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记大全

日记大全 > 句子大全

六年级语文:《两小儿辩日》读后感的12种写法

句子大全 2023-12-04 02:40:01
相关推荐

之所以把《两小儿辩日》拿出来,模拟讲解读后感的写法,有三个原因:

1 我在以前曾撰文或视频课程讲解过,会写读后感,其他文体触类旁通;

2 读后感的思考模式是根据故事或材料,提炼自己的观点或情感,是对孩子思想力的最好锻炼,也符合今后的习作训练要求。孩子们到了高中之后,一项重要的作文技能,也是作文考试中一个重点题型就是材料作文,学会写读后感,对于今后的材料作文,好处是不言自明的。

3 《两小儿辩日》是大家都很熟悉的故事,也有不少人就这个材料提出过各种观点,拿它来讲解,写出新的感受,可以给孩子们一个示范,告诉孩子,思想没有穷尽,老材料也能出新意。这对于孩子们克服作文恐惧症,增加作文信心以提升作文技能,都有积极的意义。

我们还是先看一下故事梗概:

孔子东游,遇到两个小孩在辩论,一个说:“太阳早晨出来很凉,中午就很热,因为远的凉,近的热,所以太阳早晨离我们比较远。”。另一个孩子不同意了,他认为,太阳早晨看上去很大,而中午看上去更小,远的小而近的大,所以太阳早晨离我们比较近”。孔子对这个问题没有作出决断,结果两个小孩子说,谁说你很有智慧呢?(这个问题都搞不定)。

根据历年来大家对这则材料的研究与探讨,已经提出过以下观点:

1 孔子很谦虚,没有摆大学者的架子,值得效仿;

2 俩小孩子不惧权威,在大学者面前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和见解,值得表扬;

3 古代劳动人民充满了对知识的热爱,有朴素的求知精神。

如果我们今天再要写这则材料的读后感,还要围绕这三个观点来阐述,就落入俗套了。我们看看能不能从材料中提取更新颖的观点呢?我在进行分析的同时,也向孩子们展示一下解读材料的思考方法:

一 从故事主要情节思考

1 两个小孩子辩论中,各持已见,为什么不能听取别人的意见呢?我们可以提出一种看法,在知识的研究和讨论中,要善于听取别人意见,综合分析,才可能得出更合理的结论;

2 小儿辩论中,没有因为对方的话貌似有道理,就盲目听取,而是要求对方解决自己的疑问,表现了对知识探寻到底的求知精神;

3 两个小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的观察与主观感受来得出结论,说明在知识的求证过程中,仅靠主观感知是远远不够的,有时并不能解决问题;

4 远者凉而近者热,远者小而近者大,这是日常生活中人们普通认同的道理,可这些道理放在研究太阳上,就通不适用了,说明在科学与知识的领域内探索,不能仅凭经验主义,每一种知识的适用范围可能都是有限的,打破这种有限性,人类科学或许就又跨出了一大步,如日心说对地心说的突破,相对论对牛顿物理的突破,信息时代对物质定义的突破,皆是如此。

5 两个小孩子有很好的学习方法,他们提出问题不是简单问“为什么”,而是提出自己的逻辑思考,再发问,这种学习方法可以让自己对知识理解更透彻,是积极思考的提问法,是我们今天孩子应该学习的。

二 从故事的次要情节思考

写作文有一种级技法,叫“出其不意”在别人想不到的地方着手,写出独特的见解。

就拿原文第一句话来说吧“孔子东游,见两小儿辩斗,问其故”。我们从这句话中能不能提炼观点呢?且来试一试。

1孔子作为大学者,面对两个小孩的争论,也表现出极大兴趣,充分说明孔子所说的“三人行,必有我师”不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身体力行。孔子并没有因为双方的身份差异,就表现出一幅高高在上的姿态,这是今天的一切教育者值得反思的,正如人们所说,最伟大的智慧可能就存在最微不足道的人身上。

2 孔子对于小孩子提出“无厘头”问题,并没有简单粗暴地进行否定。而我们家长有时对孩子们提出的问题,不能回答时,就会说“等你长大了就知道了”、“说了你也不懂”“为什么问这么无聊的问题?”或者编个美丽的神话故事来对付。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教育观,是家长们应该反思的。

三 对故事进行延伸思考

在材料作文中,我们还有一种方法,就是不必停留于材料表面,而是对材料进行适当延伸,多想想与材料相关,但又不属于材料本身的事,或许会有意外的收获。

文章的最后以“孔子不能决“而遭到了两个小孩子的嘲笑结尾。我们可以把故事继续想一下:

孔子到处游学,无非是要推行自己的主张,而现在却被两个小孩子嘲笑,对其权威性可以说打击很大。以孔子的智慧,不可能想不到这一点。然而在知识面前,孔子选择了尊重知识,放弃个人声誉,这种精神正是我国自古以来,知识分子高尚品格,是我们优秀民族精神的一个侧面。

四 不提出观点,而是提出问题进行讨论

材料作文,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要提出明确观点的,提出一个具有代表性的,或具有实际意义的问题,同样也可以写成优秀的读后感或材料作文。

接下来,我们把这则材料的时空变换一下,用提出问题的方式来对读者发问:

如果是你,会嘲笑孔子吗?当我们向别人咨询一个问题,而对方又不能解决时,我们应该持一种什么样的态度,是像两个小孩子一样嘲笑对方,还是拉着他一起研究,或者把这看成是知识探讨过程中的常态?这不仅涉及对知识的态度,还涉及与人交往的道德准则,沿着这个方向去阐述,应该也能写出一篇不错的读后感。

看完上述分析,孩子们对读后感是不是有了新的认识和感悟?文章最后,我要强调一点,从材料中提炼观点,是对我们思想力的考验,我们平时要多养成发散式阅读和发散式思考的习惯,这样可以让我们在材料作文或写读后感时,更加得心应手。

阅读剩余内容
网友评论
相关内容
拓展阅读
最近更新