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九年级下册重点课文《曹刿论战》(常考篇目)该怎么学

句子大全 2023-12-03 06:08:02
相关推荐

随着“大语文”时代的到来,文言文在中高考中的分量越来越重了。那么文言文该怎么学,之前菲菲老师也已经给大家分享了很多方法,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九年级下册重点课文《曹刿论战》,一起探究这篇文言文所带给我们的知识点都有哪些。

《曹刿论战》选自《左传》,而《左传》是我国古代一部史学和文学的名著。本文所写的战争是齐鲁两国间的一次战争,因战场在长勺,所以又称“长勺之战”。战争发生的原因是齐襄公在国内做了许多坏事,国内危机四伏,他的弟弟公子小白、公子纠都想离开齐国避祸。后来,齐国借口鲁国干涉了齐国的内政,于公元前684年春天发动了对鲁国的战争。这次战争是诸侯间争权夺利的战争,齐国以大压小,以强凌弱,处于进攻者的地位,鲁国处于防御者的地位,而战争的结果却是鲁胜齐败。《曹刿论战》写的就是曹刿凭借自己卓越的政治远见和战略战术,取得战争胜利的故事。

了解了文章的背景后,我们就可以开始学习文章了。

学习文章,我们要达成以下学习目标:

了解有关《左传》的文学常识,掌握重点文言句式和文言词语,了解鲁国以弱胜强的原因。(重点)通过探究对话描写,分析曹刿和鲁庄公这两个人物形象;把握以“论战”为中心组织材料、详略得当的写法。(重点、难点)体会人心向背的重要性,学习曹刿机智沉着、敢于以弱胜强的精神。(难点)

我们知道文言文学习,第一要素就是读课文,翻译课文,这是首要完成的学习任务,只有了解了课文的内容,我们才可以进入下一步的学习。原文、翻译见下面两张图:

了解了文章的大意以后,我们来归纳一下课文的段意:1段:叙述战前曹刿求见鲁庄公,通过他和鲁庄公的对话说明政治上取信于民是作战的先决条件。2段:叙述齐、鲁长勺之战的经过。文章把庄公和曹刿的不同指挥方式作了对比描述,从而表现了曹刿的临阵从容,胸有成竹,善于把握战机。3段:写曹刿论述鲁国在长勺之战中取胜的原因。梳理了段意,对于课文内容也了解差不多了。接下来就该开始深入学习课文了。每次学习文言文,我都一定会给学生讲“字词句式”。什么是“字词句式”?就是文言文课文中出现的“文言文常识”,比如“古今异义”“一词多义”“通假释义”“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接下来,我们看看《曹刿论战》这篇课文里蕴含了哪些“字词句式”。见下图:

齐鲁长勺之战,鲁国能够以弱胜强的主要原因是什么?试结合课文简要分析。主要原因:一是鲁庄公能够听取曹刿的建议,采取“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的方针,积极争取民众支持。二是在战场上鲁庄公也能听取曹刿正确指挥,采用了以逸待劳、敌疲我打的作战方针。

怎样评价鲁庄公? 鲁庄公虽是个平庸的国君,但不是一个昏君。他把战争的希望寄托在施行“小惠”和祈求神灵的保佑上,说明他政治上无能;他急切求战,又说明他军事无知。但在曹刿的启发下终有所悟,在作战中听从曹刿的正确指挥,说明他跟昏君还是有区别的。

对曹刿的认识:首先,曹刿这个人物是一位爱国、有担当的人。当他听到齐国要攻打鲁国的消息后,他不顾同乡人的劝阻,不计个人得失,义无反顾地走到了抗击齐军的第一线。其次,曹刿是一位有勇有谋的战略家。在战前,他知道如何争取民心;在战中,他知晓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如何保存实力,鼓舞士气,捕捉战机;在战后,他又善于总结经验。

学完课文,有什么感悟?缺点再多的人也未必没有可取之处。鲁庄公虽然愚钝、平庸,但他能积极纳谏,虚心听取他人的意见,这种精神是可贵的。

注意:大家学完课文以后,一定要把课文和“字词句式”背诵下来哦!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菲菲老师0224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