外桃源”是否真的存在也不难。考察常德道教史和陶渊明写作《桃花源记》的真实动机,就能发现一些端倪。史料记载,早在东汉时期,道教就传入了常德。东汉武陵郡有位叫黄敬的道士,曾任州部从事,后弃世学道于霍山,又入嵩山专门从事修炼,行服气之法,传说活了两百多岁。西晋太康年间(280-289年),武陵人黄道真弃俗,隐居高吾山学道。虽然渔人进入桃花源是在东晋太元年间(376-396年),比黄道真学道时间晚了近百年,但民间传说坚称黄道真就是进入桃花源的那位渔人。民间传说不见得真实,但桃花源一带在两晋时期已成为道教圣地,却是实情。西晋泰始年间(265-274年),桃源山上就建有道观“真源观”。东晋建武元年(317年)又建了“黄龙观”。其后,桃源山洞被列为道教第三十五洞天,桃源绿萝山被列为道教第四十六福地。

再来看《桃花源记》,不难发现渔人所见的“世外桃源”,与道教所勾画的神仙世界,颇有几分相似之处。桃花源中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在战乱丛生的东晋,现实世界里几乎不可能存在这种和谐场景。更离奇的是,桃花源中的男女衣着,居然悉如外人。如果真如他们所说,他们的祖先为了躲避秦时的战乱,领着妻子儿女和乡邻来到这个与人世隔绝的地方,不再出去,因而跟外面的人断绝了来往。那么他们应该沿袭秦代的衣着才对,怎么可能跟外面的世人完全一样呢?因此,陶渊明所描绘的“世外桃源”,极有可能脱胎于道教的神仙世界。

那么,陶渊明为什么要记录这个“世外桃源”呢?当然是替道教做宣传。陶渊明家族从陶侃时起,就与道教结下了不解之缘。《晋书·陶侃传》记载,陶侃的父母去世时,都曾有神仙来吊唁。到了梁朝,著名道士陶景弘在道书中干脆宣布陶侃死后成了神仙,仍然在仙界带兵。传闻或是捕风捉影,但也表明陶侃确实与道教关系密切。陶侃的后代中,其孙陶淡、曾孙陶烜都是道士,陶淡、陶烜叔侄俩曾在长沙浏阳河畔的临湘山结庐修道,后羽化成仙。人们于是在临湘山修陶公庙供奉其肉身。陶渊明也是陶侃的曾孙,虽然未入道,却深受道教影响。如他在《读山海经》中写道:“在世无所须,唯酒与长年。”便流露出对长生不老的渴望。所以,陶渊明作《桃花源记》为道教做宣传,当在情理之中。

道教的神仙世界,完全是凭空想象出来的。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自然也不存在。不过,当道教的神秘色彩褪去之后,“世外桃源”依然留给了人们无限遐想。(文/谢志东)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