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孔子两千年前说的2句话(为何到至今影响力依旧不减)

句子大全 2023-12-04 02:32:02
相关推荐

孔子大家很熟悉,从上小学开始一直接触,小学的墙壁上不就有孔子的“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等一些语句,直到上中学、大学我们依然要学习孔子。因为年少读不懂孔子,真正读懂孔子时,已褪去几份羞涩年轻之气,转而到了社会,依旧要和孔子先生的某些言论作伴,不是这些言论需要你,而是你需要这些言论来丰富自己的品行以及思想品德。

因为孔子所说的话均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一书中,若我们想去了解孔子,想用孔子的言论来就纠正自身一些扑朔迷离的错误,看《论语》再适合不过了。

不要相当然的认为自身并无太多过错,因此无需通过看书来调和自身的一些不足,这样想,恰恰我们想错了,如果读书不能获得一些思想上的感悟,品德上的纠正,行为上的改善,那不如不读书,都说腹有诗书气自华,想必这句话就是读书带来的强大气势。

所以,读书是一件可以持续且持久的事情,我们选择读读《论语》是比较好的选择。

今天,主要说说孔子先生的另外两句话有教无类、因材施教。

说之前,先了解一下有教无类,看其字,读其意,先看看意思再说。有教无类说的是不管什么人都可以受到教育。这句话出自《论语·卫灵公》:子曰:“有教无类”。

读其意,再分析其中之奥妙,先从意思分析“有教无类”这句话的独特之处,这句话一则说明教育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平等和公平的一次机会,所谓每个人与生俱来的,所以,不可否认的是这句话不管在古代还是在现代,不管是在东方还是西方世界,将人与人之间的差距拉得越来越近。

二则说明了接受教育并不会因贫富、贵贱、智愚、善恶等一些原因把一些人排除在教育对象之外。我们知道人与人之间的差距就是来自贫富、贵贱等这些东西上,正因有了这些东西人与人之间的和蔼距离被拉远,从而人与人之间变得相对孤单。

所以,当有了“有教无类”这句话,不管从阶层而言,还是人道主义而言都合乎其乎说出了每个人平等的需求以及每个人受到的公平待遇。

到了现在这句话依然很适用,因为这句话没有分歧,说出来不会造成伤害,我们也不会因此会改变孩子的学习态度以及价值观,人人都可以受到教育,一来是肯定了每个人的价值,不管最后其结果如何,但这句话在深深影响着现在的每一个人。

因材施教出自《论语·先进篇》。因材施教是我们现在教学中一项重要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原则。

因材施教从高中慢慢可以提现出来,高中分为文理科,每个人根据自己所擅长的领域进行选择,然后再好好学习,当然也有从高中将体育作为重点目标来训练的学生,所以,从高中开始,“因材施教”这句话已经体现出来了。到了大学会把这句话划分得越来越细,因为社会的发展,社会工作的多样性,所以我们的选择也因此变得多样,从多样的需求延展出多样的选择,而这种选择我们在大学时已经完成了不少。

到了社会,我们如果发现自己所学的本领并不对应自己真正所喜欢的事物,转而去学习自己喜欢事情,然后让自己的兴趣对应自己喜好的岗位,这样的人也不再是少数了。

“因材施教”虽指老师们要根据学生自身的实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教育,使每个学生扬长避短,获得最好的发展。

所以说,“因材施教”不仅是老师们要注重的,而且还是作为孩子的父母们要注重的,父母们也要根据自己孩子的实际情况,从而定制好的发展战略,让他们在自己擅长的领域跑得更好、更快、更远。

且看且思:这两句话在古代体现出了每个人都有接受教育的自由,同时肯定了人的价值,因材施教又从自身的长短来扬长避短形成好的发展;在如今,这两句话都已经实现了,人人都受到了教育,很多人也通过因材施教获得了自己想要的。

所以,从今天回过头去看看古人的言行,就是最好的学习。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